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简介:
白作先,笔名白帆。历任铁三师创作员、铁道兵第四新管处创作组长、正连职新闻干事。铁十三师创作班成员。铁一师政治部副营职新闻干事、创作员。兵改工后,任中铁十一局新闻科长、局政研会秘书长。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作家、湖北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马列主义研究会会员。著名新闻人、《襄阳商报》兼职总编。襄阳紫丁香艺术团兼职团长。文艺晚会编导。在部队因文学创作和新闻报道突出,荣立三等功二次。创作出版了报告文学集《开拓者的足迹》、《铁路群英》等著作七部(包括与他人合作)。诗人、新闻人、导演。曾获全国报告文学金奖、全国诗词创作银奖、全国电视编导优秀奖。在国家及省、部级理论刋物、文学刋物发表作品120篇,有10篇获大奖。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法制日报》及全国铁路系统报纸和9家省级报纸发表新闻(文学)作品2000多篇。共发表文字200多万字。并为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和铁路文工团编导过晚会。所创作的歌剧《闪光的火车头》参加全军文艺汇演。有300多首诗歌刋发《新华网》、《今日头条》等网络。现经商,任影视传媒公司总监。系中文、新闻、哲学硕士生导师,宁古塔作家网签约作家。

高铁从这里延伸 (报告文学连载)
作者/白作先

第一章 、经济腾飞的呼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在提高,当时速500公里的高速列车在日本、法国进行着运营性试验,美国的大西洋动车组也以300公里的时速出现在电视画面上时,人们在想,中国何时能有自己的高速铁路?
是的,高速铁路是一个国家经济起飞的脊梁。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国家经济的腾飞,人民对修建高速铁路的渴望也在增加。国家高层领导们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当时的铁道部成立了京沪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办公室,开始对京沪高速铁路建设进行可行性研究。为了给京沪高速铁路作相应的技术和人才储备,1999年8月16日,铁道部秦沈客运专线建设总指挥部在辽宁锦州正式成立。
秦沈客运专线作为国家跨世纪的重点建设项目,是我国第一条时速200公里的运营线,是我国铁路步入高速化起点的标志性工程。在何长安董事长领导下的中铁十一局三公司秦沈铺轨指挥部,就担负了长轨铺设任务。

上图为中铁十一局三公司董事长何长安(中)、秦沈客专项目长杨进华(右)
2001年5月27日,目睹了中华民族两千年沧海横流的天下第一关,又一次为中国历史见证。
上午9时,铁道部副部长蔡庆华神采奕奕地走上了九江河铺轨现场,用洪亮的声音大达了命令:“我宣布秦沈客运专线铺轨现在正式开始!”于是,当今中国铁路铺轨最辉煌的一页在这里展开。
“轰隆隆、轰隆隆……”先进的牵引车以万钧之力,拖着18辆满载2590根轨枕和12根长钢轨的自制轨枕车,经过20分钟独特的一连串自动连锁作业,一双巨大的“机械手”,把一根250米长的钢轨轻轻拉了出来。象九天飘落的彩带,笔直地铺在了这平整的路基上!
这一铺,在中国铁路124年发展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
1876年,中国土地上出现了由英国人出资修建的一条14.5公里的铁路一一淞沪铁路。然而,第二年便被留着长辫子的统治者下令铲除。
1881年,中国才有了唐山至胥各庄。9.7公里,属于我们自己的铁路,从而揭开了中国自主修建铁路的序幕。
为了中国铁路,几代伟人在为国人描绘着发展蓝图:
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他的《实业计划》中说:今日修筑铁路实为目前唯一之急务,民国之生死存亡系于此举。
伟人毛泽东说: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多快好省修建铁路。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中国经济从何入手,要先把铁路交通搞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江泽民说:必须加快交通、通讯、能源的开发和建设。在江泽民同志的关怀下,中国铁路才有了四次提速的发展。

2001年12月5日,这个日子很平常。山海关外寒风阵阵。可是,中铁十一局集团三公司秦沈客运专线铺轨指挥长杨进华,他的心里却象是一团火。因为这一天由他们在国内首次铺设的跨区间,无缝线路将要开始动车组试验,将向全国人民诠释秦沈客运专线是代表我国铁路走向新时速的标志性工程。
铁道部领导和有关司局级领导们来了。
铁科院的专家们来了。
机车制造厂的领导和总工们来了。
然而,综合试验却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铁道部下了死命令:不邀请新闻单位。对外一个字不准报道,就是内部人员也不准现场拍照,领导们对这次综合性试验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动车组2动4拖为“䘜州号”内燃机车,设计最高时速达每小时180公里。所试验的线路山(海关)绥(中)段,正线长62.3公里。
2001年12月5日,第一次内燃动车组试验开始了。
机车起步就是时速120公里。
12月6日,试验列车时速超过160公里。
12月7日,试验列车时速超过185公里。
12月8日,试验列车时速达到195公里。
12月9日,试验列车时速超过206公里。最高时速达到了210.7公里!

试验检测表明,轨道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到了较高水平,桥梁、桥上无碴轨道都达到了达到了较高水平。秦沈线构造物及道岔稳定性较好,还具有提速潜力。
中国的高速铁路开始起步了!
2001年12月9日上午9点,铁道部副部长孙永福精神饱滿地登上了试验列车。
“呜……”汽笛长鸣。“神州号”牵引着列车箭一般驶出山海关站,在辽西大地风挚电掣。
车厢内装上了由电脑控制的动力学性能安全检测仪,测试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平稳性。列车时速从160公里达到了210公里。
孙永福副部长和中铁十一局集团公司董事长段昌炎谈笑风生,专家们都显得异常兴奋。车窗外的山川、村落、小城都一内而过。
2002年,他们还将用国产电力动车组进行试验,向时速250公里、300公里冲刺!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