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感于“一分钱”改为“一元钱”
作者:沈新培
朗诵:少说多做
我们小时候唱的《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儿歌,曾经在中央广播电台及社会上广泛流传,特别是小朋友们最喜欢唱的儿歌,用现在的话说是网红歌曲,也上了小学语文课本。最近又看到了小学课本上的该文,但题目却变成了《捡到一元钱》。

真的要点赞小学教材的与时俱进,如今一分钱早不流通了,最近去银行取存了二年的一万元钱,利率是577.92元,工作人员对我说二分钱不给了,我说行。但我去年在上海农商银行取到了利息零头二分钱,还特地写了《二分钱的惊叹》一文。现在一毛钱也很少流通,马路上你还能捡到一分钱吗?但我设想:即使马路上有一毛硬币,小朋友们还会懒得去弯腰捡起来吗。如有一元硬币,即使捡起来,也未必去“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很有可能会投币到抓玩具的游乐机中了。

一分钱改为一元钱,有人说物价上涨了一百倍,其实不然,那是分钱不流通了。但一分变一元上涨一百倍没算错,以前上海的阳春面8分钱一碗,现在8元至10元一碗;以前鸡蛋几分钱一个,现在5元一斤,还有其它等等。的确从歌曲《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诞生到如今,物价上涨了有百倍,甚至有些食品上涨更多。
这是事实,那么,我们的工资涨了没有?我1981年铁企工作月薪24元,到2018年底月薪涨了三百倍。所以只看物价上涨不看薪水提高是不实事求是的,水(薪)涨船(物)高就是这个理。鸡蛋几个月前涨到近4元一斤,菜友们就牢骚了,我对他(她)们说还要涨价,可不现在涨到近5元一斤了,但还要涨下去。你动动脑子想想:工薪族、退休族旱涝保收,还连年涨薪涨退休金,那无业的、种菜的、养猪养羊养鸡卖蛋的…他们怎么生活?只有让自产的农产品也跟着朝流涨价呗!

说到底,不管到啥年代,最苦的都是无业无保障收入的社会最底层大众。这就是歌曲《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从以前的小学课本上,改为现在课本上的《捡到一元钱》,我得到的感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