又闻家乡“豆折"香
文/黄正林
提起老家“豆折得”,就会使我唾液大增,一股“豆折”香味扑鼻而来。
又有几年没有吃到老家的“豆折”了。
小时侯,每年快到过年时,家里来客,母亲都要煮上一碗“豆折”,外加两个鸡蛋招待客人(乡下人称“吃茶、打点心“,实际上是地方一种待人礼节),顺便多煮点给我们小孩解解馋。
老家地处新妙湖(1962年当时江西省省长邵式平视察北庙大垻建设现场时,提出将北庙湖改称新妙湖,1968年将都昌县水产场改为新妙湖综合垦殖场),是鄱阳湖的支汊湖,沿湖有北山、七角、新桥、汪墩、徐埠、左里、多宝等人民公社(现七角、新桥与汪墩合并为汪墩乡)和新妙湖垦殖场,面积67.79平方公里,水面面积26平方公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清澈的湖水养育着八十万都昌人民,又滋润了都昌人的生活。人们利用湖水煎制的“豆折得、豆参、番薯粉、挂面、糍粑、年糕”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民自产自消的农副产品,为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豆折得“是都昌的地方方言,其“豆折”是大姑大嫂们用荞麦粉和米粉加工而成的一种食品,与豆子靠不上边。人们把荞麦和大米磨碎后,再经过细筛选成精粉,用来制作成“豆折”也称粉丝。在制作“豆折”过程中,将粉调至糊状,舀一瓢放入用铁片制成的煎盘里,淌均匀,放在大锅内用文火蒸熟后立即进行折叠成长条状,冷却后再用菜刀切成细条状晾干。晾干后的“豆折”可收藏,吃到端午节前后。

晒干后的“豆折“,可用于水煮、干炒。使用前,应用白开水浸泡二十分钱左右,再进行干炒和汤煮,加上小葱、姜絲、豆鼓(那年代乡下没有酱油,普遍使用用黄豆或黑豆洗清蒸熟后进行晾干,生长黄白霉后,再次蒸热进行晒干,便于保存。抓小许豆鼓用开水浸泡后成黑葛色代替酱油,香味也很浓)等调料,吃起来相当可口,家乡人都喜欢吃,过节过年或红白喜事,桌上都有干炒的“豆折”,这个传统一直延传至今。
“豆折”主要用料荞麦具有丰富的营养。荞麦为蓼科荞麦属植物,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喜凉爽湿润的气候。味甘微酸性寒,归脾胃大肠经。食味清香,容易煮熟,可用来做荞米饭、小米粥或荞麦片,具有止咳平喘、抗炎、降脂、降糖功效。止咳平喘:荞麦中还有能止咳平喘的成分,可有效改善咳嗽、咳喘及痰多等症状。抗炎:荞麦中含有一种叫做黄酮的成分,黄酮可有效抵抗各种致病菌,有助于消毒抗炎,可改善呼吸道炎症和肠道炎症。降脂:荞麦可有效促进细胞增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具有降血脂及软化血管的功效。可预防心脑血管出血,并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其血流量,还可保护视力。降糖:荞麦中富含铬元素,有助于增强胰岛素活性,促进胰岛素分泌,加速体内葡萄糖代谢,起到降糖作用,可辅助治疗糖尿病。现在市场上有经加工的荞麦粉销售,包装美观大方,是送人的上等礼品。家乡的“豆折”,是农家用石磨磨碎精选的荞麦粉,所含营养没有浪费,经常吃“豆折”的人一般不犯心血管病,还能起到预防的作用。

虽然我离开家乡五十余年,但每次回家探亲都能吃得到,老母亲年事已高,没有加工“豆折”,但都会煮上一碗“豆折煮鸡蛋”,用家乡的纯菜籽油、小葱,还加点芝麻油,吃起来特别香,细爵回味,吃在嘴里,甜在心里。这些年姪女、堂兄弟和亲戚家都加工不少,用自已种的荞麦(也可称无农药、无化肥的无公害产品)加工“豆折”,母亲的“豆折“都是他们送的。我们离开家乡的时侯,他们还送来晒干的“豆折”三斤、五斤,带回萍乡。女儿跟随我回家省亲,在乡下吃了几次,非常喜欢这个美味佳肴,回萍后,早上都要我煮上一大碗,不放鸡蛋,而是放些肉絲,用猪油,味道更香,口感更好。
“豆折”还是送人的佳品,家里来了客人,回去时,主人都会送上几斤,以表示对客人的敬意。乡下农村虽然拿不出好的赠品,送“豆折”可称得上“礼小情谊重”,客人还是非常高兴,愉快地接受。

金秋十月,是农村秋收冬种的季节,农民们忙着收割晚稻、开挖番薯,同时也是播种萝卜、小麦的时候。收割荞麦也正当时,再过个把月,家家户户都会去加工“豆折”,丰收的喜悦都挂在农民兄弟的脸上,撒下的汗水和劳累的辛苦被丰收的果实扫得一干二净。我们期待下次能回老家一次,再去和农民兄弟共同品偿这款舌头上的美食。
2023年10月3日于萍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