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丕奎
″叮呤呤,,,,,,″
正在开车的我,随手从口袋中摸出手机,便传来妻的声音。
″还在忙吗?什么时候回来?″
″是的!有什么事吗?"我反问。
"儿子,儿媳回来了,他们俩去看了看他爷爷奶奶,说他奶奶感觉很不舒服,你回家去看看吧!″
″好的″我随手挂断电话。
回家后,我去卫生间洗手的时候,正在做菜的妻子又催促我。
到了母亲家,正在做饭的老父亲,笑哈哈的跟我打了招呼。走到父母卧室,看到老母亲习惯性的盘腿坐在炕上,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我知道她最近常去乡村诊所。正在我思索该如何办的时候,随行而来的儿子开口了:″去区医院看看吧,毕竟那的医疗条件要好很多。”
″要不去看看,明天或后天。″我看了看母亲。
母亲点了点头,算是默许了。
回家后,我给大哥打电话,在电话中我说也不是什么急病,因为明天还有一些事情,打算后天去。
此时,在一旁的儿子,儿媳却不满嘀咕了起来。
″越是孩子们多,越办事拖拉,要不现在都想明白了,只生一个。”儿子开口道:″要不明天我去青岛上班,把俺奶奶捎去吧。″
"还是一个好,没有依靠。″儿媳接口道。
我默默的与妻对视了一眼。
″那就明天去吧,你大爹来回太远,你三叔上班又不自由,我明天去吧,你大爹在那等我们。″
其实母亲的病情,得从去年秋天说起,那时正是疫情管控最严的时候,母亲却意外骨折,进医院本就挺难,做手术更是难办,费尽了周折,才做了手术。自此便身体便每况愈下。良好的家风传承,孩子们都是争先恐后的温馨陪伴,细心照料,免除了老人后顾之忧。相较兄弟姐妹们,我便感到有些自愧不如了。
早饭后,拉上母亲便朝医院赶去。因前段时间比较忙,头发长长了一些,也看到母亲的也需要理了。正好经过理发店,便与母亲商量了一下,母亲也欣然答应了下来。
就在我找地方停车的时候,要强的母亲步履蹒跚的,走到了理发店门口。我立即赶了过去,搀扶着母亲,小心的坐下。理发员一边给她理发,一边热情的与我们攀谈了起来。
坐在一旁的我,看着白发苍苍的母亲,因病情折磨而憔悴的面容,心中莫明的涌上了一阵酸楚。这还是当年那位肩挑背驮着孩子们,从不向生活低头的母亲吗?
走出理发店的门口,就在我去开车的时候,母亲与在理发店外,一位老熟人交谈了起来,我隐约听到几句,又从母亲的表情中,我知道她又在夸孩子们。唉!心无城府的母亲,就是这样;一点星火暖三春,半片雪花寒九冬。见状,我便催促她上车。其实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你精心呵护我们小,我们尽心照顾您的老。
谁说不是呢!作者简介,周丕奎,农民工,长年与钢筋打交道,也做点小生意。喜欢文学,偶尔有感而发,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