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马甲”情缘
作者:亓增辉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同事穿着红马甲的宣传报道,那时的我心里充满了无限羡慕和崇敬之情。红马甲的颜色和国旗一样鲜艳夺目,脊背上的黄色大字“志愿者”更是让人倍感亲切和温暖。身着红马甲走街串巷为需要帮助的人群送去温暖,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于是,我开始咨询同事寻找“红马甲”队伍。
2019年的7月份,在同事的帮助下我找到了“红马甲”队伍。从此以后,我开启了红马甲的新征程。记忆犹新的是,第一次“红马甲”活动是帮扶果农解决采摘销售难题。那是一个酷暑的夏天,太阳炙烤着大地,满树的桃子很是可人,叶子都晒得蔫了,可是桃子却羞红了脸,等待我们把它摘下来放入筐里。看到喜人丰收的景象我陶醉了,再看看坐在一旁愁眉不展的大爷,我才知道“红马甲”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很兴奋的第一次穿上了“红马甲”,那种感觉简直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我拿上筐子走进桃园,开始了采摘。尽管热的大汗淋漓,但是心里美滋滋的,自己的一个小小行为就能帮到别人,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啊啊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首歌时刻响彻在我耳边。等我们把采摘回来的桃子自费购买后,看到果农大爷开心的笑脸时,我励志以后要经常做“红马甲”志愿活动,用我有限的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群。
在“红马甲”的活动道路上,直到到现在为止,我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一路走来看了很多,感受了也很多,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我曾经给自己立下志愿,对于自己选择的路,不论有多难多苦,我即便是跪着也要走完。“红马甲”路上,更多的是心酸和苦楚。曾经遭受到别人的质疑,家人的不理解,经过时间的洗礼,最后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整个过程下来,是非常坎坷不平的。
每一次的“红马甲”活动,都给我不同的感受和爱怜。记忆最深刻的是,琪琪(化名)是羊里镇泉子沟村的一名十三岁女孩,她的父亲和爷爷均因祸致残,日常只能靠轮椅生活,其母亲改嫁更是雪上加霜,家庭的重担自然落在了奶奶和自己身上,家里因为给父亲和爷爷治病债台高筑,生活非常困难。
在走访看望琪琪(化名)家庭时,看到琪琪父亲用过的轮椅已经修补的实在是不能再用了,致使他的生活极其不方便。大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通过爱心宣传的方式,联系到了爱心女士亓慧,亓慧女士捐出了一辆崭新的轮椅。
我们与爱心女士亓慧带着牛奶、鸡蛋等慰问品和轮椅一同前往羊里镇泉子沟村,到村后,很远就看到琪琪(化名)的奶奶已在胡同口迎接我们,走进她的家门,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院子里堆放着一袋袋的大蒜,屋门口一角装有一个生锈的破水龙头,一看用的时间就很长了,盛水的是一个破旧水缸,肥皂盒子是用废弃零食罐自制的,屋内除了大桌子上放着一台旧电视机外,没有任何家用电器,屋内取暖炉子的烟筒还没有撤下来,时间久了都已生锈,最醒目的是墙上贴满了琪琪(化名)的奖状,看着这些奖状,琪琪(化名)的奶奶呈现出了笑容,我想这也是支撑着奶奶笑着面对生活的最大动力吧。大家帮着琪琪(化名)父亲更换了新轮椅,他坐上新轮椅时,眼眶里充满了泪水,紧握着我们的手,激动地说:“非常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们家庭的照顾和帮助。”
用爱心化作行动,用行动去感暖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有限的生命里谱写一曲无悔的歌。
我喜欢“红马甲”,它将是我一生的不解之缘!

作者简介:亓增辉,女,莱芜人,莱芜区作协会员,济南市作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