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阳步眉县览横渠书院有感
文\杨熙荣
朗诵:聽琴
重阳似菊亦芳华
菊有傲霜待雪花
春夏秋冬自然态
桑榆岁月满天霞
暮秋清爽,稻花飘香,桔黄可待,枫红惹人……劲吹的秋风、凌冽刺骨,九九重阳桑榆尚霞。有幸去眉县,拜谒横渠书院——无常岁月有常念,风花雪月感慨多……

周六的天气,秋阳无私地流淌在神州大地。老农们奔前跑后,收获梦想果实;大雁人字形队伍,翱翔于湛蓝的天空,不时听到鸣声不断。霜降已经来临,初冬接踵而来。
伴随着成人高考学员梦想的脚步,一同参与了一年一度,在眉县的成人高考带队工作。已经搏击人生的青年员工,不甘寂寞,学习提升,期待文凭出彩未来。
实在实用的成人大专、大本文凭,同样可以助推有志青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知识完善人生,文凭改变未来。你读过的书,触碰过的文字,无意间、会悄然檫去你脸上的愚昧与无知,不经意间高雅你的情操与品位——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效指导你成功上岸的脚步。

眉县,关中腹地。南有汤峪去垢清爽,北有张载文明指点江山,中有勤劳智慧的眉县人民风风火火,眉猴桃、眉坞酒、太白酿,名闻遐迩。多情富饶的秦川沃土、勤劳的眉县人民,正在续写新眉县靓丽美好的前程。
来到眉县,平阳湖清澈见底,平阳阁高瞻远瞩;太白山俯瞰眉县大地;渭河水悠悠长流、逶迤眉县一周。几年没来眉县,觉得县城翻天覆地,道路宽阔,换了人间。晚上霓虹闪烁,小摊小贩吆喝声此伏彼起,街道车水马龙,经济繁荣,人头攒动,一派祥和安泰。
驱车横渠,拜谒横渠书院。书院坐落于县城东南,横渠镇东端,大门口映入眼帘的是、关学鼻祖张载汉白玉雕像,书生意气,巍然屹立,关照眉县人民。宛若还在“俯而读仰而思”,探赜索隐格物致知;研析“天人合一”,探索“精思力实”。

作为北宋理学开山鼻祖,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儒学尊师,清廉为民,创立关学——“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振聋发聩、醍醐灌顶,引领知识分子、学而优则仕,醉心功名利禄。
遥想当时时也,中华大地理学研究风起云涌。“濂学”兴起于濂水之滨,周敦颐为首创;“洛学”是程颢、程颐为首的学派;“关学”是以张载为首的学派,也称“横渠学派”;“闽学”是源于福建的朱熹。其中朱熹为理学集大成者——“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临近离开眉县,起了个大早,参观张载广场。喷薄而出的朝阳,温润地挥洒在关学鼻祖——张载塑像的全身,处叶落冬来之际,霜降扑面而至。似乎老天爷亦眷念、感怀张载其人其事,对关中八百里秦川的滋润、涵养……。

张载广场,晨来练体的眉县父老乡亲,脸上写满了笑容……晨歌四起、喧嚣热闹、祥和安泰……
穿越眉县,观瞻张载的桩桩件件、点点滴滴——深感: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身在眉县心望凤翔府,时光风驰电掣、岁月星转斗移、光阴蹉跎流失……虽说时间飞逝多少年,但、关学仍然沁香如故、历久弥新、方兴未艾,传扬三秦大地,培养三秦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