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书《道德经》第48章俗解
少欲者得道
无为却有为
老子到函谷关,不觉已3个月过去了。据守中原大地和关西的函谷关卧在狭谷的低槽中,夏天漫长又炎热。老子多年来一直在洛阳东南的伏牛山修行,那里山青水秀,地势峻拔,避暑消夏,气候十分的宜人。函谷关闷热难当,老人家经常汗流浃背。
这天他出了居室,闲步到函谷关的关城里。关城的房屋建筑依势层叠错落,分布在土山的阳坡上。士兵密集的军营,还有部分供将尉们居住的家宅。居中的显要大房子,是关令尹喜将军的官舍。
老子缓步进了关城。来此地也不算陌生客了,但他很少的进来几回。一来不扰公务,也怕给徒弟尹喜增添麻烦。
尹喜见师父掀帘入门,赶紧的起来迎接。他正席地而生,天热难耐,坦胸露背。尹喜的办公案头上堆满了书简。他的官舍虽宽敞高大,但四壁被堆集的书简包围。商周纪事,天下诸子的文录等,尹喜尽数收藏。老子可是在朝廷做过国家图书馆长的,见过博大。他很赏识尹喜的勤学多识,更欣赏他求知若渴的进取心。
尹喜迎老子坐在自己对案,沏了壶茶水,递给师父一把蒲扇。
"师父,学无止境啊。天下事繁杂,不学倒觉得对付公务,处置杂事游刃有余,阅览的多了,反而觉得自己是个白痴。"
老子摇扇,微微一笑,"是啊,学习当然是十分辛苦的事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老子侃侃而谈,三句话不离本行。论道就是这么随性。他从不架构布篇,自然流淌,从心而作。
老子和尹喜的一段聊天,于是就构成了《道德经》的第48章经文。
第48章老子突岀讲的是"无为"。在老子道经中提练道的精髓,道法自然,不争,无为,反者道之动等,是精要中的精要。道德经全篇81章,处处贯穿着这几个大道法则。这也是老人家思想对人类的启迪。即使在今天,把科学几乎视为宗教,没跳不岀阴阳世界变化的大框。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是减少的意思。
字面上很好理解吧。"为学日益",当然是学习进取,要认识宇宙间的陌生事物,每天学习,日日精进,积沙成塔,积腋成裘。知识就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自己逐渐受益,不断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为道日损",学是从文字中提取信息,或用感官看到,听到,闻到的未知事物。为道,是掌握天地人的内在规律。为学是有形象的,为道是无形的感悟。因为大道无形,道隐在万事万物其中。俗话说"道在悟,术在练"就是这个意思。日损,是不断的减少自己的主观臆断,尊重客观。减少生命中本能的妄想,冷静的体悟生活,最后才可回归到事物的本原,一颗纯朴的道心才可显现岀来。这也是现代网络语言常说的上帝视角。别被世俗的观点,概念,说辞等左右。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愚以为老子的本意,当是另一种理解。那就是为学日益是前提,为道日损是后果。老子意在阐明术和道,学问和智慧的关系。有限的生命,无限的万物。你想探求宇宙的奥妙,搞明白十万个为什么,那绝对是不可能的。为道日损,是要我们专注于某些事物,无谓的求知,在漫天的知识天地求索,欲望过于大了些,最后的结果反而一事无成。只有我们减少欲望,把心归于平静,找到一颗纯朴的道心,无为的"日损”,反而胜于有为的"日益"。有知就是反而无知,无知反而有知。穿透自己,觉悟自己,才是人真正的成长成熟。
除了老子,道家的另一位祖师爷庄子也留下经典话,"学有涯,知无涯"。我们用有限的生命对付无限的知识,不是智慧。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天道落脚到人道,那就要修行修德。怎么修呢,怎么就从有为修到无为呢?方法就是"损之又损",减少再减少,打扫了再打扫。回归到人质朴的本真,打扫干净心里的贪欲,妄念,自然就到达无为的状态。腾空了私欲,反而觉知到本性。觉知到本性的力量,不成功都不行。腾空了有为的自己,让空间充分的吸纳天地的强大能量。
现代人目前活的很迷茫,近十几年来,突然又考古淘宝,膜拜起明朝的大哲人王阳明。
王阳明是"心"学大师。他一生坎坷路,经历丰富。他读书求索,为学日益。企图搞明白世事为何这么艰难,自己为什么活的这么窝囊。好事难做,好人难当。为朝廷做了许多惊天动地的业绩,反而发配到边关贵州叫龙场的地方去受罪。于是他躺在石头做的棺材里,有了死的心。大雨倾盆,电闪雷鸣。一个念头天外飞来。王阳明猛地心明眼亮。此刻世界好象宁静下来。"心学"一瞬间诞生。这就是著名的王阳明"龙场悟道"。绝境成圣,向死而生。
王阳明后来成为人立志,勤学,立德立功立言的榜样。人们大多只识一个皮毛。王阳明真正悟道,是内求的结果。在死的面前,他抛去了凡生的一切杂念,把自己的心剥脱成裸体。一个无为的放下,变成了大有为,成了圣人。王阳明开始觉得世界很混乱糟糕,后来悟道他才明白,自己安静了,心外无物了,世界也安静了。
学习王阳明,成就了一批贤哲。其中一位日本人,稻盛和夫。稻盛去年才去世。他一生经营了3个世界500强企业,被全球企业人奉为经营之圣,伟大的企业家。一堆管理学的书呆子们淘宝稻盛和夫,比划的天花乱坠。根子就在老子这里,损之又损,就到了无为的境界。稻盛和夫做企业的妙招,精髓也十分简单,两个字,专注。千百条的知识线汇聚到一个针眼,高度聚焦于一点。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
老子继续深解"无为"。如果达到无为的境界,必然深谙天地人的大道,那就会无所不能,无所不达,什么事儿也不在话下。
"取天下常以无事。"办天下任何事情,经常会很顺利,不存在任何疑难。为什么呢,因为大道在心,万法归宗,一切事儿都是融会贯通的。
佛家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人修心修行想成佛,和磕头多少没关系。起心动念都是佛,你就是自在菩萨。修行修什么,是老子说的"为学日益"。每天的功课是消灭贪,嗔,痴。"为道日损"的差不多了,自己活的纯粹了,清净了,就快成佛菩萨了。
道家是国人的本土教,汉传佛教属于泊来的文化。有人说,汉传佛教只剩下一层外衣,内容快成了国货了。其实不需要印证的,凡是被时间被众人接受的思想,就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因为不同的宗教从不同的维度寻找到了宇宙万物的本相。所谓国人的儒道释三教,都是合理的解读了世事和人心。阴阳变化无常,本质是一定的。吵来吵去,终会归于和谐。
"无为"之道并不是只适合统治者。人生的听天命,尽人事就是无为。
人到了晚年,多数人还是读不懂无为。吃补药,抗氧化,动胳膊伸腿,都想长寿,永远健康。结果总不尽人意。最近,网上疯传上海一位102岁老头的视频。老头儿过百了,是解放前的医学博士生。他口齿伶俐,思维敏捷。他倒是参透了老子的"反者道之动"。说自己长寿的经验,是吃肉不运动。不保养。关健是没有寿不寿的想法。顺法自然随便活,长就长,短就短,他从不在乎。身体反而棒棒哒。退休后义务看病40多年,活的很有质量。这就叫养老的"无为"。
无为治天下的范本历史上有多例。如西汉初期的"文景之治"。汉文帝少年随母被贬到山西河曲县的娘娘滩,吃尽了苦头。他在民间深切地体会到老百姓的疾苦和不容易。坐到皇位之后,他推行无为的政治。从自己做到俭朴节约,又改革苛政,减免土地租税,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他驾崩之后,汉景帝仍步后尘,无为而治,不折腾。百姓安居乐业,在历史上留下了好口碑。还有我们史册上表杨的好皇帝唐太宗,宋高祖等,也是推行无为治国。两段历史有相似之处。古来文化盛行儒释道三道。中国的老百姓文盲多,通称为老天爷。两个时期的朝廷随遇而安,不加干预,任其自主信仰,常把儒释道三教放到一个庙中,造成社会的宽松和谐局面。所以堪称历史的两段盛世。
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也是无为的治世之道。那时彻底的摒弃了姓资姓社的争吵,全社会躬耕力行,生产力得到空前的解放。农民可以进城务工,个人可以办企业。社会的创造热情井喷式的高涨。短短的40年,14亿人进入了小康,还成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经济就是老子主张的自然无为,不折腾就是无为。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经文第48章的小结,是逆向来说明"无为"的。有事,就是有为,有为就是干预。
老子说,如果不顺法自然,推行有为而治,强推强扭,用太多的智巧,不可平天下。企图走捷径,妄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治国理政,就不可能安邦定国,得不到广大老百姓的响应。反而会弄巧成拙,受到大自然的伤害和惩罚。
从治国治世的方面说天道,说无为,老子的经历是感同身受。春秋时代的争王逞霸时代,战火连绵,百姓被折磨的疲惫不堪。多想有个清明无为的生存环境啊。他还清醒的看到,用兵器用暴力是征服慑服不了天下人心的,只有无为,只有顺天承运,以德服人,才是人间正道。
《道德经》第48章重点说明两层意思,对我们的当下社会与人生,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一是说学习多少,念多少书,掌握多少信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懂得大道之理,懂得生命的内求,控制减少欲望。开悟之后,知道变成道心,让学识变成智慧,让人的小宇宙和大宇宙息息相通,达到物我齐一的境界。
如今我国知识分子的数量空前。教授遍地走,博士涌街头。相形之下,人们却惊呼道德危机。文化人不被尊重,称教授为"叫兽",称专家为挨板砖的"砖家",为什么,是因为一批人是精致的利己分子,是一批满脑子学问的蠢货。人若发心不正,围绕着自己的欲望做文章搞学问的,智慧绝对与他们无缘。
二是明白"无为"。
无为是大智慧,反者道之动。无为其实就是有为。无为了就明白放下,舍得,无求,是多么洒脱的人生。无为了心地就敞亮清净,慈爱的种子就自然发芽,事业的大树也会茁壮成长。生命的力量旺盛无比。
"无为"更不能汉语字面上解读的懒惰,没岀息。她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是宇宙观。千万不能浮浅的理解,以为无为就是消极的看待世界,无所谓的对待人生。什么事儿也不干,什么话也不说。这叫苟且人生,无所作为。
王阳明阐述心学,写了著名的哲学心得《传习录》。主要说了几个观点,知行合一,格物致知。用一句俗话描写,就是人一辈子觉悟,必须经"事上磨练"。爬在案头,抠脑门子痛苦思索不会找到"无为"。做事就是有为,智慧产生于痛苦。人是永远吆喝不醒的,包括身边的亲人。
有个外国哲学人归纳,人只有吃了4种苦,灵魂才会走向高级。1是勤学善思,吃动脑子的苦,2是隐忍克制,吃自律之苦。3是读书学习,吃寂寞孤独的苦。4是忍辱负重,吃丧失尊严之苦。
只有自己碰的头破血流,痛苦的醒来。无数次有为的折腾之后,突然就会别开洞天,茅塞顿开,哇,原来无为多好!
(待续,第4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