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光
白水
在安阳殷墟博物馆,当我走进甲骨文碑林,站在一块块甲骨文石刻面前,眼前顿时一亮。每一块碑,每一个字,熠熠生辉,放射文明之光。春光明媚,和风徐徐,石碑上的字那么温暖、亮丽。
石碑上正面是甲骨文,背面是简体汉字释文。展厅里有真正的甲骨文,笔画精细,有时感觉看不真切,所以才建这样一个碑林,让人们在阳光下看得更清楚吧。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殷商甲骨文璀璨夺目,文明之光照耀中国,也照亮世界。甲骨文是商人占卜的遗迹,如战争、求雨、狩猎等,是向未来探寻的成果,是一次次把握自己命运的努力。看石碑正面的甲骨文,再看背面的简体字释文,感觉和三千多年前的祖先似乎心有灵犀,进入到那蒙昧神秘的远古时代,想象中国人创造文字的神奇,重温他们的心路历程。
人类是从和动物差不多的生活状态中,从野蛮蒙昧的状态中走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人类依靠自由创造的精神活动特性,不断发明创造,改变自己的生活。在中国历史上,先是有石器时代,后来进入陶器时代,相传大禹铸九鼎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商代是中国青铜时代的顶峰,人们的精神活动也更加提升,终于创造出文字,标志中国文明进入一个崭新时代,文明发展由此就如驶上快车道,搭上高铁,也如长出翅膀,乘上飞机,不断加速度地快速发展,直到今天的信息时代。
没有文字之前,人的精神活动是大脑中的灵光一闪,转瞬即逝,杳无踪迹。就如茫茫黑夜之中,忽然出现几粒火星,几道闪电,照亮一方天地,看到生存的世界,或者还有生命的过去和未来。但火星、闪电很快就消失,到处又归于无边的黑暗,寂静无声。虽然人们有眼睛、耳朵,能看到、听到这个世界;有语言能反映、辨识、称呼这个世界,但一切都仍是变化不居的现象,是晦明交错、斑斓变幻的光影,是嘈杂纷乱、飘忽不定的声音。即便是人们口中说出的语言,也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一旦说出,便在耳畔很快消失,杳无踪迹。语言是精神的创造,当人们说出话语,也是精神世界的呈现,但由于语言声音瞬息即逝,人们仍局限在现实的世界里,精神的世界仍然那么朦胧、神秘,那么让人琢磨不定。
但人靠精神生活,如果不进入那个世界,仍旧始终和动物差不多,始终是现实世界的奴隶,没有多少独立、自由。人们仿佛生存在黑暗之中,到处是未知的世界,让人心生恐惧,心慌意乱而又四处碰壁。人靠精神创造来生存,但在精神的世界里,只是闪烁不定的火花,无法保留住那瞬间的光明。因此,人也就永远进入不了精神的世界,最多只是在门口张望,那里面就更显神秘莫测,无边无际。
文字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文字将精神活动闪现的光明凝固下来,用一个一个符号把那光明保存下来,而且永远不变。每一个符号是一个闪光,符号刻在龟甲兽骨上,光便永远留在那儿,永远在那儿闪耀,永远照亮眼前的世界,照亮精神世界,照亮人类生存的世界。原来头脑里的灵光一闪,现在是龟甲、兽骨上的刻画的文字符号,永远在眼前,看得见,摸得着,还可以重复刻画,人人解读,让精神之光不断增加。
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从幽冥难测的精神世界中,那闪烁的光明被捕捉住,被凝固下来,成为物质的存在。因为有了文字,人逐渐从鬼神的笼罩中走出来。在没有文字之前,那个世界是未知、神秘的,于是人们难免困惑、焦虑乃至恐惧,疑神疑鬼,惶惶不可终日。有了文字后,那个世界,至少是这一点光亮被凝固下来,成为文字符号,呈现在人们面前。文字符号那么真实具体、确定无疑。对于精神世界,虽然人们仍有许多未知,有许多幽冥莫测,仅凭不多的甲骨文字,人们自然还不足以摆脱蒙昧状态。所以商代巫术盛行,文明发展还在鬼神的阴影之中。但毕竟有了文字,毕竟有了在眼前永不熄灭的精神光明。仿佛在无边的暗夜中,人们看到星星之火,光明就在眼前,知道自己在生存,看得见身边的世界。心中不再迷茫、慌乱,多一分沉着镇定,多一分理性思考,多一份生存的希望。
是的,因为有了文字,人们有眼前确定无疑的生活道路,有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精神世界。虽然这个精神世界还只是一点一滴,是几个沙粒,几块石头。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依靠最初几个字的精神光亮,人们能进入这个精神世界,在这里面不断建设自己的家园。语言的存在为文字的创造提供极大便利,人们一旦开始创造文字,便可把已有的语言变成文字,文字能够被大量创造出来。人类无数世代演进而来的语言,便成为固定下来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不会随风而逝,不是只有瞬间的呈现,而是永远凝固下来,永远在人们面前。
借助于文字,人们进入到自己的精神世界之中,以前朦胧不清、飘渺模糊、捉摸不定的精神世界,便有了确切的存在,有通向其中的道路,能摸索到里面的坚实地面。顺着这条道路,人们一步步走到里面去。漫漫过去的回忆、遥远未来的向往、眼前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乃至于奇幻斑斓的梦境都有路可寻,都能借助文字进入其中。
文字是精神本身,也是让精神奔驰的快车,让精神飞翔的翅膀。文字的世界不断发展,而且越来越快、加速度地发展。一块石头铺在了地上。人们以此为落脚点,在这块石头的周边,铺出更多的石头。而且更多的人进入这个世界,共同铺设石头。于是,不止是铺出一条路,而是铺出一片地面,铺出一个家园,一个无比广阔的世界。这种情形也如星火燎原,一个火星引燃熊熊烈火,而且这火光永不熄灭,永远燃烧,永远向四周扩散,给人带来一个温暖光亮的世界,也就是人类文明的世界。
从此,人类的生存便有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文字符号的世界。这个世界不是客观的现实世界,不是主体心理活动的世界,但又和这两个世界密不可分。文字符号的世界包含着这两个世界,又不断创造着,改变着这两个世界,让人类的生存世界更加广阔神奇。这个世界是真正属于人的世界,因为这是人创造出来的世界。从此,人类生活在现实世界之中,生活在自己内心世界之中,也生活在一个由文字符号组成的精神世界之中。
这个精神世界是人们书写、阅读的龟甲简牍、书籍报刊,是一座座图书馆,是一台台电脑,是无限的网络信息世界。这是你自己的精神世界,也是他人的乃至人类的精神世界,你便超越有限的个体,超越有限的时空,进入人类精神的无限世界之中。而且这个精神世界越来越重要,现实生活的物质需要从这里源源不断被创造出来。例如,人们的生存需要物质资料,在远古时代,人们或采集或渔猎,更多地依靠大自然的赐予;现在则很明显,这些很大程度上都是精神的产物,比如食物的生产,是现代化的农业或畜牧业,从育种到摆上餐桌,其间的各个环节无不凝聚着人的精神创造,是科学技术、文明文化的成果。现在的农民已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样子,不再出大力、流大汗,而是要学知识,学文化,懂技术。今后,人类的生产活动更加数字化、智能化,更多地生活在精神世界之中,获得更大的创造能力和更大的自由。
对于中国文明来说,甲骨文的意义更为重大,赋予中国文明强大的生命力。甲骨文是汉字的最早形态,在人类各种文明之中,汉字是唯一一种从诞生之日起,一直使用到今天的文字。因此,中国文明历经岁月的沧桑,一直绵绵不绝,永葆生机活力。在近代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在当代电脑技术发展过程中,曾有不少人对古老的汉字产生怀疑,还能不能跟得上时代的潮流。历史的发展表明,由甲骨文而来的汉字,不仅不会在时代发展中落伍,更显出其他文字都不具备的优势,让中国人更加快捷地融入现代科技创造活动中,如鱼得水,劈波斩浪,奋勇向前,很快便冲到世界前列,成为引导智能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继续为人类文明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而且想来也真是神奇,当代电脑技术中应用的二进制,也正和中国古老的八卦中阴爻、阳爻的互相联系、转化非常相似。于是,有人便认为,当代电脑科技吸收了中国的古老智慧,或者古老中国智慧蕴含当代的电脑科技。因此,中国的科技发展才一日千里,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样的想法很美丽,但大概也有些一厢情愿,自我感觉良好吧。但当代中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让人不由得产生这些美妙遐想。
而甲骨文和八卦关系密切。伏羲创八卦,是哲人的创造,也是占卜行为,而甲骨文正是占卜的产物。八卦是高度抽象的符号,甲骨文是对具体事迹的记录。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成果,是人对宇宙天地、社会人生的问询、探索。
其实不只是想想,甲骨文的神奇就在眼前,让人不由得惊叹。看那一个个符号,虽说是三千多年以前人们刻画的,但却又是那么熟悉亲切的感觉。因为看那上边的文字,有的自己一眼便能认出来,于是和三千多年前的人心心相通。而且,因为不少甲骨文是象形的,如日、月、山、水、鸟、鱼等,自己不仅认得出来,和古人心灵相通,似乎也看到天地自然间的各种形象,生动活泼,永远是那个样子。于是又感叹这甲骨文和世界万物的密切联系,天地自然亘古永恒,万物生生不息,美不胜收,一个个甲骨文也尽显美的光辉,美美与共,美美相应,美美相生,到处便有更多的美。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人早就认识到创造文字重大意义,这是一个新世界的诞生,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所以西汉的《淮南子·本经训》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据说仓颉长有八瞳四个眼睛,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仓颉也就是最聪明睿智的人,因此才能创造文字。仓颉创造出文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也就是说,天上像下雨一样落下粮食来,夜里听到有鬼在哭泣。为什么会这样呢?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中说:“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因为掌握了文字,人们就能知道造化的秘密,精灵鬼怪无处可藏。
人是天地之心、万物之灵,人的精神火花照亮自己生存的世界。文字符号让这火花永不熄灭,薪火相传,星火燎原,人类便生存在自己创造的文明世界之中。这个世界不再有神秘的黑暗,不再有鬼怪的阴影,人类走上文明发展的道路,一直到文明灿烂的今天,还将有更加美好的明天。眼前这一片片甲骨文,闪耀中华文明的光芒,为中国人照亮人文创造的发展道路。
离碑林不远,便是黑色和红色为主调的博物馆大门,馆内其他建筑的立柱、门窗也大都是这两种颜色。我忽然感悟到,黑色庄严肃穆,凝重沉静,红色激情热烈,是火光,是热血,是永远追求梦想的强大意志和力量。这两种颜色正象征文明初创的情形,象征文明发展的永恒方向。想起刚才在展厅里看到的司母戊大方鼎,上面有饕餮食人的恐怖形象,不远处站立着顶盔掼甲、手持巨斧的女将军妇好雕像,还有不少露着白骨的殉葬坑,这些不都昭示文明发展进步的艰难历程?但“生生之谓易”,求生存谋发展是人类本能,是文明进步的强大力量。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经历五千多年的漫长岁月,虽历经坎坷但从未中断,今天又迎来伟大民族复兴。
我抬头望望天空,时候不早,太阳当头,已渐近正午。不知为什么,忽然有种感觉,好像这里的一切都特别明亮、多彩。可不是吗?这儿是殷墟博物馆,我正站在甲骨文碑林的中间。石碑上的每个字都熠熠生辉,文明之光永远闪耀,照亮周围的世界,也照亮人们的眼睛和心灵。
作者简介:白水,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