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窝》有感
黄爱玲
收到周三读书会李炳锋(笔名金后子)会长的新书《一眼望不到边》,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书页,看着目录里一篇《心窝》引起我的好奇,翻到147页《心窝》读了起来,文章开篇语言就引人入胜: 人的心脏在胸膛里,医院的心脏在哪里?当你走进医院,真正跟它打过交道,它的心脏不是别处,是手术室。
文章以作者的外孙去医院做手术为线条展开描写,在去手术室的路上,外孙躺在手术推车上,在长长的走廊里走着。我边走边看外面的风景,一低头发现孩子也在看,他仰着头,很专注的样子,护工把车头往上摇了摇,透过宽大的玻璃墙面,雨后的天空格外蓝,有几点白云悠闲地飘着,一座座高楼扑面而来,看到这些,孩子的脸上有了一丝笑靥。我感觉这样的描写无声胜有声,孩子内心的恐惧,作者担忧的内心活动,通过看医院玻璃墙外面的风景来掩饰内心复杂的波动。孩子被推进手术室的那一瞬间,等在外面的女儿女婿还有作者的心就悬了起来,那是何等的担忧与不安,这种感觉只有去过医院在手术室门外等待过亲人的人才会切身体会到。
我也陪亲人去医院做过手术,住院先是一系列的检查,等待安排手术,盼着能早点做手术,真到了手术这一天,护士来病房推亲人去手术室时,看着亲人躺在手术推车上,护士推着亲人我站在手术推车旁跟着,去往手术室的路上,心里惶恐不安,五味杂谈,看着亲人被推进手术室,冰冷的门关上的那一瞬间,心就开始揪起来了。医院一般手术室里有多台手术同时进行,等在外面的人都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看,在寻找着自己亲人的名字,看手术进行到哪一个环节了。病人被推进手术室,要等好长一段时间,先是麻醉阶段,当大屏幕上显示自己亲人在手术中时,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这时最怕广播里传出某某家属请到“谈话室”来一趟,这说明手术中遇到了情况,请家属签字确认,手术中,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在外面等待可谓是坐立不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感觉时间就像是一把刀子,同时在割病人与家属的身躯,手术室里大夫在割病人的肉体,手术室外,一把无形的刀子在割家属的心灵,疼痛与创伤在同时进行中,手术室里大夫与时间在赛跑,争分夺秒为病人做手术,手术室外,家属屏住呼吸与担忧在做思想斗争,希望时间慢点,让大夫手术做的仔细点,又希望时间快点跑,早点结束亲人的痛苦,祈祷一切顺利,手术成功,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焦虑,这时你会觉得一切的一切都是浮云,唯有健康才是最重要的。经过漫长的等待煎熬,听到广播里让去手术室门口接亲人时,赶紧跑到手术室门口,当看到亲人平安地被推出手术室的那一刻,握着亲人冰凉的手,眼泪不自觉的流了下来,任泪水流淌,我想用暖暖的泪水去温热亲人冰凉的手,悬在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紧绷的弦松弛了下来,加剧的心跳也恢复了正常。
很喜欢作者结尾部分的那句话: 我们都开心的笑了,把孩子围成一颗心的样子。写的精彩自然舒展,揉进了满满的爱,本文描写手法细腻,娓娓道来,通过一次外孙手术写出了孩子的懂事与坚毅,大人的担忧与爱恋,以及其他等待在手术室外不同人群内心的不同表现,没有华丽的语言,只有浓浓的亲情,细节张弛有度,代入感很强,是一篇值得阅读的范文。有生活气息,越是有生活气息的题材,读起来才不陌生,才越有可读性,读别人的故事,又好像是在读自己的故事。文学就是生活的沉淀,是一本耐读的书,运用文学的手法把生活的点点滴滴写出来,引起读者的共鸣,这就是文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滋养了文学,文学还原于生活的本真。


作者简介:黄爱玲,喜欢阅读、写作。壹点号【品读人生】发表的#高考作文#《70华诞,我与祖国共成长》一文,阅读量924.8万。已发表三百余篇作品,文章“泉城济南,不是江南胜似江南”一文收录于齐鲁晚报壹点号优秀作品选集《清泉录》一书,参加多个征文,获得奖项。多篇作品发表于网络平台,报刊。济南作家协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山东写作学会会员,张炜读书会会员,周三读书会会员。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