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环岛游》
——走入万宁,一颗璀璨的南海明珠(3)
宋厚健文
万宁市,海南省直辖县级市,地理坐标介于北纬18.35度——19.06度,东经110度——110.34度之间,辖区陆地面积1883.5平方米,海域面积2550.1万平方千米。万宁市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夏天酷热,冬天严寒,旱季、雨季分明。截至2022年5月,万宁辖12个镇(含农垦改革后新设立5个居)、1个国营林场、1个华侨旅游经济区,共有207个行政村(社区),市人民政府驻万城镇,截至2003年末,万宁市常住人口55.6万人。

万宁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期,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始设万宁县,县名沿用至今;1996年8月5日,撤万宁县,设万宁市。万宁市之名源于“万福骈臻、万家康宁”。万宁市境内有海南地区环线高速公路,海南环岛铁路途径,设万宁站等3个火车站,万宁市有中国槟榔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武术之乡等称号,兴隆热带植物园、海南六连岭革命纪念地景区、万宁市巴厘村景区、M1咖啡奇幻工场等景点。

9月22日吃完早餐,由我外甥驾车从雅居乐清水湾出发,赴万宁市游览参观,单程75公里,经过1小时08分钟的驾驶,顺利抵达了我们这次海南环岛游的第四站。

一、游览参观兴隆热带植物园
兴隆热带植物园由农业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研究所开发管理,位于海南省东南部万宁市兴隆旅游区。创建于1957年,主要承担我国香草兰、胡椒、咖啡、可可等热带香辛饮料作物以及典型热带植物的引种、选育种、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产品加工等产业配套技术研究与开发。经过多年努力,兴隆热带植物园探索和建立了“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科普示范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将科研、开发与旅游经营有机结合,实现根据市场上课题,依托成果搞开发,依靠旅游产业促科研的良性发展轨道。目前汇集有2300多种热带植物,是一座集科研、科普、生产、加工、观光和种子资源保护为一体化的综合性热带植物园。

植物园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身临其境,葱葱绿海,幽幽果香,喁喁岛语,清新世界,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到海南必到兴隆,来兴隆定去植物园”道出兴隆侨乡这颗绿色明珠的奥秘。
兴隆热带植物园坚持以“顾客至上,服务第一”为宗旨,全面实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先后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区”、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首批旅游景区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农业村科普示范基地”、“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海南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海南省优秀旅游景区(点)”、“海南省十佳旅游景点”、“最具影响力的海南知名旅游景点”等荣誉称号。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热带植物的生长过程,我们专门邀请了公园专业讲解员为我们提供全过程讲解服务。在女讲解员的引领下,我们先后听取了咖啡、胡椒、香草兰、可可等热带经济和榴莲、山竹子等名优稀特果树、林木及园艺植物品种,保存有见血封喉等野生植物资源和珍稀物种的介绍。这里是真正的热带植物王国,大自然的奇妙在这里五彩缤纷、姹紫嫣红。

关于兴隆,讲解员还为我们介绍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来历。据史载,兴隆原先人烟稀少,是黎族百姓的聚居地。清代黎族百姓在这里开垦种植槟椰、橡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小聚市,官府在上报时说这里“兴隆”起来了,此后兴隆就成了这里的称谓。
兴隆可以说是处人杰地灵,同时又具有浓郁的东南亚风情的地方。1951年,大批华侨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回到祖国,国务院将归国华侨安置在兴隆,并在这里成立了兴隆华侨农场,此后兴隆华侨农场就成了华侨的贸居地。

兴隆东临南海,三面环山,日照充足,长夏无冬,湿度大、雨量充沛而均匀,适宜各种热带亚热带植物的生长。兴隆热带植物占地面积约600亩,植物品种多达1200个,占全国植物种类的14%,其中当地特有植物品种就有500多种。

走进兴隆热带植物园,如同打开一部热带植物的百科全书,就如同进入了植物王国。穿行于植物园中,会让你获得一份探奇的惊喜,一种释然的心态。各种奇特的热带植物和奇异花木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置身其中,仿佛画中游。
参观的整个过程,让我领略了大自然的无限魅力,尤其是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的多姿多彩,给我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感受。在讲解员的整个讲解过程中,作为聆听者,我深深地被热带植物的培育生长过程所吸引,这里多了一分宁静,多了一分原始,多了一些积淀,更多了那一片超越千年的古老青皮林。
参观之后,我们在休息区购买了这里生长的椰子产品(冰镇清椰、椰子皇)汁清如水、清凉甘甜、晶莹透亮、沁人肺腑,口感好极了。

二、梦想巴厘村
巴厘村以兴隆印尼归侨文化为背景,以爱国之情、思乡之意为切入点,通过印尼“风情”、“风俗”、“风光”将兴隆印尼归侨回国后的生活串联起来,从多侧面详实记录、全方位真实呈现出来,是海南岛唯一没有重复主题的归侨文化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洋归侨的精神家园。景区规划建设面积152亩,由六个功能区组成:

1.归侨文化馆:通过照片和文字详实记载南洋归侨回国的真实景况,全面展示兴隆华侨农场60多年来的建设发展历程,及独特的“兴隆归侨文化”。
2.归侨家园:以最有代表性的印尼归侨文化为背景,通过印尼传统的手工作坊体验,让丝丝侨乡情、浓浓椰子香缭绕在游客心头,爱不忍归、流连忘返。

3.植物观赏区:热带植物,争奇斗艳,珍稀树木、郁郁葱葱,兴隆当地丰富的热带经济植物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置身其中,仿如画中。
4.太阳河舞台:富有巴厘特色的太阳河舞台,印尼舞蹈演员和兴隆老归侨自娱自乐的歌舞表演,游客也可互动参与;听欢快的音乐、看迷人的舞姿、穿鲜艳的衣衫、体验异国风情。

5.根艺馆:珍藏着从太阳河河床底下挖掘收集的海南名贵树种、虽死犹生,就像一片凝固的热带雨林,诉说着太阳河两岸曾有的热带雨林原貌、形态与痕迹,唤醒人们爱护绿色,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6.南国体验馆:以南洋文化为底蕴,以南洋风味为基石,经营销售南国系列特色产品,“品尝南国风味,领略南洋风情”。

巴厘村的大门安放着一块巨石,刻有“Desa Ba1ⅰ 巴厘村”字样。刚进村,迎面可见一扇具有浓郁印尼巴厘岛建筑特色的山门——善恶之门,进入山门之后,仿佛就置身于印尼巴厘岛,异域风情扑面而来,随处可见各种印度教文化景观,包括建筑、雕刻、壁画等等,洋溢着印度教浓郁的神秘色彩。
走进巴厘村“轻松一刻,寓教于乐”。许多穿着印尼民族服装的归侨与你打着招呼:“谢谢!带你妈看戏”、“您好!阿巴嘎巴”、“请,稀拉干”、“欢迎光临,吃了吗搭档”。让你置身其中,有一种亲切感和归属感。

这里的文化长廊介绍将我深深的打动和吸引:1.落叶归根:描述的是21个国家和地区的南洋归侨落叶归根,回到祖国的怀抱、来到兴隆的历史背景。2.生根发芽:讲述的是兴隆归侨开垦种植、生产自救,创建家园的情景再现。3.根繁叶茂:经过兴隆第一代南洋归侨的不懈努力、艰苦奋斗,兴隆华侨农场经济繁荣发展。4.把根留住: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兴隆归侨的关怀,也极大地鼓舞着兴隆归侨战胜各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更坚定了他们把根留住,定居兴隆。
巴厘村通过印尼“风情”、“风俗”、“风光”、“风味”将兴隆印尼归侨回国后的生活全方位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感受了一场充满异域风情的旅行。走出兴隆巴厘村这座高大上的通天门,不由让我想到了费翔所唱的那首歌《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作者简介:宋厚健,1959年7月4日出生,北京人,中共党员,政工师。
1985年8月毕业于北京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1985年8月至1988年8月在中国文学函授大学中国文学专业学习。曾先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刷厂、司法部、中国华侨旅游侨汇服务总公司、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工作,现在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有限公司,退休干部。
《文学月报》杂志社签约作家,《白鹭文刊》杂志社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青年作家网文学联盟知青分盟副主席。曾参与《毛泽东图书辞典》、《人镜丛书》等图书编辑撰写工作。责任校对了《瞿秋白与鲁迅》等图书。荣获全国文学大奖赛多项大奖。在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文章。
“白鹭杯”首届文学作品大赛暨纸刊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3151977.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