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溪夜语
作者:孙见喜
朗诵:伊 兰
一座小小的阁楼,卓然孤立于拱桥,朴素一如村姑。未见雕梁画栋的脂粉,却于瓦楞木质间,含蓄了山的苍黛和芬芳。桥下逸出二水,说是白龙江,黑龙江,实际却是两股幼溪。
水质素净,又稚儿般欢快,碰上青石白石,淘起一堆雪色浪花,就又哗哗流走。两溪合流,力偶冲动,窝出一个深潭。其水青紫,藏纳了无限奥妙。潭边黑褐巨石,状若牛心,晚光掩映中,透出红油亮色。崖边石壁,或削或錾,皆板状曲折,平整光洁处,就有雅兴的游人以石墨草写了诗句,曰:杰然高阁出清音,仿佛仙人下抚琴;试向双桥一倾耳,无情两水漱牛心。
于是人们就知道,这是在峨嵋山了。那朴素阁楼名叫清音阁。阁后山基处,切割了平台,造一座佛祖大殿。殿刚修复,尚逸散油漆的气味。灰暗的殿堂里,有老僧在烛影中做晚课,清肃的法器之音响得万物都要良心发现,于是,这一方山水顷刻便圣洁如西天净土。
唯山溪滔滔。白水响一种清灵妙音,又飘飘然从崖上撒下,雾一般柔软,仿佛一片裙裾,似有隐形女子空谷作舞。夜来了,你无言的袅娜莫不是作给山妖的哑语?莫不是传报一个沉落女子的孤独信息?不,这里是银色世界,是普贤菩萨的庄严道场,世道人心的化合结晶之所,旷宇博物的宝光所在,难道会有什么孤魂游荡?
黑水响得沉重,发一种岩层错动的闷音。不见水花喧笑,唯见一股软光波月,涌动着,压抑着,黑沉沉地蜿蜒着,一如负重的老妪,半行半喘,由衷的呻吟缠裹着双腿,于残月下举步维艰。于是,就不见了沉落女子的白色裙裾,不见了龙钟老僧的晚课法音,唯见一个缓慢的走!走啊走,何时何地,才是你,一个展露舒心笑罨的福寿老媪呢?
夜天只是一张画布,画布上只捺了一个印章,就是那弯残月。月照峨嵋,晚秋层林,多彩又朦胧。无风。钟声细了,磬声远了,瘦小的老僧回禅房去了。
似乎一切都马马虎虎。《金刚经》的教义也在夜雾的漫漠中失了起伏。呜哟,无云的夜天不见飞游的流萤,细碎的崖路无有夜行僧的孤灯,静水潭边隐去了老残的青萍,林边古树模糊了缠绕的枯藤……难道是真的吗?空就是色,色即是空?
好了,君不闻,道歌里唱着:无声,无香,天地间反复着无形的经典!
忽然,漫山一片光明!是参禅者苦海慈航终看见了彼岸的圣光?是长夜苦熬者忽见远天的七彩熹微?双溪也隐去万千形态,化作两匹白练向天际飘摇。秋山醒了,呈现出枫的粉红色小手、松的翠绿色胡须,还有,藤萝上的金色小果,小草叶尖的银白露珠……
两只小猴子出现在大殿前,一阵手忙脚乱,就互相摸着对方的鼻子。大殿内外亮如白昼。
释迦牟尼通身上下,一片辉煌,电来了,数十盏的电灯泡尽把现代文明的福光充分播撒。两个赶夜路的游客爬在窗格上朝大殿里瞅,一个说:“和尚睡了,佛还坐着。”一个说:“电一停,睡着的坐着的就都闭了眼。”
万籁无声。细听双溪,窸窣之中透出百韵逸音,似乎春燕的呢喃,秋鸿的号鸣,老翁的絮语,小儿的梦呓,人间天堂的一切命物活动全在里边了。天边,残月乏了,趔趄趄向西坠去,溪水里,她碎作万千银角子,淌前去,渗入万千锅盏,去滋润穷人苦人的颗颗劳心……
《法华经》有云:“山色,溪响,都是释迦牟尼的形体和声音。”
原载《上海文学》1990年第4期
转载《散文选刊》1990年第9期
入选周明主编《当代百家散文鉴赏》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作者简介:
孙见喜,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原太白文艺出版社编审,西安工业大学及咸阳师范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评论家协会理事,陕西国学研究会副主席,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国学院院长,陕西孔子学会顾问,贾平凹文化艺术研究院艺术总监。出版有各类著作十几部,代表作品:长篇纪实文学《贾平凹之谜》,长篇小说《山匪》,小说集《望月婆罗门》,散文集《小河涨水》《浔阳夜月》《孙见喜散文精选》,评论集《<浮躁>评点本》《孙见喜评论集》,三卷本传记《贾平凹前传》等。《山匪》荣获2009年陕西省首届“柳青文学奖”。
伊 兰 节目主持人,本名何兰,祖籍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广播电视台1997、2010年两届十优主持人。曾创办主持《艺海方舟》《夜色温柔》《周六会客厅》《文化西安》《艺术西安》《夜语长安》等节目。参与策划并主编公众号《诗意西安》;参与策划并参演了荣获多项国际大奖的民族音乐电影《半个月亮爬上来》;策划并主持各类文化公益活动数百场;新浪个人博客发表作品50余万字;出版配乐诗朗诵专辑《天籁.南山》等。陕西三秦文化研究会理事,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理事,陕西女子诗社常务副社长,木兰书院阅读会副主席,陕西省散文学会文学朗读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培华学院人文学院语言文化推广基地特聘诵读教师,中国女诗人诗画行特邀嘉宾主持人,西雅图中文电台(Chinese Radio Seattle)《艺术人生》主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