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万圣节
文/龚如仲(Ralph)
我在美国工作生活多年,对美国人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有了一些了解。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美国人最重视的节假日应该是圣诞节,因为对西方人而言,圣诞节大可以与中国人的春节相比”。但事实是:美国人庆祝圣诞节的热烈程度远远比不上他们对欢度万圣节的痴迷。
“万圣节”(Halloween)是“诸圣节前夜”(All Halloweens’ Eve)的缩写。这个节日定于每年的10月31日。讲得直截了当一点,万圣节就是鬼节。西方人认为:万圣夜是鬼怪世界最接近人间的时刻,这种观念与东方人的中元节或盂兰节类似。很有意思的是,美国人为了显示对万圣节的宠爱,干脆宣称: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小城阿诺卡市(Anoka)是“世界万圣之都”。
好吧,那么咱们就来聊一聊美国的万圣节。
每年的十月初,离万圣节来临尚有将近一个月的时光,不少美国家庭就喜气洋洋地为万圣节“热身”了。一般家庭,或是夫妇二人都忙于工作的家庭,至少会提前买个大南瓜放在家中,以便万圣节来临之际把南瓜放在门前。讲究一点的人家,还会在南瓜上雕刻出一个可爱的鬼型图案来。
许多居住在House(别墅型住房,有单独的花园、草坪和车库等,不同于公寓房)里的居民们则更喜欢在自家门前的草坪上先搞出一片“墓地型”的空间,然后他们就到专卖万圣节用品的店里买来诸如鬼怪、骷髅、僵尸、黑猫、巫婆、棺材等形状的“万圣饰物”或“万圣道具”。当万圣节即将降临时,热心的房主们就把此类与鬼怪息息相关的“道具”安放在“墓地”里。这样,一个阴森森、挺恐怖的万圣场景就算完成了。
更有一些家里不缺银子的“万圣节发烧友”,他们不仅采购好种种万圣节必备的对象,而且还会化重金购置一些极为先进的声控或电控万圣设备。比如,他们会在棺材里安放一具吊死鬼或僵尸鬼(美国人更喜欢用“吸血鬼”来称呼僵尸鬼),棺材是敞开的。与此同时,一种电控或声控装置就安放在“尸体”的身下。万圣节之日,当参观客走到这家人的“墓地”时,那具”僵尸“或“冤鬼”会突然间从棺材里坐起,并把一条白骨森然的恐怖胳膊伸向参观客。在这种情况下,参观客自然会大吃一惊,甚至会被吓得大叫不已。
在10月31日万圣节正日到来时(万圣节在美国不是政府规定的公共节假日,不放假),整个美国都热闹起来。无论你去公司或机关办事,或是到商店、市场购物,还是到银行、股市理财,你所见到的公司雇员、老板,商场店主及银行职工等人几乎无不是一身“万圣打扮”:有的人把自己打扮成鬼怪,身穿骷髅服,脸上抹白粉,如吊死鬼或僵尸鬼状;有的人则穿上各种电影卡通人物形象的服装;还有些人干脆把自己“变身”为世界级的足球巨星,如大名鼎鼎的C罗或梅西。孩子们则纷纷把自己打扮成小飞侠皮特潘、哈利·波特、芭比娃娃、小巫婆等他(她)们所喜爱的人物。总而言之,万圣节的服饰或着装是没有如何规定或限制的。只要你喜欢,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打扮自己。这是一个人们尽展欢颜的节日,也是唯一一个公务员或雇员上班时不用西装领带、绮罗珠履的日子。
全美国万圣节的重头戏是纽约市的万圣节大游行。每年大约有三万多名化装的游行者和近200万名观赏者参与其中。游行队伍从纽约的格林威治村起步,阵容庞大的游行队伍里,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奇异装扮,即使是看尽了千奇百怪的纽约本土人也惊叹不已。近年来,游行队伍中还有巨人人偶(Giant Puppet)。最后,游行路线将终止于纽约市最为狂野的同性恋区。大街小巷挤满了尽情表演的变装人,为这场疯狂的大聚会划下了完美的句号。
万圣节除了完美诠释了美国人的欢乐、自在和率性外,同时还充分展现出美国老百姓的善良、温情和怀旧。
我在文章的前面提到过,万圣节时,几乎家家都得备妥一个或几个大南瓜,有的人家还在南瓜的表皮上刻画出、或干脆镂空出一个憨态可掬的鬼型图案来。那么,这又是为何呢?
原来,南瓜是万圣夜的象征物。许多人家把南瓜放在家门前其实是一种偷懒的做法。按道理,南瓜是应该被制作成南瓜灯的。在美国,这种南瓜灯也叫做杰克灯(Jack Lantern)。据说,很久以前,一个名叫杰克的人生前是个一毛不拔的小气鬼,同时还是个常常讲魔鬼坏话的饶舌者。杰克死后,上帝不允许这个吝啬鬼步入天堂,而骂过鬼怪的他也无法进入地狱。于是,这个可怜的家伙就只能提着个灯笼四处游荡,直到对他的“审判日”的到来。于是,杰克和南瓜灯就成了游魂“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象征。
也许,我们还可以有一种新的理解:善良的人们在万圣节的夜晚提供盏盏南瓜灯,是为了那些进退无门的孤魂野鬼们在游荡的路上照明。
在万圣节的晚上,有一个惯例是必须提及的,那就是给孩子们准备糖果。
几乎每一家美国人都会在万圣节之前买好各式各样的糖果,以便万圣节晚上前来“造访”的孩子门享用。身穿万圣服、脸上涂抹得花里胡哨的孩子们一定会在万圣节晚上挨家挨户地敲着邻居的门讨取糖果,而友善的邻居们一定会心甘情愿地将一把把或一袋袋糖果放入孩子们早就准备好的布袋里。这种大人和孩子之间的互动足够体现出生活中的温馨。当然,也有极个别的变态狂或恶人会在一些糖果里放上玻璃碎片或小铁钉,粗心的孩子们往往会在吃糖果时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万圣节还是一种怀旧的体现。如果你细心的话,你可以在不少美国人的门前“草坪墓地”上看到专门为一个名叫瑞普·凡·温克尔(Rip Van Winkle)准备的坟墓和墓碑。
原来,瑞普·凡·温克尔是美国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著名浪漫主义作家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代表作《见闻札记》中所描绘的人物。
这篇短篇小说的大体内容是:很久以前,美国纽约州哈德逊河西岸有一个由移民而来的荷兰族裔居住的小村庄。瑞普·凡·温克尔就生活在这个村子里。温克尔先生为人友善,热心助人,但他在家里却懒得出奇。他既不勤奋于家里的田间劳作,也不帮太太料理家务。于是,太太就成天价对他大发脾气,甚至于臭骂不已。实在忍受不了太太的窝囊气了,最后他就拿上一把猎枪,牵着一条名叫沃克尔的老狗,跑到山里去了。
出走之后,他就在山里游荡。饿了,他就打只野兔烤烤吃。打不到猎物了,他就采点野果充充饥。渴了,就喝点甘甜的泉水。有一天,他在山谷里碰到了一个穿着老式荷兰服装、脸上有一大把山羊胡子的老头。老头肩上扛着一只大酒桶。老头请温克尔先生帮忙扛扛酒桶,然后带他走进了一个山洞。进去之后,温克尔先生发现山洞里有一帮老头正在玩游戏。于是,他就站在一旁看着老头们玩游戏。过了一会儿,那个山羊胡子老头邀请温克尔先生喝了一杯从木桶中打出来的酒,酒的味道好极了。可是一杯酒下肚后,温克尔先生醉了,于是倒头便睡。
等他睡醒之后,他突然发现洞中的老头无踪无影,而他的老狗也不见了。再看看身边,他那把本来擦得铮亮的猎枪已经变得锈迹斑斑。奇怪之余,他只好拍拍身上的灰土离开山洞,向家中走去。等他走进村子时,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满眼看到的都是些陌生的村里人。到家之后,他发现虽然他家的老宅依然存在,但房子已经破烂不堪,连房顶都快塌了。无意间,他模了一下下巴,发现他的胡子已经有一尺多长了。原来,酒后的他在山洞里整整睡了二十年。
多少年过去了,美国人还在津津乐道着这个故事,依然怀念着这个名叫瑞普·凡·温克尔的家伙。于是,在鬼怪返回人间的万圣节之际,人们祭奠着他,还专门在为他设置的墓前供奉着瑞普·凡·温克尔的“灵位”。
讲到这个故事,我突然想起了中国著名的两句老话,曰:“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这两句话的出典恐怕是源于东晋文人虞喜所作《志林》一书,讲的是有关樵夫王质的故事。其原文是:“信安山有石室,王质入其室,见二童子对弈,看之。局未终,视其执伐薪柯已烂朽,逐归。乡里已非矣。”聊聊数语,活脱脱的一个中国式的瑞普·凡·温克尔跃然纸上。中美两国,远隔重洋,两国文化,差异极大,然而这两个故事却是如此的异曲同工。
从人们尽情狂欢的万圣节活动所展现出来的文化元素,我们不难发现: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对鬼怪妖魔“情有独钟”,这也真实地反映出美国人与中国人完全不同的“鬼怪观”。
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妖魔鬼怪都是些令人恐惧和厌恶的幽灵。人们害怕鬼怪,痛恨鬼怪,绝不会与鬼怪为邻或打交道。思想保守而颇为迷信的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中国人。
记得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美国打拼时,因工作和家人居住的需要,妻和我前前后后看过许多住房。第一次看房是在妻和小女儿刚到美国之时。我们当时对一栋房子有兴趣,对其房型、房价和住房位置都相当满意。就在打算签署合同、付款买房的那一天,我偶然从房子顶层的窗口向外望去,突然看到不远处有一片墓地。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决定退订,不买此房了。理由很简单:住房靠近公墓、与鬼为邻是像我这样的中国人无法接受的,唯恐鬼魂会给我或家人带来“晦气”和“灾祸”。
过了若干年,我和家人想换一下住了许久的老房子,去买一栋可供养老的新居。看了许多房子后,我们最后相中了一栋地理位置好、价格很优惠的Ranch式房子。但就在决定买此房子的时刻,我突然发现房子附近有一家殡仪馆。虽说这家殡仪馆毫无坟场的阴森,离我想买的房子还有一段距离,但我的心里就是别别扭扭。我忐忑地耽心:“祭奠死者的氛围和死者家属的苦痛会给我的家庭带来不幸”,我最后放弃了对此房的购买。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中国人对于鬼魂是何等的忌讳。
但在美国人的心目中,鬼怪是无需恐惧和回避的。绝大多数美国人认为,鬼怪是和蔼可亲而又略带淘气的生灵,他们和人类完全可以和平共处、各不相扰。所以,美国人买房时从来不会考虑附近有无坟场或殡仪馆,邻墓而建的房子,其价格绝不会比其它地方的房子优惠。
更令人称奇的是,在美国,以鬼怪,尤其是以吸血鬼为主题的电影或电视剧层出不穷。其中最为著名的系列电影就是以吸血鬼为主角的《暮光之城》。电影是根据美国当代女作家斯蒂芬妮·梅尔的畅销同名小说改编的。其主要内容就是讲一个名叫贝拉·旺斯的姑娘,在一个偏远人稀的名为福克斯的小镇上邂逅了一位风度翩翩的少年郎君爱德华·卡伦。二人一见钟情,不久便双双堕入爱河。但少年爱德华来自一个“素食”的吸血鬼家族。按照美国人的说法,吸血鬼赖以维持生命的食物就是不断地吸血,吸人或各种动物的血。由于动了真情,吸血鬼爱德华以极大的毅力克制自己,不去伤害心上人贝拉。
这部凄艳无比、柔情万种的人鬼相爱的故事片在美国风靡一时。为了满足影迷们的需要,美国有关电影制片厂先后共推出了《暮色》、《新月》、《月食》、《破晓》和《午夜阳光》等五部《暮光之城》系列片。电影问世后,票房居高不下,让投资商赚得个盆满钵满。
由此可见,美国人和中国人的“鬼怪观”是何等地不同。
(插图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