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万哲纪实文学集
黄 龙

宝鸡有山,南曰秦岭,北为千陇、凤岐,南雄浑,北古老。雄浑改变了神州气候,古老从周秦创世走来。宝鸡还有河,渭水东流,注入黄河;嘉陵西南去,奔涌长江。有山能卧虎,有水能潜龙。这块神奇的黄土地,卧了多少虎?潜了多少龙?《西府奇人》是宝鸡作家吴万哲的写人纪实文学著作,记录和呈现了西府宝鸡地区各行各业中38位有“特殊才能”普通人物至真至美的心灵。有一辈子寓居乡村破解世界数学难题的农民科学家,有终生与坏人坏事做斗争的反扒能手,有黄土地上写辉煌的抗美援朝老兵,有苦求“传统中医”真经、妙手回春的乡村奇医,有一生追梦的西府教育家、文学家,也有自学成才侪身世界的书画家,还有许多用爱心砌筑当代青年大义担当的“宝鸡好人”、励志青年……38篇“西府奇人”文章,38个西府人奋进中国梦的靓丽倩影,无不跳动着奕奕生辉、光芒四射的自强不息、砥砺前进、昂扬向上的音符。“西府奇人”是吴万哲独创的、以长篇人物传记形式宣传西府宝鸡普通百姓中有“特殊才能”人物的一个新的文化品牌,诞生于2018年。这些文章,“文笔细腻生动、文字真实柔软、叙写感人心扉、刊发文图并茂”,深得读者喜爱,往往一篇首发,全国各地上百家官媒、自媒“争相转载”“万箭齐发”“狂轰乱炸”,使宝鸡地区具有“特殊才能”的各界普通人士迅速成为“网红”。许多文人墨客也写诗做赋,写词做歌,撰写读感,题写墨宝,擂鼓助威。他还积极奔走,多次组织“西府奇人”联谊、座谈、慰问、进校园、进企业、网页、视频大拜年等活动,对助推“奇人”人生、事业起到积极作用。如今,“西府奇人”已成了一个新生的宣传品牌,“西府奇人”一词也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热议,从热议到探究奇人精神,拜访奇人,寻找奇人成长、成才、成功秘密。一时在宝鸡形成了“西府奇人”热效应,影响空前,也激励、点燃了更多的普通人向“奇人”学习,争做“奇人”。“西府奇人”被省、市权威人士解读为“宝鸡文化新现象”。

吴万哲说,他们是“奇人”,其实就是在某些领域、有特殊才能、过人之处的先进人物。西府文化厚重,但人们却表现低调,遇事不好张扬。2017年他担任了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主席,他想,既然做这个组织的头头了,就要写点散行文字。可他却厌了虚构文学,便在非虚构文学领域开垦,寻找和发现宝鸡地区“有过人之处”之人。开始,寻找得非常艰难,有的婉拒,有的写了却不让发。但他锲而不舍,动员所有社会朋友推荐,在吃过了一次次闭门羹之后,终于有熟人答应让他采写了。于是,一年间便发现和采写了36个“西府奇人”,奉献了与36位“特别”“罕见”人物的心灵的对话录。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几年下来,竟写了100多位。吴万哲的这些文章,我在网上读过,这次又集中阅读,感觉人物真实,事例独特,同是身边的平凡人,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我感动于他们的“奇”和执着追求、永不放弃的品质。奇人,就是以不同于某种既定的类型、式样或规律的任何方式行事的人,在能力上杰出或引人注目的人。可这类人和事是需要有思想、有毅力、有敏锐目光的人去挖掘、去抒写,才能大放光芒,在社会上引起共鸣。这些文章完全来自现实生活,他长期跟踪了解、掌握素材;撰写故事化、形象化、揉透主人公灵魂。不仅写他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写他怎么想?怎么做?不仅写他外在的东西,还把笔伸进人物灵魂里、骨子里,触摸他秘不示人的东西。这是一般人静不下心、下不了功、熬不住时间,做不到、也达不到的。吴万哲耐得寂寞,肯花时间,勤于寻访,勤于思考,才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我曾看到一位读者的留言:“吴万哲写文章可以用掘地三尺来比喻,挖主旨,挖内涵,挖根基,挖关联,挖表达,挖语言,挖结构……挖不透不收笔啊!”这位读者说的“七挖”,总结得既透彻到位又形象生动。一个人,一件事,单独来看,再优秀也没多大意义,如果放在社会、时代大背景里,就显得弥足珍贵了。吴万哲做到了,五年来,他孜孜以求,不知疲倦,奔波在西府大地上的角角落落,发现奇人,打造奇人,用朴素、清新的文字描述奇人,宣传奇人,打动了众多读者的心弦,为社会营造了一种良好的氛围。我敬佩吴万哲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精神。
“奇人”是一种宝贵的社会资源,“寻访、宣传奇人,服务社会大众”,已成为众多人的共识。“西府奇人”已成为宝鸡地区一个“荣耀的群体”,全国、省、市许多著名人士大力支持,鼓励将其做大做强,做成靓丽品牌。通过阅读这些文章,我发现“西府奇人”身上有着许多不同于常人的心智基因,这就是:“执着、挚爱、咬透铁,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心不死,一条道儿走到黑,撞倒南墙连土担”“忍辱负重,百折不挠,跌倒了,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的大无畏精神;“诚实守信,永远坚守人生底线”“惜时如金学习充电,定期务虚研究高端理论”“勇于接受新生事物,该出手时果断出手”的先锋理念;“急公好义,热心慈善公益,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酒好也怕巷子深,精准独到好创新好宣传”等时代意识等等。这些正是当代所需要的,应该大力发扬和提倡。吴万哲甘为人梯,在心为志,叙写“奇人”故事,奉献社会。他写奇人功夫深,力度大,有气势,深受读者欢迎,奇人青睐,社会认可,百度搜狗、公众平台都能找到他的奇人文章;他写奇人文正风清,以春秋笔墨,为凡人著书立说。奇人也是一种对社会敞开心扉的贡献,将自己家庭、事业、人生、阅历、经验分享给社会,别人就会把你当成自己人,无形中就会多了许多朋友。分享是一种美德,一种智慧,是人生的主旋律,也是社会的良性循环,就像佛教中的布施,你分享了你走过的路,你的成功帮助了更多的人,自己也能接受到善缘,分享的烛光不仅会照亮自己,也会照亮别人……文章恰似你送给别人一张名片,而且内容出自第三者之手,可信度自然就高。网络世界,你不用自我介绍,百度一搜什么信息都有了。著名作家柳青说:“文学是愚人的事业”。吴万哲就是这样的愚人。他的成就非凡,他把自己埋没在了普通人群中,但却在酷爱的文学事业中,做出了常人难以达到的辉煌与高度。好文章是药,能医治一些人的心病。听说有个老板看了一篇奇人文章,看完后兴奋得不能自抑,不由打听这文章是谁写的?咋弄得这么好?主人公告诉了他,并说:给你也来一篇?他却摇头了。这个老板,少说也有七八位数资产,看了这篇文字,几个晚上没睡着,他突然发现自己虽然挣了钱,但和文章中的主人公相比,发现出自己的许多“小”来。他说,回想自己大半生,光是挣钱的事,没给社会、亲朋做多少好事么。从此,他光做公益,光为村人做好事。说等时机成熟,他不光要写这么一篇文章,还要写一本书,留给后辈儿孙,让世人看看,一个农民改革开放40年的心路历程。“诗为时而著,歌为事而作,文为人民写。”社会虽然庞大,但正是这样一些小“奇人”在撑持,所推动。一个奇人,是一个故事;十个奇人,是一种力量;成千上万个奇人,就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吴万哲其实也是个“奇人”,在物欲横流、利欲熏心的今天,他还能坚守那份纯贞,书写这些不合时宜的文字,令人敬佩与感动。纪实文学是思想充满血和肉的文学,比起其它题材的作品更能给人以思想巨大的明确性和说明性。在吴万哲纪实文学的天地间行走,与作者笔下的人物交流互动,便有了来自文学穿越的感觉,我突然对这些奇人产生了敬重,也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祝愿奇人们不污这个名号,在以后人生和事业的道路上,充分发挥自己的“特殊才能”,越走越远。感动是感动的积累,温暖是温暖的升华。每天都有新的思维与色彩对接,每天都有生命奇迹发生,浓郁的色泽让日子不断涂上金色,这岁月也就风花雪月得让人永远如春。日子简单着多姿,岁月真诚着光芒,与奇人同行,把生命的“奇”与“趣”演绎到人生的酒店打烊的那一刻。痛却快乐着,这生活便充实而有意义。吴万哲就这样一直坚守着。他认为:只有找到事业上的立足点,并通过努力,有了收获,这生活得就有价值,就有意义。人之一生,行走是为了寻找被风吹散的诗意;但诗意是在过往的行走中期待的还乡。憧憬在文字中寻找知音,渴望在心灵的诉求中收获慰藉。吴万哲行走在诗意人生的大路上,与众多文人志士一道,在服务宝鸡文化事业发展的大路上一路狂奔。“千年的文字会说话。”“西府奇人”文章也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将对传承奇人精神,丰富家庭文化建设,后辈儿孙教育起到重要作用。愿吴万哲寻找挖掘更多“西府奇人”,充分发挥“奇人”才智,为建设和发展宝鸡贡献更大力量。在时下,给企业家、官员立传的文章很多,但给平民、特别是普通劳动者、农民、社会最底层人立传者少见。吴万哲以一颗平常之心,在为平民歌唱,令人尊崇和感动。出于这样的考虑,便写了以上的话,权且为序。(作者系中共宝鸡市委原副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