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李家沟,诗意惹人醉
——诗集《李家沟笔记》《月光下的花朵》出版感言
晓 叶
10月11日下午3点11分,凌宏兄微信发来语音,告知《李家沟笔记》《月光下的花朵》两部著作已出版,并告之11月5日举办作品研讨会,邀我参加,从他激动的语气里,我能感受到他手舞足蹈、激动兴奋的样子,有湿润的东西在我眼眶里打转(我相信凌宏亦然),我欣然应允。作为老乡,为其骄傲;作为作家班同学,为其喝彩!

凌宏,原名孔令宏,1965年7月出生于河北承德县李家沟,河北省第四届作家班毕业,承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某企业老板,《诗刊》《诗选刊》《诗潮》《海燕》《当代人》《延河》《散文诗世界》等发表组诗。
作家出版社,一次性为一名初出书的作者出版两部作品,这种现象少之又少,足见凌宏这两部作品的优秀,在事实面前,再华丽的语言都是苍白的。所以,参加本次研讨会,谈不上为其捧场,而是给了我一次学习成长的机会,为此,我由衷谢之。
对于一个曾经为诗狂与痴的我而言,当收到寄来的两部著作时,我不得不说,我是眼红的,当然不是红眼病,而是眼红一种高度,一种境界,以及他给自己灵魂安排的去处。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一个不靠诗歌或者创作生活且又肯于为诗歌或者创作付出时间与精力者,我固执的认为,他纯粹很多!不为名利所困所扰,而这恰巧就是诗歌创作最难能可贵的部分,尤其是对于一位企业家而言,内心的从容与淡定,才是诗歌的本真,孔令宏做到了。

如果说《李家沟笔记》是凌宏的根,那么《月光下的花朵》则是凌宏的魂,他的每一首短诗,像一朵朵浪花,也像一颗颗星星,而聚在一起,就是大海星辰。在遥望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庞大的力量,温暖和启迪世人,什么是善良与纯真,什么是美好与初心。安静的创作,默默无闻的耕耘,爱与被爱的肉体和灵魂:父母情,兄弟情,夫妻情,子女情,男女情,社会情,死亡与重生,责任和使命,闪闪发光的过往岁月里,他一直在仰望苍穹,让平凡的岁月有诗,这是孔令宏最了不起的地方。
读罢凌宏兄两部著作,我不想就某一首诗进行点评,那些让人落泪的诗句,就留给读者去品读,因为能触动我心弦的语句未必能引起别人的共鸣,而别人认为的佳句又未必是我所感动的,因为,每个人的社会经验和阅历,使诗歌阅读体验具有多面性,这就像有人说孔令宏出了两本书,而我一直说孔令宏出了两部著作一样,两本书的感觉轻巧,两部著作感觉厚重。我之所以这样说,不是为孔令宏“吹捧“,因为我也是不靠写诗来生活的人,诗歌之于我们,其价值或许在于生命本身的表现与突破,对自己人生道路的修葺和探索。

这个时代是躁动的,也是向钱看的,无论是教育还是医疗,也无论是住房还是养老,整个社会的压力都很大。而作为一个企业家,时刻要面对资金的压力和企业倒闭的风险,大多数人基本成了生活的奴隶,有的人活着已经死去。如果说生活还有温暖还有爱在人间,我很庆幸或者说幸好还有孔令宏这样的诗人,这样的诗人使生活不再那么冰冷。他的两部著作,读者可以感受到,决不拖泥带水,决不矫揉做作,决不附庸风雅。他对生活的情感决不浅尝辄止,他以认真而又虔诚的心得到了缪斯的眷顾。诗歌是讲究灵感的,也是讲究形象和比喻的,否则,这个人只能做个评论者却成不了诗人。而凌宏的作品处处充斥着丰富的想象和灵动,在诗意的空间跳动着、闪烁着。
善于发现美、易于为身边事物感动,是孔令宏也是一个诗人与生俱来的潜质,他的家乡李家沟,我到过几次,就是那么一个普通而又寻常的地方,因为孔凌宏的诗歌,李家沟有了灵气,且在诗歌的宫殿里生生不息,就像著名诗人刘章的老家——诗上庄,他们用一样的情怀,为故土插上了翅膀。这,或许是文学价值的另一种体现,又或许是诗人生命的另一种延续。

如果说爱情、孤独和死亡是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主题,那么,《月光下的花朵》就是孔凌宏人生的另一种写照,鲜活而富有激情,外表阳光,內心柔软。在他的心灵深处,或许只有月光下的花朵才更接近女性的阴柔之美。我衷心祝愿他这个“护花使者”,得如所愿,如君所盼,而阅读此书的女子,身临其境,如临深渊,心中总有月光相伴。
手托孔令宏的两部作品,我想到那句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扎根泥土,爱在云端,这是孔令宏作品的本源,也是其作品的德行。诗如其人,人如其诗,在现实中品味生活,在诗歌中凝练生命。
风过李家沟,诗意惹人醉,吾之感触与祝愿皆在其中矣。
李家沟的月光,就这样散发着玫瑰的馨香。
月光中的李家沟,就这样变得炙热与滚烫。
2023.10.12晨于京都

晓叶:原名马凤仙,1968年4月生人,祖籍河北省平泉市。河北省第四届作家班学员,做过多年记者和编辑,现在全联城市基础设施商会工作。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文化艺术研究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