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古老龙结镇
左显成(四川)
故乡是那样亲切,那样使人难以忘怀。当我们回到龙结镇那一时刻,我们就好像到了我们家。我们从都江堰经高速灌成、天府大道再转富家镇到仁寿县城,出了仁寿县城到了仁寿县的盘龙镇与资中县分界县就进入了龙结镇大朝门村。大朝门地点也是我母亲的出生地,高窑山脚下黄家湾;恰巧我的妻子母亲也出生在这里,进入在这里就倍感亲切,到了这里就等于到了家。因为,我们小时候都爱到外婆家玩耍,看到这里山山水水,就如在故乡。当然,我们家没有在这里,我们急忙赶回龙结镇芦花村左家沟故土。
龙结镇隶属于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地处资中县城西,东北与球溪镇接壤,东南与铁佛镇相邻,南与罗泉镇相连,西与仁寿双堡、盘龙等镇交界,北与发轮镇毗邻。 辖区总面积58.51平方千米。
据古典查实,龙结镇在北宋已经建成,取名为龙吉镇。因取地名,有一条从罗泉镇上面经流球溪河蜿蜒盘圆在这个地方,如像一条蟒蛇,蛇属于龙的象征,《说文》中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呼风唤雨,形象龙,用上这个龙字。第二个字用吉,吉字,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象兵器,下象盛放兵器的器具或盒子。合起来表示把兵器盛放在器皿中不用,以减少战争,使人民没有危难,为吉祥;吉利,以匈字对立,逢凶化吉之意。镇,军镇之压,戊守边关,成为镇,人员增多,需求增大,为之演变成集镇,也成为现在行政区管理单位,三个字合起来,北宋称之为龙吉镇,沿用到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又改名为龙结镇。为甚不用吉字?“结”,形声字。最早出现战国文字,从糸、吉声。 左边的“糸(纟)”表示线绳可以打结,右边的“吉”上部为兵器的形状,下部是装置兵器的器物,友善和好之义,吉祥、吉利,整个字形连起来意为能很好地连接线、绳和索。从糸、吉声的结合起来,拼写一起,糸结吉利,共为同心。吉祥、吉利。吉变为结,更为深沉意义。龙结镇为此之故。
其他行政管理变故,民国三年(1914年),镇改乡。1950年1月,属资中县第三区。1958年10月,变成龙结公社。1959年2月,又成为龙结区,管辖龙结等8公社(白鹤、龙结、罗泉、茶店、新莲、共和、回龙、睢家、小桥)。1985年,公社改乡。1992年7月,撤区成龙结镇。但作为集市贸易,人们习惯称呼龙结镇始终没有变。我们从儿童起,赶场到龙结镇。
古老的龙结镇,原只有一条街道,以球溪河为参考点,下街道是条横街道,左面可以过石桥到仁寿县禾加镇、盘龙镇,也可以到四眼桥(发轮)镇;右边一条下龙结镇观音桥到球溪镇,上可以直到罗泉镇,分左岔走马场、鉄佛镇,龙结镇为一个交通枢纽中心,可知为北宋建镇之重要。镇里在进场口曾建有川祖庙,我们知道时,已经变为粮库,但川祖庙的戏台仍然存在,我们在1958年后都去看过电影和川戏剧,歌舞表演。在改革开放后,粮站拆除改建成服装商店。
龙结古街道,原来逢场二五八赶场,龙结镇周围人很密集,农民进镇的人很多,特别是在一条街上,到了渔市坝段,街道狭窄,我儿童少年进街到时,一怕被踏倒,二怕被拥挤掉,三被人拥挤抬起来走,这些我们都经历过。赶场的目地,主要是看热闹,帮大人拿点东西,最小时上街还要大人背,或那马叉。在我的记忆中,我同父亲上龙结镇,回来走不动了,由我们村小组的何顺土,从哪里起用马马肩一直到我们左家沟才放下我,同父亲一起回到家里。当时走的泥土路和石板路,我们家走了一段泥土路翻过魔鱼山坳,到香炉山五块碑,我们就走上了鉄佛镇到龙结镇石板路到蜂糖河桥,一条石板路上闵唐山,下到倒马坎和罗泉镇到龙结镇道路。有上坡和下坡,起伏不定,可以消除疲劳。一般赶场很少在街上吃东西,有时父亲自己不吃,也要买糖果糕点或黄糖白面锅魁,绿豆沙鸡公粑吃,也给弟妹带点东西吃。母亲上街买的油盐酱醋,除了自种棉花,还买棉花纺线,以及布匹,或卖鸡蛋,鸡鸭兔,或卖棉线和自编织白布,或送到染坊染成扎花布,有时买染料自己在家里染布蓝布、青色布等,为我们父亲、她自己。弟妹们做衣服裤子和布鞋,棉鞋,棉衣棉裤,以及不帽子等。跟着母亲上街必然也得到好吃的,但母亲也是卖完买完东西,下午两三点钟才回家,才做午饭吃。
自从1958年从资中县高楼场建成一条公共路直接通往龙结镇与仁(寿县)球(溪镇)公路相接,同时也建成龙结镇罗泉镇公路,主要是运送甘蔗,到球溪河糖厂榨糖。为了发展农村经济收入,内江资中地区普遍都是种甘蔗,从解放前到改革开放,甘蔗才退出历史舞台,换上土地种柑橘。龙结镇公路交通,也在这时在龙结镇古老的街道球溪河的右边山崖龙结镇左背后根据地形建成公路通过。这条公路两边没有任何建筑物,连一个小卖部都没有,只是一条交通要道。我在1964年底离开这个地方,一直到改革开放,随着交通发达,县城通往镇有客车,我们有时乘车到龙结镇屠宰场后面上车到资中,乘火车到城都。改革开放这条公路两边陆续建起商铺,连悬崖陡壁上在下面用柱浇筑混凝土柱撑起房屋建设,公路两边就成铺面就成主要市场,铺面上一直延伸到倒马坎,罗泉镇与走马场公路分叉地方,下延伸到过了球溪河龙结镇大桥由低矮石桥升高两跨公路桥,到了大路沟分叉乡村公路,基本上都减去铺面。原有的龙结镇下街横道也改造降低街道,也通车能进古老的街道和到观音桥。古老的龙结镇基本上全部变样,没有一点古老的建筑物,旧貌变新颜。
这次我们专门到古街道走一走,故乡人们赶逢场,多数都是留守老人。从上场的菜市场沿着古老新街道几乎到了下街道横街,在街到中间全部都是农产品叫卖,车辆很少通过,人们来回荡游,虽然是中秋国庆,人员在古老街道中不拥挤。可外面公路街道不同了,因公路交通要道,人和各种车辆通过,就堵车现象非常严重,半个小时到半天也很难通行,人员还可以勉强行走。赶场人车辆,已经从倒马坎停到了闵唐山,约两三公里,下街道也同样,停车几乎到了仁球公路分叉口了,也是两三公里,逢场堵车现象经常如此。过节星期日堵车更多,人们更拥挤,已经成为时代靓丽风景线。
乡愁难忘,家乡之美,橘林成荫,田园风光,难以忘怀,但多几分忧愁善感,曾经的庄稼地,有的长上青草或灌木,现在田间地多了稻桩发苗很清秀,土里包谷杆仍然竖立着如像站岗放哨。今年干旱印迹,在田里显现,没有水湿润,干旱裂缝仍然存在,老人化农业显现,让我们去思考农业振兴?
2023年10月7日星期六都江堰实况整理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