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伊犁(组诗)
新疆/郑升家
◎西大桥
老伊犁人都知道
地处市区机场路
曾几何时
商铺开张
人如潮水
生猛海鲜
土产日杂
菜蔬果品
牛羊猪肉
酸辣咸甜
米面油盐
充斥其间
风味小吃
难忘骨头汤
我与父亲共尝
难忘馕饼香
吃着软焦黄
逢年过节赶卖场
逛得心欢畅
忘不了历史的景象
天桥横架
电大紧邻
益民木器厂
北转天山街路口
与书友在川菜馆聚餐
东西南北摆龙门阵
说三国英雄
评梁山好汉

◎兰湾,城市新经典
开发的力量
向东集结
前有书香苑东城花园上林佳苑
伊美兰庭又续新篇
中心商圈拓展
城北学府迁就
家乡好超市带来购物新时代
盛大宣告
品质生活
优雅气派
荣耀地位
舒心自在
兰湾
伊犁的宁馨儿
一个安居的好梦
即将实现

◎六星街
在伊犁西北夹角地带
有一处特别神奇的都市田园
浓厚的民族色彩
焕发着蓬勃生机
古老的习俗延续到现代
音乐广场上
立着俄罗斯手风琴收藏家的雕像
南来的游客们坐马车获得新鲜体验
节日活动充满乐趣
奔赴的脚步
专注的眼神
如花少女的笑脸
唐装加身的琴师
品茗的饮者
观舞的闲者
红灯高挂
笑语声喧
好似繁华夜宴
梦非梦
游走于虚实之间

◎伊宁市七彩广场
从海景公园向西行走
穿过伊犁河二桥交通线
那里是一个露天舞台
大叔大妈
退休的闲暇时间
充份利用加强锻炼
伴着经典老歌
踏着节拍旋转
抛弃烦恼身心愉快
开放的思想
文明的现代
交流促进理解
合作促进友谊
追求有趣的生活
展示力量之美
相聚广场
是集体的表演
扫视人群
常有抢眼的明星出现

◎布拉克路
向北骑行
视野全新
环谊酒店再西进
天桥在望
钻石佳苑指示牌映入眼帘
十字路囗
一棵老树朝南
开启盛大局面
早已搬迁的水果市场
仍被绿墙包围
优选项目尚未营建
君悦龙庭曾与吟长钟声旦会谈
如今成了烟云往事
心中留下人物印记
常在独处时追忆

◎东城上苑的夜市
禁了又放
严了又松
这城市的平民
怎能不接地气
世俗生活
需要烟火味道
原本无人光顾的边角地带
处于东城西端出口
由停车场改建为夜市
给无业者提供了
创收的机会
当人气聚集
小城也增添了活力

◎卡赞其民俗区
城南小巷
别有情调
门额醒目
吸引了四方游客的目光
这里民族特色浓重
延续着传统风格
幽静的庭院
花香扑面而来
铁匠铺里
制造出灵巧的工艺品
每个朴素的面孔
都经历过岁月温柔的抚摸
马车铃铛作响
街舞引人围观
鸽群陪伴和平
生活之歌飞扬

◎田园小镇风情
五月二十七日下午
我从后滩路环城向西骑行
昆仑路绿化带掩映着农家小院
天象路向北曲径通幽
由西南转
境界新开
工人街黎光街巷道交叉
六星发散
民俗旅游聚集了人气
特色美食精致的手工艺品
拉动消费活跃了经济
以往的城中村如今不再沉寂
花园木屋音乐茶座
街旁店铺广场马车
少年围观老者漫步南腔北调宾至如归
难得岁月静好
如诗的生活
在这里仿佛找到

◎伊犁河南岸
一条西流的河
成为视界的分野
一群迁徙者
像风吹落的种子
遗留在这片谷地上
许多年随季节独自生长
找不到渡船
只见村庄的炊烟
当春雨浇开杏花
疑是江南
可有佳人
在水一方
让我想起书卷里的唐诗
倍觉缱绻

◎ 红旗大楼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
老中青伊犁三代人
谁不知晓你的美名
你是花城伊宁的标志建筑
你几经改造面貌焕然一新
由俗称的大楼变成商场商厦
品位不断升级
你的货物丰富
将百姓的目光吸引
你出售的服装穿在我身上
朴素又端装
你把糖果的记忆留在了我的味蕾上
你用电子科技产品
为我阅读插上翅膀
我在知识的积累中进步成长
你在流转的时光中
尚未苍老
啊,红旗大楼
你是我心中的百宝箱
也是我生命的供血站

◎伊宁市中央运动公园
你貌似平常
却名声骤响
盘桓于公路与湿地之间
扁圆被拉长
起伏而放荡
蓄河谷再生水
成夏季荫凉
给人安逸清爽
这是都市里的乡村
诗意栖居的地方
假如举办田径比赛
是不二的选项

◎幸福街
时至重阳
秋热未消
正当中午
天色渐变
沿花果山路南行
三巷路口停留片刻
向西顺坡而下
平安巷道
挂牌示范
姐妹家常饭馆前
散发着烤鸡的烟气
树叶掩映的农家庭院
摆放着餐桌茶点
一眼望过去
街旁满是不锈钢铁艺门店
馕模制作坊
民族手工
技能展示
让你啧啧赞叹
边走边看
我忽然明白
幸福街的命名
并非广告装饰
它有具体而丰富的内涵



郑升家,常用网名洞庭新客。生于新疆伊犁河南部矿区,原籍湖南祁阳县,自幼爱好文学。作品散见于《伊犁晚报》《伊犁诗词》《中原风》《文学月报》等多家媒体。个人传略入编《中国当代作家大辞典》(2012年版)《新中国诗人档案》等。已出版诗集《少年行》,另有作品集《坚强的善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