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崖悬飞水下,世外有桃源 978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林麓映泽川
秋色溥人间
盏菊洛神共
采莲七仙还
霜风明珠泻
水畔钓翁闲
崖悬飞流下
世外有桃源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人合一”是知行合一的基础,法无二义,物本一归,道统千理,一以贯之,故而曰“天人合一”乃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而此之天,非指天空之天而是指宇宙大千世界;此之人!也非是浊缘肉体而是整个人类创造的文明世界!宇宙一切万物皆是阴阳二气(宇宙最小粒子)的时空组合化现,小至细菌变异大至日月星辰生灭,皆逃不出阴阳五行之变化规律之束,所以西方有句名言叫“条条道路通罗马”,《金刚经》有句名言叫“法无定法”,中国古典哲学也有句名言叫“万变不离一宗”,其实都在讲授同一道理。什么是宗?宗就是太极阴阳之道。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那么阴阳二气是什么?是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正负能量的永恒互动!宇宙万物之间每天都发生着交换,不管人类文明是否出现,天地万物的一切发展变化将不受干预在自然而然中和谐共生,所以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及道法自然”的“以道贯之”理论,以道治世,以德治世,以及仁政,礼治,法治,这都是人类自我管理的手段!人类对人文自然的干预只能纠偏矫正,而非背道而驰,人文自然现象若脱离阴阳五行平衡中庸之道,人文自然规律必定纠偏补正,从而使之回归正道康途。
“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自然之妙,运乎一心,人类语言的苍白在于无法表达“人类三维文明”之外的超维思想构级!美丑善恶只是人类自我构建的道德世界,而构成宇宙的阴阳二气,其实不问善恶美丑只是追求动态平衡与生生不息!而动态平衡的体现就是万物井井有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荣!天文与人文本自一文,地理与人理出自一理!世间一切名利包袱道德情操统统放下,生命最终结果都是与天地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因为宇宙本是一团正负能量的集合体!人类认识世界的手段与方法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也会给我们展现出更新的理论体系,而宇宙自然与地理人文的关系基础就是天人合一,悟达天人合一则须知行合一。

灵犀岁月苦,悟昧浑然通 979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秋暮韶华匆
留诗问萤虫
欲酬桃溪客
何处桃源行
卿卿念卿卿
盈盈泪盈盈
灵犀岁月苦
悟昧浑然通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冷冷清秋,天却艳阳,山明水净,暮色风霜。卮酒惇芳,庭花梦乡,恩典寰宇,湖星荷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万事开头极难,万事善终更难,在一个知识无限爆炸的时代,在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在一个欲流纵横的时代,如何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再次横空出世,如何让中华文明思想光耀世界,这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立志文化强国之梦,弘毅文化精髓,承传文化基因,涵养文化价值,培植文化自信。苏公曰:“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之大禹治水,凿之龙门,绝殃入海,三过家门而不入,济公忘私,力拔山萃,随川刊木,功名赞世,不绝如缕,这是古人为后世之人所做表率。我们弘毅文化大道的历史使命源于民族文化复兴的自觉要求,这就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古今所有文化达人,不管是思想大家、文化大家、哲学大家还是文学大家,都会通过演讲、授课或者著书立说等方式传播正统民族文化思想,或以文传文,或以心传心,这是古今中外圣贤文人的共性追求!虽然一些学问会被世界潮流某个时代“零落成泥碾作尘”,但思想之香在时空穿梭中依然芳菲如故,这是因为文化价值具备跨越时代、时空、民族、地域的思想永恒!
古人言: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不精不诚,不能动人。自古圣贤勤勉不已,非为名利世养,非是求田问舍,他们根植于中华文明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蕤野沃土,读天下书,走天下路,写作不厌,诲人不倦。“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为民族文化大业谋复兴,这也是中国当代有志文人的不二选择,这是中华文明薪火代传的文化脉根,为了文以载道的文章,为了大化天下的宏任,我们沐浴着秋光明媚,我们快乐着翰墨荡漾,在一个文化自信、文化复兴、文化强国、文化梦成的大时代,一种历史文化沧桑而又泪逢久违的感觉,文化之风仿若回溯汉唐时代。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尘世如烟,人生如梦,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几十年文野跋涉匆匆流去,对于那些随波逐流迷于红尘绿萝的味杂往事,亦将一去不返。“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中国文人传统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犹如蜜蜂般不知疲倦地采撷花粉,蕴酿出精神甜蜜留给后人享用。生命需要三省,生命需要回望,但生命更需要咬住青山,一往无前!以鉴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照未来。
举目远眺,滔滔江河,溥溥霞蔚,茫茫旷野,绵绵山连,大自然的一切无不昭示着人类必须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人类只能依赖自然,顺从自然,尊重自然,感恩自然,维护自然,“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人伦源于自然,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而道家文化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切入,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基点,“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文以载道,教化民心,人类文化以三维或超三维思想构筑起了人类文明的精神家园,教人觉醒人生,升华灵魂,修练自我,俾之通往更高层次维次的精神境界。
《易传》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中国历代志士仁人,正己而不求人,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为民族文化庚继兴旺而为,当仁不让于师。“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人类思想源于自然之本,天人合一就是道法自然,细观于姹紫嫣红的草野丛林,自然精神体现就是无私奉献与和谐共生。我服务他人是一种缘份,别人服务于我却是一种恩典,以恩报德,以德报德也就契合了自然天性本真,也许这就是道法自然的真谛吧。


总编简介: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大学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佛学、国际关系学及战略学业余研究与爱好者,志愿与天下有识同仁鼎力助推华夏文明回归世界历史中的本尊正位,共推民族文化重立大国自信与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毕生之力。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三木秉凤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致力于以文化荟萃智者,广交贤人,为实现世界文化大同而努力奋斗。赢得了民众的赞同。2023年,为了发展壮大三木秉凤文化传媒,期待各界朋友的加盟与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