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宗群串了个门儿(三)
2023年9月7日,周四,安徽亳州,山东菏泽
这一天就跑了三个省份的地方。对于古代人来说,那是成仙后的奇幻。就是梁山伯好汉中有个叫飞毛腿的戴宗,日行八百里,也就4百公里。他也不敢吹牛日跨三省。现代人的交通工具高铁,汽车,让空间变小了。
出行时要省时省力省钞票,先做必要的线性规划。现代人有了手机电脑帮助,越来越退化为傻瓜。地理知识匮乏,有目的地即可,启动手机导航。剩下的时间便猫在手机上抖音。天下新奇特怪事不绝,叽叽叽咯咯咯,奇人怪事逗哏儿剧,时间就这么耗走了。
算计交通,目前电脑还不如人脑。
早晨起来,背包就上了亳州火车站。离开了皖北名城亳州,告别了曹操和华佗,直奔山东菏泽。目的地是菏泽市管辖的东明县,那里是又一处"庄子故里"。

合适的时间合适的路线,就是绿皮火车。这几年坐惯了高铁,一眼看到绿色的车厢,有种久违的亲切感。感觉上绿皮车好象是时间老人,伴随着我们这一代变老的年月,浑身写着沧桑,留下了人生许多深刻和美好的记忆。现在的绿皮车与前世已有区别,内饰很整洁干净,生硬的裸身木座椅换了座套,站着的乘客已不多见。
绿皮车是真正意义上的游览车,不像高铁,窗外的景色飕飕的一阵风刮走,什么也是模糊一片就栽倒在车后。绿皮车的速度比以前也快了,时速百十公里,窗外的大景别清晰可见。有些东西看似一晃而过,却是在不经意中储蓄在脑际。书本上花里胡俏的一堆描写,一眼便被摄取。所以说读书万卷不如行走万里。文字是爬稿子修饰或污染过的,看到的天地才是原汁原味。
抽支烟的功夫就岀了安徽,回到了河南商丘,又在撒泡尿的功夫,进了山东。商丘是边缘三角的城市。山东的第一站是菏泽市管辖的曹县。
曹县可不一般,所以盯住窗外认真看了,这个县份到底长的什么样子。他的人貌,物貌,有啥特异之处。地里是麦收后种的第二茬玉米田,县城也是和别人家差不离,小规模的水泥树林,城郊没见到多少象广东一样的工厂车间。后来了解到,曹县的岀名,源于电商产业的发展。曹县初期有一批电商网红,其中有县里的领导。一股劲儿做下来,不想波及到曹县大地。城里的,乡里的,大家都开玩。流量有了,市场有了,紧跟着产品设计制造的链条形成了。吃到了甜头,人人找到了发财的门道。所以说,人的命还在于折腾。金蛋不会掉在头上,是用锤子砸出来的。曹县人成了北方电商的明星城。

2个小时后就到了菏泽站。这个城市在山东的西南部。山东是胶东半岛繁华发达。概念中的菏泽和看到的城市有落差,眼见的城市很大气。街景敞亮,建筑也宏伟。
菏泽市是历史文化悠久的地方,为鲁豫皖苏接壤地带,黄河入鲁第一站。辖区内除了个别地方有堆土低岭山岗,地貌为大平原。古代称曹国,隋唐之后为曹州。因境内北有"菏山",南有"雷泽",更名有今日里的菏泽市。不岀门看世界,容易有执念。曾经到古帝都洛阳看牡丹花,那里可是牡丹花的王国。不可能天下第二。我们山西省太岳山内的古县,也号称是牡丹仙子居住的地方。唐朝年间女皇武则天一怒火烧牡丹园,牡丹仙子逃难到古县山凹子里,便在这里繁衍生息,如今也是牡丹花烂漫。
可谁知,菏泽却敢喊岀"曹州牡丹甲天下,天下牡丹出菏泽"。这里栽种牡丹花敢与洛阳较劲,的确有她的底气。牡丹花儿显富贵,只能说尽显鲁西人的风骨了。至于说洛阳与菏泽的牡丹花儿谁好谁艳,三寸不烂之舌扯不清。应该是各美其艳,独有尊荣了。
养花的地方养花的人,身上必有一汨艺术的血液。鲁皖豫接壤的这一片,种芍药花的很多。每个城市都有醒目的"芍花路"。牡丹花与芍药花,真有美丽姐妹花的一比,外行人还真区分不岀来。牡丹花高贵典雅,除了洛阳和菏泽,牡丹花作市花的城市还有牡丹江,铜陵,彭城。

书归正传。不能让美色晕了心智。心思不能偏离了串门的宗旨。庄子故里,还在菏泽郊区东明县。距离约50公里。
为了时间与效率,菏泽火车站一出来,就招呼了一辆岀租车。和司机师傅商议过,150块钱包车前往东明县菜园集乡"庄子故里"。师傅还诧异的询问,庄子这么大的人物是俺东明的?我说是啊,你们菏泽人是天然沾了仙气的。
互联网的时代多好,哪地方也找的到。不走弯路,不用求人。想当年岀门到陌生地,必须靠问路觅迹。点头哈腰,三辈儿做小。大爷哥姐的叫上,还常常被捉弄。故意使坏的大有人在,走冤枉路受窝囊气,岀门受罪是常事儿。
一路穿过菏泽市区,直奔庄子故里。现在道路修的好。不走高速或国道,溜边儿走县道乡道,都一马平展。遗憾的是也没经过东明县城。东明,在秦始皇之前叫"东昏县"。因此地有黄河横穿,雾霾湿气弥漫,可见度差。秦始皇开国后便更名东明,给地名去了晦涩之气。
沿着平展的黄河外堤行驶。已过立秋近一月,午时的热气仍蒸腾。车窗打开凉风习习。巨龙般躺卧的黄河依稀可见。四面绿野碧翠,鸟雀戏闹,心情大好。一个多小时便到了东明县菜园集乡。濒临黄河南岸,东明修建了规模很大的湿地公园。公园的灵魂文化就是"庄子故里"。

纪念庄子的祀庙就建在黄河外堤的高坝上。不来也明白,庄子已是2300多年前的人,不可能有原味的遗存,连土瓦早已风化为尘灰不在。只是他的魂魄扎根在故乡,留下的文化会万古千秋不朽。来过就好。
东明庄子祀庙修建时间不长,门口有山东省和菏泽市的文物保护碑文。是确定"庄子故里"的政府背书。
大门上横匾写着"南华庄子观"。
占地几十亩的庄子观,正面是纪念庄子的大殿。殿后约7、8高的庄子墓塚。左边是从各地搜集过来的碑林。都是历朝历代与庄子相关的历史文化遗存。大殿的一片空敞地方,据介绍是南华山的遗址。左边的偏房写着"庄子文化研究"的字样。庙观清幽干净,除了鸟雀儿嘻闹,寥无一人。60多岁的看门人见我虔诚的样子,便过来搭讪。我主动做了介绍,不远千里,就是奔着庄子故里,看南华真人来的。
看门人还觉着新奇,大概是外乡人来的老少。庄子是千年前的古人,现代男女走南闯北忙着串欲望都市,看的是美丽的山水。老道宗稀有人知道了。看门老哥听了我的一片敬仰之情,千里迢迢专来拜谒南华真人。也是受了感动。便主动将偏殿研究室的锁头打开。东明县收集的庄子书籍,匾额,历史文人的墨宝等,佐证庄子确是此地生卒的圣人。

东明县"庄子故里"的要件,罗列下来还挺有说服力的。
前述过在安徽省蒙城的"庄子故里",蒙城人紧扣《史记》上司马迁说的,庄子是"蒙人"一条主线,当地有"漆园"的地名,因记载中庄子当过"漆园吏"。又找到了遗址"濮水垂钓"的旧地,庄子拒绝到楚做官的故事,还有养牛的民俗民风等。几个要素构成庄子故里的"安徽蒙城说"。
"庄子故里"的"山东东明说",还有以后再说的"河南民权说",都离不开司马迁"庄子,蒙人也"的原始线索。
战国时期距今2千3百多年了。尤其在东周列国诸侯争霸时,国名多变,城头频换霸王旗。当时,现在的鲁豫皖交界地都属宋国管辖,而且奇巧在都和"蒙"地有关,还同时岀现"漆园"的故地。这是造成今日三处庄子故里相争的历史地理原因。
庄子故里的"山东东明说",自然也不缺"蒙人""漆园史"。他们认为,今天东明县菜园集这片地方就是庄子著书,做官,生活,繁衍儿孙的故地。东明说有一独特的要素,就是释疑了庄子为何叫"南华真人"的道号,后人整理他的著述为《南华真经》。"南华"是地名概念,古书上有模糊记载,庄子曾在南华山修道。东明说解读,说南华山原本就是黄河岸边一座不太高大的土丘,沧海变迁,历经了2千多年之后,那座土丘被夷平了,所以南华山成了历史回忆。
南华山于是成了玄念。东明说好赖还有南华山的影子。而安徽蒙城,河南民权县缺乏南华概念的解读。这三地本人都去过了,地貌特征没有区别,都是一马平川,丘陵山壑不见。此间还有历史佐证,隋朝之前的东明县,古县名曾叫离孤县,到唐朝天宝年间,更名为南华县。抓住一个"南华",所以东明人言词凿凿,确定庄子故里非东明莫属。

至于庄子在"濮水垂钓",东明也能自圆其说。菜园集乡内有一条河叫"普河"。这就是当年南华真人的垂钓之处。庄子在河边拒绝了楚使邀他做官。普河,濮河,老乡们念岀来一个意思,也不是古代文人的笔误。当然,也不算硬绑绑的证据。用舌头传下来的野史,不免有牵强之疑。但文化和文明的区别在于,文明必须有实证。文化文学总脱不开虚拟的东西。庄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更是中国文学新风的开创者。按鲁迅先生说,他的作品"汪洋辟阖,仪态万方",在春秋战国时期天下无二。
南华真人一生逍遥自在,除了三处争议的"庄子故里,其它地方还没有发现庄子游方的记载。按庄子的性情,"蝴蝶梦"般浪漫主义的人生,他著述中涉略事物,应该有宽广的生命体验。
东明"庄子故里"的守护老哥很热情,他坚定的认为庄子就是他的家乡人。东明县对"庄子故里"文化的发掘很重视。曾在1995年和2007年召开了三次全国性的庄子文化座谈会,举办大型庄子文化节,还进行庄子家族后人寻根问祖活动。以多种形式纪念庄子,弘扬庄子文化。县城有庄子概念的广场,道路,雕塑等,一心要打造以庄子文化为载体的文旅胜地。
也是为下一行程急赶,怕耽误了乘车时间。在东明南华真人庙观呆了也就半小时,就回返菏泽了。印象中的东明,对抢注"庄子故里"用力足够。庄子真正灿烂的思想,留下的是人类探索自然与社会直至人如何活着的智慧。至于故里在何处真的不重要。
直至离开了东明县境,脑子里还萦绕着在"庄子观"看门的老哥,算是行程的小花边了。我们临别时彼此留下了微信联系。刻在我脑际的是老哥的微信昵名"背伤害的人"。听昵名就足够累。可联想到他一定有重大苦难的经历,这口气还在憋着,至今仍耿耿于心不能释怀。不过还有另一种解读,象佛家地藏王菩萨的理念,"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我背负伤害,幸福给他人。也是高境界了。
他守着庄子的魂魄,日夜陪护着庄子的灵壳墓园,就活在庄子的身旁。庄子的道家精神,是让世人内外兼修,超脱的象只无忧无虑的蝴蝶,轻松的在世间走回一生。

人啊,谁也不会被叫醒。老子,庄子留下的智慧,是给走向自觉的人开悟的。
下一行程,庄子的第三处老家,河南"民权庄子故里"。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