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良久,思念悠长
“我们搞个聚会吧”
不知是谁的提议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平时非常安静的群里
立即就热闹起来
你一言,我一语
各抒己见
不久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
2023年9月3日
就成了期盼的那一天
我们的群叫建昌南街宣传队
一听名字
很多六七十年代的朋友就会猜到了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
特别是在中学里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团体组织
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
小伙伴们可能不知道
这可是人人向往的地方
她是青少年激情涌动的欢乐海洋
群里的这些人都有六十开外了
年龄跨度也在六七岁上下
共同的感叹就是我们都老了
可年轻时的我们却都是俊男靓女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颜值担当
能歌善舞是我们的天赋
吹拉弹唱是我们的技艺
我们歌唱的是毛泽东思想
我们传播的是时代的正能量
转眼间,相聚的日子就到了
这是一次近半个世纪的约会
这是一个日思夜想的聚首
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
朝着一个目标
一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一个给与我成长滋养的地方
一个伙伴们朝夕相处的地方
一个梦开始的地方
一个我永远依恋的故乡
辽宁省西部的一个小县城——建昌
相见恨晚,思念悠长
当四目相对的那一瞬
当双手相握的那一时
激动的心紧紧相依
颤抖的手不舍分离
有些尴尬,有些紧张
知心的话儿涌上心头
却不知从哪儿说起
是时间太久,彼此都变了模样
是岁月无情,你我都鬓染风霜
让我猜猜你是谁
让我想想你哪里没有变样
哦
我仿佛听见了你当年的爽朗笑声
我仿佛看见了你当年的靓丽俊朗……
唉,遗憾的是我没能前往
去感受这激动的现场
我只能在遥远的地方这么想象
但欢乐的情景却定格在我心上
人生最美好的珍藏
还是那些往日时光
人们的每一次相聚
都免不了追忆过往
随着同学们聚会活动的开始
我的目光却穿越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
去寻找你我年少时的模样
也许时间太久
我记忆的库存已少的可怜
只有几件事还在心里一直闪着光
大幕徐徐拉开
建昌中学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演出开始
大礼堂的几千双眼睛立刻就聚焦在舞台上
人们期盼着一场精彩纷呈的演出
现代舞、民族舞,大合唱、小合唱、独唱
快板、快书、相声,器乐合奏、独奏等
喜闻乐见,应有尽有
当然,样板戏是最核心的节目之一
其中,最出彩的莫过于民族舞
如金珠玛米呀咕嘟、洗衣歌、伟大的北京等
就拿我参演的伟大的北京来说吧
乐曲的明快旋律
新疆舞的活泼优美
维吾尔族的服饰道具
都是风味独特、别具一格
在我们舞美老师的精心编导下
经我们舞者的精彩表演
一场视觉盛宴就此呈现
我们两个小家伙跳的欢快无比
师哥师姐也是尽展优美舞姿
整个舞台一片欢乐祥和
气氛热烈、个性张扬
如果有摄像机记录
如果有电视台采访
说不定就是今天网络视频的精彩回放
音乐还未结束,观众已掌声雷动
欢呼声不绝于耳
“再来一遍”响彻大厅
那就再跳一次伟大的北京
回忆还在继续
其中军民联欢不得不提
我们县城里有两个驻地部队
在我加入宣传队之前就有了联谊
年轻的军人可是多才多艺人才济济
正是由于他们的指导
我们的队伍才有更高的层次
我们的节目才会更有档次
我不想说我们的演出会多精彩
我只想说演出后的会餐有多期待
大白面馒头,猪肉炖粉条儿
哈哈,让您见笑了
那时的我们吃饱饭就不错了
哪还有这样的美味大餐
吃饱喝足后已是半夜了
挺着圆圆的肚子,迈着快乐的步子
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这一宿睡得是真香呀
长鞭哎,那个一呀甩哎
啪啪地响哎
我坐着大车出了城唉嗨吆
你要问我这是干啥去
我就会告诉你
我们去乡下演出去
这样的情景也不知多少次
回想起来真是新鲜有趣
如果现在还有机会
我仍然会乐此不疲
临时搭建的舞台虽然简单但很结实
二个多小时的演出
乡亲们热情不减
演出结束了也不忍离去
住在老乡家里
多少人挤在一个大炕上
吃的是
烀地瓜、煮苞米还有炖土豆
高粱米水饭、小米干饭还有小豆腐
大葱蘸大酱
别提那是多么香
那个年代就是这样
农村和县城都一个样
我们都是工人农民的孩子
为他们演出那是理所应当
突然,“滴”的一声响
噢,是群里有了新消息
聚会的照片和视频发过来了
我的回忆也就暂停在此
看着眼前的影像
我努力着与老照片一一对比
虽然有的叫不出名字
模样也都今非昔比
但个个精神矍铄,身体健康
笑容灿烂,心明眼亮
短短的几天相聚
虽稀释了思念
却增添了牵绊
今天的分离
就是为了再一次相聚
祝远行的朋友一路平安
祝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祝我们的家乡永远建昌
作者/主播简介:心仪、山东烟台人,大学教授。业余时间喜欢音乐,特别擅长朗诵、唱歌、写诗和音视频制作等,喜欢用温情的声音和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广播人间的一切美好。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