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灯下卖菜的老汉(生活随笔)
文/沈新培
不知多少年了,在我居住的小区外,陇海街最北端的T字路口,每当夜幕降临时,一个老汉开着电动三轮车载着自家种的各类时令蔬菜,在马路边卖菜。尽管马路上有路灯,但老汉嫌暗,用车上的电瓶点亮了二盏电子灯。

我晚上去散步回家,天天会见到老汉,也会顺便买些菜回家,因为老汉卖的菜比超市商店里的菜新鲜便宜。时间长了与老汉成了熟人,知道了老汉是洛阳市洛龙区李楼村人,他和老伴种着二亩地的大棚蔬菜,二个儿子一个闺女。二个儿子赚种菜劳累又不挣钱,一个去外地"富士康"打工了,一个在洛阳城里打工。老汉和老伴白天忙于种菜,傍晚老汉开着电动三轮车进城卖菜。他说陇海街这边是铁路工人住宅区,人员多且工资收入比其他企业人员收入高些,菜卖得快些,所以长期在此摆摊卖菜。
老汉不会用手机,但他儿子给他办了支付宝和微信收款码,没有安装收款提示音,我买菜付款后看到收款人叫"素枝",问他那是谁?他说是他老伴名字。一天我问老汉,万一人家买了菜不付款你不吃亏了,老汉说人不会都没良心,蔬菜又不值钱。但他又说遇到过几次不付款或少付款的事:一次一个妇女买了刚上市的豆角,应付19元,他也看了买家手机。因为是那晚最大的一笔收款有印象,所以回家叫老伴打开手机看看,整个晚上全部收款中却没有19元,而看到了1.9元。从此老汉对扫码付款重视了起来。

老汉73岁了,我问他农村每月给养老金没?老汉说刚开始每月60元,今年涨到了每月140元了,等到了80岁政府还会每月给100元高龄补助。现在和老伴每月280元养老金咋生活?不去劳动种菜不行啊!我说我的老家上海农村符合退休年龄的老人每月有2600元养老金,老汉露出一脸的惊悚,感叹地说:"人比人真是气死人,我就是一个日出而作,日落也不歇的还要踏着月光奔波的种菜人,这就是命"。我也不知趣,随后接上说:"你要是出生在上海就好了,每月2600元够吃够喝,不用辛苦种菜卖菜了"。此话一说,我后悔了,我真不该说这话,这让老汉有多伤心。

我经常看到城市的灯红酒绿处,喝着高档白酒或红酒吃着大餐的人们;我也经常听到城市大街小巷中,推着自制的餐车做着鸡蛋饼、浆面条、时令凉菜的叫卖声。这就是如今的社会现状,这就是人间烟火的真实写照。
夜已寂静,我散步回家走到老汉卖菜处,老汉总会对我说你锻练回来了,我也会顺便买些明天要吃的蔬菜。并叮嘱老汉晚上天黑,开电动三轮车要慢些,安全放在第一位。老汉说我挺会关心人,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并对我说他晚上不回李楼村了,他和老伴辛苦了一辈子,早些年花4600元一平方,给小儿子在洛阳市九龙苑买了一套商品房,在小儿子那里过夜了,待天亮后再开三轮车回家种菜。

我祝卖菜老汉和老伴种菜多挣些钱,也祝他俩健康长寿,能在如今每月140元的基础上,争取再拿到每月100元的政府高龄补助,我想他俩一定能拿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