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烽火🔥 南疆 前线纪实六
文/张青红

1984年7月29日,经过九天九夜的日夜兼程,部队终于到达了云南省边城文山苗族壮族自治州。我们连队住扎在文山州水利电力修配厂,我们班被安置在一户张姓人家。
张师傅家里清爽干净家里人也是特别和善可亲。他家里有两个孩子姐姐比弟弟要大很多,姐姐应该有个十一、二岁了吧,她很少说话圆圆的小脸上镶着一双黑珍珠般的大眼睛;她有时候远远的望着我们,眼睛里充满着好奇。三四岁的弟弟整天寸步不离的跟着她;他们的父亲中等身材话语不多声音很轻,他们的母亲有主见、声音甜脆,让我们感觉到了家的温暖;家里的老奶奶应该70出头了,慈眉善目精神奕奕,这是一个幸福又温馨的家庭。
张师傅家右前方百米之外就是当地有名的盘龙江。小时候听说过"海无边江无底“,无底的江也应该是很宽的啊!总不至于像眼前这样仅有十多米吧!可是就是这条十多米宽的江日夜不停地流进了越南(据说)境内。多少回我独自一人坐在堤岸上,默默的听着涛声,看着江水气势磅礴地奔向远方,这气势深深地震撼着我。
张师傅家左边有一口水井,井水清凉而甘甜;井口边缘高高隆起,是一些板砖的下脚料铺就而成,非常的湿滑,我可是吃过苦头的。那是一个礼拜天的午后,我去洗衣服。因为穿着防雷鞋。鞋底是钢板的,一不留神,结结实实地摔了一跤。脸盆叮叮当当的滚落到坡下十多米外……。
张师傅家远处有个很大的水塘,对岸是一个蓝球场和一座两层高的职工家属楼。在水利电力修配厂的后边有一座吊桥。我时常站立在吊桥的中央前后望望,然后使劲地摇晃起来。在好一阵大幅度的摇摆中,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晃晃悠悠的感觉。吊桥的一端是一座植被茂密的山岭,秋日里的西南边疆之美令人着迷。站在山岗上,掩映在青叶黄花之间,眼望满天晚霞,川流不息的盘龙江水,水利电力修配厂的家属区,张家的红瓦,李家的白杨;还有那时常漂浮着七八只肥鸭、三两只白鹅的大水塘,远处高高长长的凤尾竹相互拥抱缠绕,婀娜多姿。这大美的景象,怎不令人心旷神怡呢!
连队在文山州府的大山深处进行攻防演练。演练场就在一个叫板板桥的村庄上,这个村落不大也就是十多户人家;宽叶的芭蕉和粗壮的棕榈自然地生长在狭窄泥泞地石子路边,这里,非常闭塞,几乎没有一条通往山外的小路。在这个狭长的石子路上时常会偶遇一两个年轻的母亲,看上去她们大多是十七八岁;身着少数民族的服饰,手里搀着一个大的,身后背着一个小的,肚子里还挺着一个快要足月的;这样的状况在大山里比较普遍。这里的墙壁上没有一条控制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标语,感觉这里好像已经被遗忘了。但是这里的人民对于我们非常友好,让我很感动。
一个看似四十多岁的大嫂将糯米磨成粉状的面团放在芭蕉叶子上翻来覆去烟熏火燎了四五十分钟后递到我的面前;让我尝尝这天然的味美。多么朴实善良的人民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