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雄鹰忽必烈 一代枭雄薛禅帝
——读刘峰《忽必烈·草原雄鹰的崛起》
作者:王璐

有人说:秋天是一个适合怀旧,令人感思的季节。晨起微凉空气柔的浅秋,我被一场感冒搞得鼻涕汪洋、喷嚏连串,只好足不出户,在一堆无言却有情的赠书里,拾一片秋叶,借一抹流云,安静地寻觅一片风景,将云水禅心,煮成一壶闲趣。
我移步书房,特意从书架上取下《忽必烈·草原雄鹰的崛起》,手捧佳作,仔细拜读,如同知己好友迎面对坐,心语交流聊的“嗨”。作者立足浩瀚如烟的历史资料,以积蕴深厚的年代事件,用掰开揉碎的细腻笔触,汇聚通俗易懂得的灵动语言,以细密透辟的深度视角,引领读者透过交缠错落的历史事件,踏着烟尘往事穿越历史迷层,会晤百年草原雄鹰忽必烈,一代枭雄薛禅帝——元世祖的千秋功过。
今年榴花正红的六月,我和这本书的作者刘峰不期相遇于康志刚小说《滹沱人家》研讨会上,老友相见,久别重逢,自然开心,我和微鹏、庄严、刘峰四人并坐一排,当时刘峰手头只带一部书,却优先惠赠于我,让我受宠若惊,多年不曾谋面,友情丝毫未减半分。今日用心拜读和学习,胜吃药膳。

反复阅读《忽必烈》,可以说是一部硬核的铿锵大作,历史故事极具深度和广度,作者用52万字,以一条清晰的时间轴线,串联起“鄂州之战”“捍卫之争”“鏖战襄樊”“一统中华”四大宏图板块。一件件波谲云诡的纷纭事件,通过作者细腻的叙述,神游恢宏浩大的历史,感受励精图治的进取,风土人情、高山平原、丘陵沟壑、山呼海啸、浪涛汹涌、风和日丽、风雨雷电等场面,文字新鲜而充满活力,小说起承转合,画面纵横交错,人物关系错综复杂,斗争紧张而刺激。
飞马传话、旌旗猎猎、皇后册封、太子废立、宗庙社稷、亲情暖意、朝纲吏治、官员任免、功名角逐、文成武将、骑兵突围、罢兵议和、兄弟开战、君臣变脸……情节精彩,风土人情、市井生活的穿插其中,娓娓道来,轻而易举就让我入了迷。

无论是贾似道登场,还是刘秉忠的推衍;无论阿术的志向,还是郝经出使;无论大哉乾元,还是张世杰得胜;无论大汗的威仪,还是三千义军入援……人物命运与传奇事件交织,尽显蒙汗古老人物风情的诡秘与浪漫。金戈铁马、拓宽疆域、襄阳城破、鼓号雄音、战火四起、摇旗呐喊、远征日本、再次出山、宏图大展……饱满而丰盈,构思新颖而别致。无论是投降的宋恭帝,还是病逝的宋端宗,抑或投海殉国的宋末帝,他们悲惨的一生,久远的人物、事件,在他笔下,都有血有肉,丰满可感。打仗天才的忽必烈,践行使命,逐鹿中原最终灭了南宋王朝,结束了三百年的乱世,一统大中华的伟大,大块人心,千古无异词!
忽必烈结束了中华大地上多年的战乱,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元帝国,创造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行省制度。忽必烈虽来自游牧民族,抛弃库里勒台制度,解决中原问题,重用汉臣,力推汉家文化等一系列壮举,博得中国历史上良好声誉,其开拓精神、清廉本色力透纸背。“大汗的威仪”饱蘸深情的描写,都让这部主题鲜明、立场坚定的小说呈现出多重的迷人色彩。小说不仅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历史人物——《忽必烈》的深情致敬。

作者 刘峰
网名:老雕虫,勤于笔耕,勇于任事。是个朴实厚道之人,平日言语,不急不躁,热情健谈,温文尔雅,一派谦谦君子之风。他祖籍河北赞皇,在石家庄生活多年,沉湎故土乡愁创作,硕果累累。他讲述家乡文脉、历史薪火传承,常常激情难抑,是燕赵大地不可多得的一位秉承乡土创作和历史情怀创作的青年才俊,身为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他,先后在《河北法制报》《杂文月刊》《大众阅读报》等媒体,任编辑、记者、编辑部主任、副总编、执行总编等职。后供职于河北省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参与成立河北省网络作家协会,并担任河北省网络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作者以史为魂,以文为脉,一路行走,一路跨越,为历史脉动树碑立传,凝聚着非凡的力量,已出版《胡海昌院士传》《张秉贵》《雷锋的故事》《社会良心·储瑞耕评传》《福星》等近40多部作品。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英雄人物,层出不穷,帝王将相,蔚然大观,《忽必烈》无疑是最复杂、最伟大的其中一个,面对错综复杂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宗教、家族等问题,如何展示其人性的深度、广度和复杂性?如何把他既是成吉思汗以来“大蒙古国”的第五代最高领袖(大汗),也是夏商以来“中国”十几次“改朝换代”后又一个新王朝的开国之君的双重影像“立到位”。
刘峰没有少下心思,简单的史料堆砌不是他的风格,只能是把宏大题材,承古开新,以蒙哥大汗去世的消息传到忽必烈的大帐时开始起笔,四接千古,神驰八荒,无论硝烟弥漫的战争风云,还是民族之间的纷争与融合;无论蒙军政治信仰还是部落内部的矛盾冲突以及普通百姓的悲欢疾苦……都描摹的恰到好处,有着不凡的笔力。《忽必烈》的精彩炫笔,隐藏着作者不离不弃的坚持,饱含着作者不为人知的艰辛。“历经十年磨一剑”,作者从最初的拟定提纲、规划章节、整理资料,到动笔撰写内容、修改定稿、多达N遍,其付出的艰辛,常人是难以想见的。

读罢《忽必烈》,有通古鉴今知未来的妙想。蔡元培先生说:“历史者,记载以往社会之现象,以垂示将来……《忽必烈》“和”满大中华,大中华“福”万代,堪称一味有灵魂、有品质、有温度、有营养的精神大餐,青春逢盛世,创作正当时,会进一步激发人们逐梦建家永远跟党走的情怀。
古人云:“书尤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此言诚不欺我。在清浅的秋光里,与历史结缘,拓展思维,救我于无聊疲乏。用简洁的笔触,沉淀思想,诠释友情,丰富知识。我自知才思不敏,文笔拙浅,但聊以自慰的是,透过我这些粗浅的文字,可以看到到河北省文学舞台的部分名家新品,以及我和这些不同的作家,人海相遇,那一段段氤氲着书香的美好时光,如一缕暗香,给我柴米油盐的凡俗日子加料添彩。让自己怀一颗虔诚恭敬之心,气定神闲,不动一步,便可神游天地,涂抹如水人生。感受不一样的命运,字里行间灵性四溅,悄然走向唯美……
时钟嘀嗒,夜幕沉沉。掩卷这部内容充实,新意迭出历史长卷,穿越风雨,世纪轮回,古今悲欢,时空局限,文字有形而想像无边,阅读魅力,不言自明,美好馈赠,岂能辜负?此刻的幸福就在《忽必烈》这部淡淡的书香里。

〔作者介绍〕王璐,网名:璐叶芳菲,六零后,石家庄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文字散见于各类书刊网媒,偶获小奖若干。个人文集《灵丝织锦》2016年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