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航琛与泸州老字号“爱人堂”

赵熙 山水小景(见《赵熙集》)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废科举,兴学校。川南永宁道尹黄立鳌呈报四川总督锡良批准,将设在泸州城内水井沟的川南书院改办为川南经纬学堂。泸州刺史沈秉堃礼聘当时丁母忧还乡守制的荣县知名学者赵熙任监督(校长)。
赵熙字尧生,号香宋,荣县人,是蜀中知名的学者。赵熙在清季任职翰林院编修,转江西道监察御史,直声闻天下。以词、曲见长,字也写得很好。与泸州高树(蔚然)、高楠(澄兰)、高楷(竹园)兄弟交好。

赵熙
高楠写诗《尧生应沈刺史聘赴泸办学》,邀赵熙来泸兴学掌教并寄予厚望:
夏去秋移春又过,一年风物慨嗟跎。
悲来庾信哀时赋,醉后王郎斫地歌。
槛外絮飞留我住,江南草长奈君何。
杏花楼下新经舍,乞与灵均汇尺波。
赵熙自成都顺流赴泸上任,船到纳溪,就渴望品尝泸州美酒了:
薄云浑欲润秋耕,上水风来晚又晴。
老树未霖先变影,天山有寺最知名。
寒沙叠叠龙鳞细,古县衙衙豸角明。
绝好江清便酒渴,水程一段补平生。
香宋先生不是酒徒,而对泸州美酒这般倾倒,可以想见当时泸酒的不同凡响。
刚到学堂,友人晚上就送酒来了:
割取江阳春色来,夜堂深吸晚云开。
自天以上知何物,试劝长星共此杯。
“唐人名酒为春”(《正字通》),宋人刘望之曾经写过“江阳春色论千户,价比西川都未轻”的诗句。句中“江阳春色”,即指泸州美酒。
赵熙在泸任上也一再吟唱泸酒,如《泸县纪程》:
江转泸南竹满林,艑郎摇舫唱乡音。
人于飞鹭浑相戏,山似生龙不可擒。
市次酒香喧野老,水深油炬卜沙金。
情知了不关离绪,巴树苍茫万里心。
又《除夕杂诗》:
小市香花酒味香,半霜黄韭近青阳。
同舟互祝长春福,岁岁官船出故乡。
诗中的香花酒是清末早已驰名的一种低度果酒,有扑鼻奇香,与泸州老窖大曲齐名。历代吟咏泸酒的诗很多,独咏香花酒的,就比较少。赵熙的这一首,值得我们注意。
1919年朱德指挥护法军滇军部队反攻泸州,也激励将士说“打进城喝香花酒”
。

赵熙 书(原作存泸州市博物馆)
本文就聊聊与香花酒相关的故事
清末以来,香花酒是低度花酒中的一个系列。爱人堂花酒与温永盛老窖大曲,两者被赞为泸州酒林姊妹花。
最先酿造这种美酒的是爱人堂主人刘德钦。刘德钦是刘航琛的祖父。
爱人堂创办于清咸丰十年庚申(公元1860年)。刘德钦,号敬亭,生于1826年,祖籍湖南宝庆府邵阳县。清顺治时,德钦祖上以清廷命迁川。传至德钦已是第六代。
其孙刘航琛字宾远,1896年生于泸州。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刘航琛入泸州学堂读书。民国11年(1922年)国立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民国12至13年(1923-1924年)曾任泸县县立中学校长。
民国16年(1927年)任重庆铜元局事务所长,受王陵基省主席赏识,推荐给刘湘任21军财政处科长、处长。民国24年(1935年)刘湘任四川省主席,刘航琛出任四川省财政厅长兼四川省银行总经理。民国27年(1938年),任川盐银行董事长。几年间,当上70余家企业董事长。民国30年(1941年)任国民党陪都重庆民食供应部长。民国37年(1948年)当选为立法委员,为李宗仁竞选副总统拉票。民国38年(1949年)初,李宗仁当上副总统后,刘宾远出任经济部长。临解放,刘宾远带家眷逃到香港转台湾寓居。1975年去世。
刘氏入川初插占四川永川县佛陀庙地,年可收获稻谷约一万四千石。租与佃农每年可收租谷约七千石。至第六代时,刘家人口每代加增,而田亩未增,刘德钦可分得年收稻谷二十五石之田产,认为不能为生。乃赴泸州其姨父童氏染织店学徒,兼习医药,研究咀片及膏丹丸散之配制。
出师后,初自营染织业。时,西洋棉纱渐及内地,染料已有进口,传统染织业日趋没落,刘德钦经营不及七年,无利可图,乃与重庆人龙姓朋友合伙买卖中药材,经营药店。地点在泸州城内报恩塔下治平路东侧。前门开店,后门设厂。刘德钦负责咀片经营及膏丹丸散制售之责。
刘家信仰天主教有三百多年历史时间,入教应该在天启崇祯间。。天主教分两路传入内地,一条从澳门经闽浙溯运河向北,一条从湖南向北。刘家祖籍湘南宝庆邵阳县,刘家是由湘南这一路的传教士入教的。到泸州后,刘家作为虔诚的教徒帮助教会做过很多事,曾受教会委托主持修建教堂事务,深得法国教主信任。
刘德钦为表达对天主教的虔诚,本着“我爱人人,人人爱我”的教义,特将药店名定为“爱人堂”,“爱人堂”通常亦写作“爱仁堂”。
蒸馏器初到中国,刘德钦买一套,获如至宝,埋头研究,无师自通。用各式药材作原料蒸馏,与酒配合,配出了首款有鲜花味的低度甜酒,在自己的作坊生产,取名“百花酒”,在爱人堂发卖。
刘志翔先生《泸州花酒老店爱人堂》一文说,刘德清配制的花酒秘方系来自法国教士光明教主的馈赠,但在刘航琛的《戎幕半生》《刘航琛先生自定年谱稿》中未见记载。

《戎幕半生·刘航琛述》章君榖执笔编著
在酒体里加药浸泡,可以使酒具有某些保健乃至治病功能。经过加药浸泡以后的酒,被称为"药酒"。早在宋代,药酒已正式被作为药物,写进国家颁布的药典《政和本草》之中。在民间,也多有人浸泡药酒,作为保健品饮用。杨升庵寓居泸州时,当地医士王芝崖和彭楠(五峰)曾送药酒给他保健强身。这种毋须医生处方规定服用次数和剂量,可以由患(饮)者自行随意饮用的药酒,本质上是药,但不归入药剂的范畴,国家也不加以管制,消费者可以自己买药浸制或者由医士制成销售,从所浸泡的药物看,主要是用于治风湿病的"风湿药酒"和滋补、明目的“人参酒"、“枸杞酒"与跌打损伤药酒等等。
爱人堂百花酒有津津甜味,入口齿颊留香,投放市场,大受欢迎,名声不胫而走。
同治六年间,刘德钦的合伙人龙先生去世,其后人要求拆伙。刘德钦用二千多两银子,收买了龙家的股权,此后刘氏独家控股。
刘德钦继续研究,不断的以药配酒,以花合酒,以药加花再合酒,陆续推出多种香型系列。珠兰和桂花经过蒸溜,可以产生兰花香味,于是推出兰花酒;将桂花与某种药材为主料,以玫瑰花为辅料,推出了比玫瑰更香,比玫瑰更甜,比玫瑰更富玫瑰气味的玫瑰酒。此款花酒品质超过天津以原花酿制的玫瑰露。
爱人堂的香花酒系列名声大噪,逐渐成为泸州酒史上又一有名的土特产品。
业务越来越好,而白酒的畅销,更在香花酒外。于是刘德钦扩充店址,增制大粬酒作坊。又买了一幢房子,两幢相连,一幢卖药,一幢专门卖酒。卖酒的爱人堂,声誉渐渐超过了自己卖药的爱人堂。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年),刘德钦寿终正寝,终年七十三岁。膝下一子一女。儿子刘泽意(号子修)。刘德钦去世时儿子三十岁,孙刘航琛三岁。
财产庞大而人丁简薄,刘德钦不愿意子孙出去谋事做官,生前早就订立了家规:“但凡我家的后代,生下一个男孩,便由爱人堂拨发纹银一千两,女孩减半。这笔钱不能提现,只可放在店里面,给予月息一分五的优利。如此每五年本利之和加一倍,到二十岁时给钱,男的有三万二千两,女的有一万六,还愿意继续存放的,每月可得四百八十两的利息,(折合银元,约有六百余元)。”谓之为养廉之费。他考虑,子孙们有这笔固定收入,生活应该不会有多大问题,无须为了几十百把两银子的待遇,去奴颜婢膝,求人谋事。刘氏家族子孙可衣食无忧,大可按照各人的志趣,徐图发展。
子承父业,刘泽意(子修)成为爱人堂坊主。接办时,适逢四川发生“教案”,清政府承认辱权赔偿,泸州天主教堂将所得赔款,交由刘子修保管。刘利用此款置窖池、添设备,雇工30人左右,酒厂规模大备。刘子修1906年创办了溥利火柴厂,1909年与自流井友人伙办了龙源井,1910年创办了川南瓷厂。在当时的泸州,爱人堂已成为一个颇具规模、实力雄厚的企业。有诗赞曰:“嘉宾盛会宴华堂,茅台老窖扑鼻香,佐以山珍和海味,不可没有爱人堂"。刘子修担任了泸州商会总理。1915年,刘子修又组织如心祥盐号,销售泸州重庆区之自流盐。1917年结束如心祥盐号在渝创办华川裕银号。1919年与卢汉卿筹创长江贸易公司。
宣统三年八月十九(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泸州响应,川南道刘朝望邀请绅商组建川南军政府,刘子修出任了实业部长。后重庆军政府派但懋辛接任刘朝望,改称川南军都督府,刘子修及各部长均一同去职。刘子修在泸州先后出任过议事会议长(1909年)、商会总理(1910年)、川南军政府实业部长,但他的事业重点仍在爱人堂酒厂。
爱人堂业务的经营,重于酒而轻于药。日后著名的白酒——泸州大曲就是刘子修推出的。爱人堂除生产营销香花酒、百花酒、兰花酒、玫瑰酒之外,又尽量扩充生产、销售大粬。泸州大粬,是四川第一名酒,在西南各省仅次于茅台。爱人堂酒厂的成功使刘家一跃成为泸县巨富。

(景俊鑫提供)
1916年护国讨袁胜利后,护国军旅长朱德进驻泸州,旅部就设在三牌坊(今迎晖路西端)刘子修公馆。宾主过往甚密,常品酒欢聚。当时,江南各省去峨眉朝圣的香客,也多绕道来泸买爱人堂的花果酒,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军网混战对期,第二十一军刘湘为争夺地盘,竟提出了:“打进泸州城,占领爱人堂,喝杯香花酒”的口号激励士气。
其子刘航琛民国三年甲寅(1914年)于泸州中学堂中学毕业。1916年考取北京大学理工预科,北上就读。航琛姐刘茂先留家侍奉父母双亲,同时帮忙掌管爱人堂店务。1920年刘航琛转北大经济系学习,将爱人堂酒类运北京试销成功。
产量急遽增加,市场份额日益扩大。刘子修改进包装。泸州酒本来是用瓦罐装,刘子修在土产酒业中头一个改用玻璃瓶装。玻璃瓶的采购地点远在重庆,运输费时,损耗尤巨。1922年刘子修又在小市开办了金星玻璃厂,生产专供爱人堂盛酒的玻璃瓶。

爱人堂土罐酒瓶 泸州老窖博物馆藏 (景俊鑫提供)
1923年刘航琛毕业于北大经济系,秋季受任担任泸县县立中学校长。
1924年刘子修在重庆病重。刘子修得病,原为肺炎,后来转为肋膜炎,并且染上肺痨病,在重庆医治已半年。当时的医疗条件,对肺病与肋膜炎毫无办法。刘子修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要刘航琛来重庆。杨森核准刘航琛辞去泸县县立中学校长职赴渝。
病榻前,刘子修对儿子再嘱家规:“我家的规矩,每个小孩子出生后就给他一千两银子,存在自己的店里生息,五年增一倍,到二十五岁时就有三万二千两。因为我看到很多人做官丢人,多在钱上出毛病,所以用这笔钱给自己的子孙'养廉'之用,免得做官为钱而丢人。"又叮嘱:“你要读书,已经读到北大经济系毕业,你想做事,世间可为之事甚多。唯有一点,依我的看法,做官与你不相宜,也跟我的心意不合。我死以后,什么事情你都可以干,但若参加军政界,则非我之所愿。望你切记切记。”
六月,刘子修病逝。父亲死后,刘航琛留居重庆守制。当时泸县但凡有点银两,想做点事业的绅粮、亲友,纷纷请刘航琛襄助筹划或出任经理。其中拥有轮船三艘的川宁公司、与刘家有两代交情的中孚公司(董事长李春潭是刘航琛岳丈)、江阳公司(老板是刘航琛泸中时同学),与之都有很深的关系。刘航琛对三家公司,只帮忙而不加入,更不从事实际业务,因从事航运业,非刘航琛之志。
一年后,刘航琛自重庆扶柩还乡。川宁公司派专轮,装载灵柩。灵柩专轮驶抵泰安场,当地有杨春芳师长设的关卡,来往船只,照章必须停船纳税。杨春芳主动派代表上船致祭,说:“刘老太爷的灵柩免税,可以入城而后葬”专轮驶近县城,李树勋师长也派代表来路祭,并建议:老太爷的丧事,何妨就在城里办理。
刘子修灵柩隆重穿城而过,葬于泸县南门外刘家花园。
依照当时的风俗,灵柩不能入城,而地方军政为刘子修灵柩破例,实是尊重爱人堂刘氏在商界的地位。
刘子修临终前已将家财一分为二。女儿刘茂先、儿子刘航琛一人一半。这个分配方案男女平等,有悖重男轻女的传统,体现了西方人人平等观念,刘航琛衷心赞成,并请姐姐刘茂先全面主持爱人堂店务和家务。
其母认为祖业不可抛弃,爱人堂仍须继续经营,遂由其姐刘茂先对内主持,对外交由蒋锡钊代办。门市则由吴焕然照料管理。除零趸销售外,门市供应零酒(杯杯酒),经常座无虚席,深夜不散。

重庆民族路爱人堂名酒重庆总批发处 (照片 景俊鑫提供)
爱人堂规模庞大,川东川南各地,设了不少的分支机构。
爱人堂总号经理孔昭文曾于民国三年向刘航琛学习簿记,知刘航琛熟谙商务。刘子修一死,总号、分号的有些职员,认为航琛少不更事,其姐女流之辈,于是在账务、店务上弄虚作假。刘航琛与姐姐私下商量,决定整顿。刘航琛调取两年账簿,白天陪驻军师长打牌,晚上在家详予审核。历时三个月,刘航琛把爱人堂的制度、账务、营业情形、生产进度,全盘摸清。基此定下章程,列举了若干应兴应革之处,让其姐姐参照执行。此后爱人堂的业务主要由刘茂先管理。
不久,杨春芳师长要请刘航琛担任师部顾问。刘航琛遵父命不从政,于是留书信与杨师长,托词重庆爱人堂分号有要务待理婉拒,离开泸州去了重庆。
民国十五年,阴历九月初八,刘航琛三十生日的前两天,四川善后督办公署新成立的机构“机制酒类征税处”给爱人堂重庆分号来文,说是爱人堂出品的各种土酒盛以玻璃瓶,装璜精美,不同于一般土酒,属机制酒类,应按洋酒税缴税。每年要增收税金纹银二十余万两。
机酒征税处是根据北洋政府釐订的《征收机制酒征税条例》成立,时由四川善后督办署派刘文辉的参谋长王鼎元当处长。刘航琛发现四川善后督办公署既不奉北洋政府的正朔,也从不置理北京订的法令规章,独予垂青这收洋酒税的一纸条例,无非是敲诈、敛财。
刘航琛查阅北洋政府的机制征税条例,对于机制酒的规定,共为三类:①外国运华之洋酒;②外人在华制造之洋酒;③华人仿造之洋酒。根据这规定,爱人堂所有的产品,根本就不是洋酒。
刘航琛觉得既有法令根据,这件事便可以拿到台面上讲。当时师长朱宗慤的幕僚龚问泉(选廉)秘书长,任过泸州中学堂校长,是其父刘子修的好友,也是刘航琛的老师。龚选廉认为刘航琛可呈文督办署。于是,刘航琛亲拟呈文,其中有句云:“依照条例所定:征税对象只能问酒之洋不洋,不能问瓶之玻不玻。如土酒盛以玻瓶即洋酒,然则钧座着洋服居洋房,岂不成为洋人乎?”
这纸呈文传遍督办公署。王鼎元处长看了以后,大怒,决意报复。
刘航琛生日那天,一些泸州同乡,请刘在川东番菜馆吃饭。饭罢回家,见大门上已被贴了封条。从后门入内一看,店堂乱七八糟,伙计们争先恐后的说:“不得了,尹经埋被抓去了,听说寄押在巴县大牢。”
巴县县长何北衡,是刘航琛北大同学。刘立刻到巴县县政府,见到何北衡,讲了事情经过,说:“你能不能帮我这个忙?把尹某交给我带回去?”
何北衡说:“人不是我抓的,尹某是在我这里寄监的,我那来的权敢放他?”何北衡说他可找王陵基师长帮忙。
王陵基答应帮忙,条件是要刘航琛作他的幕僚。当时王陵基身兼三要职:第二军第三师师长,兼重庆卫戍总司令,兼川东南团务总监。在这三个机构之中,想请刘航琛在三个机构中选一处任职。从政当官有违父命,刘航琛是躲任幕僚从泸州来重庆的,面对权势,要维护家业如今不得不低头。于是刘航琛选择了进重庆卫戍司司令部当顾问、总监部处长。
尹经理开释回店,爱人堂重庆分号大门上的封条很快撤销。

民国政府重新审定 同意取消对爱人堂“洋酒”的认定收税
(文献藏泸州老窖博物馆 图照景俊鑫提供)
1923年起航琛的姐姐刘茂先(人称刘二姐。终身未嫁),任泸州爱人堂实际掌管人。
泸州爱人堂经营方式:
①人无我有,品种多样,价格便宜
在当时烈性酒盛销市场的情况下,只有花果酒酒度低,又属秘方酒酿造的新产品,芳香四溢,甘爽可口,老幼皆宜,不仅有口福之乐,兼负保健强身之功。品种计有:香花酒,兰花酒,玫瑰、桂元酒、薄荷酒、柠檬酒(口里酥),佛手酒等(以上系列酒在当时笼统称为爱人堂的香花酒),还经营具有特效的药酒,如虎骨酒、风湿酒、香源酒(消饱胀、)五加皮酒、了性酒(系广州运进,以蛇泡酒,有治风温特效)、跌打损伤酒等,多达10余种。至于价格,也较合理,其中花果酒每市斤不过壹角捌分左右(按当时法币,相当于一市斤猪肉钱)。
酿造技艺保密,花果酒烤酒匠(技师)亲掌火候。各类花、果分别装场,装酒封口。约半月后上取出酒母子,然后用按比例勾兑,并加以甜料和必要药物等,强调认真操作,保证酒的质量,所产系列花酒,各具色、香、味百然特点,深受顾主欢迎。
②批零兼营,有酒有肴,方便顾客
爱人堂店堂宽敞,窗明几净,布置优雅,杯盘碗筷也颇讲究。四壁悬挂山水画,横幅上书“不醉勿归小酒家”。随着时代进步,后来还悬挂了(孙中山)总理遗嘱。该店除批发外,设酒桌十多张,零售杯杯酒,为方便顾客有肴下酒,特邀风味小吃经营者,在店旁备肴供应。
坐柜的饶泽民专门接待来自邻近各县城镇客商。堂倌,吆师服务热情,招呼贩夫走卒问寒问暖,大碗花酒,大捧花生送上前,生意不成仁义在。

泸州老窖博物馆藏 (照片景俊鑫提供)
③按需雇工、分等付酬,各司其职
民国12 年(1923年),父传子由刘航琛接替店主,实际店务则多由姐刘茂先主持。在职工人事安排方面,下设内管事陈应谦,负责收支账目(发工资,每晚点钱入库等出纳工作),龙二姐(刘家戚友)襄助;对外设外管事吴焕然,负责社会交际,联系批发业务和组织原料采购鲜花鲜果等;车间包装由韩登敖领班,伙房由刘顺和牵头;乡管事张席珍负责佃户收租等;对内对外事务均由管事包揽,上有老板,下有领班,各司其职,井井有序;对员工每月除供给伙食外,付给当时水平的工资,管事8- 9元,一般员工约6元(银元),工资生活较稳定,但劳动强度高,工作时间长,常在夜深才关门。年终对员工给以红包,按等分送。

泸州老窖博物馆文献图片 (景俊鑫提供)
④巧卖良药,名利双飙
日本所产“山道年药”,有驱蛔虫特效功能,属男女老幼普遍需要,那时初始进口,国内还不普遍,该店乃想法从广州购进,独家经营,多由刘航琛的母亲直按大小人定量包为小包,大量供应。远近都说爱人堂的“洋螬药”好,家喻户晓。同时销售广州的沉香丸(消饱胀),这些当时被认为花钱少能治病的“名药”,为爱人堂增加了知名度,为花果酒招揽了生意。
1940年刘航琛全家迁重庆大溪沟别墅定居。泸州爱人堂的业务,则由管事张席珍、吴焕然负责。公元1941年一日,日本飞机轰炸泸县,炸中了卖酒的爱人堂。酒类着火,猛烈燃烧,大火将药舗、酒厂烧得片瓦不存,百年老店,自此化为历史遗迹。1949年爱人堂重庆分号顶给师友蒋锡釗。
此后,泸州“爱人堂”传承了老字号的工艺,但产权与刘家没有任何关系。
1950年,泸州爱仁堂与其他老作坊联营走公私合营的道路,成立“川南国营酿酒厂”,继续酿造大曲酒、花酒和果酒。
1984年,爱仁堂修建和扩建厂房6000多平方米,招聘回原爱仁堂酒厂年近八旬的老技师赵云清,并与四川大学科技开发部门进行横向经济联合。在雄厚科技力量的支持下,使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紧密结合,坚持各类花酒完全以鲜花、鲜果和优质红粮酒为原料,坚决禁用三精(糖精、酒精、香精)。曲酒则以老窖工艺酿制,采用色谱分析、科学组合、精心勾兑技术,使理化、卫生完全符合标准,质量有新的提高。爱仁堂由原来的单一品种增加为有特曲、头曲、大曲、52度特曲、38度特曲、38度人参果大曲酒、香花、玫瑰、桂花、柠檬(口果酥)佛手、薄荷等12个品种,各种类型的包装廿余种。这些产品都具有质地天然、明净澄冽、芳香浓郁、醇甜柔和、回味悠长等特点。在花果酒中、香花、佛手、口果酥(柠檬)等酒,都已被评为泸州市、区优质酒。
爱仁堂作坊,不断完善管理,坚持质量,恪守合同讲信用。1987年4月,市中区政府在所辖六百多个企业中评出六个“重合同,守信用”先进单位,而爱仁堂酒厂即为其中之一。同年,在广州春交会上,爱仁堂牌土陶特曲经外商品尝,博得好评。产品首次打入市场,次交货即达一百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爱仁堂拥有三个分厂,窖池二百多个。生产能力迅速恢复和日益发展,产值、产量、利润、税金都有同步增长,年产花果酒1000吨,曲酒760吨。所有产品销售至二十四个省、市,在成都、重庆、内江、乌鲁木齐、石家庄、武汉、昆明和西安都设有办事处或窗口。
1991年,由于城市建设需要,爱仁堂酒厂由原地址泸州东城垣搬迁到营沟,位置居凤凰山半山腰,紧邻大夫第作坊,遥视龙泉桥。作坊地面和窖坎由青石铺筑,现有窖池168口合并为84口“鸳鸯窖”,窖池呈纵向排列,共六行,每行14口“鸳鸯窖”。的窖池口沿占地面积13.27平方米,小的窖池口沿占地面积10.40平方米,作坊内窖池总占地面积990.03平方米。作坊建筑面积2660.66平方米,占地面积3065平方米。
2007年,被四川省政府列为“四川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1975年刘航琛在台湾郁郁而死。
本文参考书目:
《赵熙集》(浙江古籍出版社)
《巴蜀风云》(四川人民出版社)
《刘航琛先生访问记录》(九州出版社)
《泸州诗三百首》(赵永康、刘启柏、周宏选注)
《戎幕半生》(文海出版社)
《刘航琛其人其事》(刘志翔)
《泸州花酒老店爱人堂》(刘志翔)
《泸州一中校史》(四川省泸州市第一中学)
2023年11月4日蓝集明于泸州瓦窑坝庆悟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