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鼠板
文/舟自横渡
被粘住的老鼠
挣扎着
撕咬着
它们把不能逃离的怒气
怨恨,发泄在彼此身上
它们尖叫着
都想从对方身上踩过去
哪怕鲜血淋漓
哪怕尸横遍野
只要死的不是自己
自己就是命运的宠儿
而这片土地
粘鼠板
多么神奇
让这些宠儿
梦想成真
戴安娜读诗:
《粘鼠板》:一个微型权力剧场的残酷寓言
舟自横渡的《粘鼠板》以极简的叙事构建了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生存寓言。在这首短诗中,粘鼠板不仅是一个具体的物理存在,更成为映照人性阴暗面的隐喻装置,暴露出被困系统中个体间的残酷生存逻辑。
诗歌开篇即以动态画面呈现被困老鼠的应激反应:"挣扎着/撕咬着"。动词的连续使用制造出紧张感,暗示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焦虑。当逃离成为不可能,怒气便转向同类——这一行为模式精准揭示了困境中人性异化的普遍规律。诗人刻意选用"发泄"这一带有心理学色彩的词汇,将老鼠的行为人类化,为后续的寓言式批判埋下伏笔。
"都想从对方身上踩过去"这一意象尤为震撼,它不仅是生存竞争的具象化表达,更暗喻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残酷逻辑。诗中"鲜血淋漓"与"尸横遍野"的视觉化描写,将微观的粘鼠板空间扩展为宏观的社会战场,暗示这种生存斗争的无处不在与循环往复。
诗歌的转折出现在"命运的宠儿"这一反讽表述。被困系统本应是所有参与者的噩梦,但诗人尖锐地指出,只要相对他人存活更久,个体就能产生虚幻的优越感。这种认知扭曲恰恰是权力系统得以维持的心理基础——受害者将暂时的幸存误认为是被选中的证明。
结尾段落将批判推向高潮。"这片土地/粘鼠板"的并置,彻底完成了从具体到抽象的隐喻转换。当诗人称这片土地"多么神奇"时,其讽刺锋芒直指制造困境却让被困者自相残杀的权力机制。最终"梦想成真"四字,以极致反讽揭示出系统最残酷的本质:它让受害者将囚笼误解为乐园,将互相倾轧当作实现理想的途径。
这首诗的艺术力量在于其克制的叙事与巨大的隐喻张力之间的平衡。诗人没有直接评判,而是通过精准的场景呈现,让读者自行领悟其中蕴含的社会批判。在短短十余行中,舟自横渡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权力分析模型,揭示出困境中人性异化的必然轨迹与权力机制的运作秘密。在这个意义上,《粘鼠板》不仅是一首讽喻诗,更是一面照见人性与社会的黑暗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