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丑丑 老师一直以来推出品学佳作,不但学诵读知识,更重要的从名篇中学德能、学正气,让人正本清源立德修为,督导室是风正气朗的学习园地!

读季羡林《有为有不为》有感
作者:相思入梦
近期督导室推出国学大师季羡林的《有为有不为》这篇文章,丑丑老师今天的腾讯直播辅导课上辅导习读,非常有收获。
国学大师季羡林《有为有不为》文小道理大,大家诵读文章的同时,也学习到了其中的大道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用显而易见的事例,批身边的小恶,用民族英雄的壮举,说贯通古今的大善!

近一时期,在一些报道中频频出现了“强迫让座”,甚至“武力让座”的现象。
一个文明的社会,我们倡导年轻人给老年人让座,这本来就是一种尊老爱幼的体现,这也是一个社会温暖的应有之义,其实在而今的公共场合,确实大多数年轻人都做到了。
但是,年轻人有时候选择不让座,或许也有其自己的特殊情况,如身体恰好不适等等,就算“假装瞌睡、看手机看不到”,这也正像季羡林先生文中所说“这也不是什么大逆不道”。

作为老人,这个时候你不能不管三七二十一,非得一定要强迫别人给你让座,甚至还上去强拉辱骂别人让座,这种行为,在给他人带来伤害和侮辱的同时,其自己本身也是一种“非常不文明”的行为,也当算得上是“小恶”吧,它应该受到的不仅仅是“为老不尊、倚老卖老”的社会谴责,严重的恐怕还要接受法律制裁。
我觉得老年人虽然年纪大了,“存本立德、品行修为”,一定不能丢,公交车上给比自己更年长的人、残疾人和抱小孩的年轻妈妈让座,这种“小善”,除了彰显了新时代老人的精神风貌,还为净化社会风气,为下一代树立了风范和榜样。

一人成行,一行成林,林林成片,也会遮天蔽日,形成巨大的能量,汇聚成为全社会的风清气朗,也不失为一种“大善”!我是这么认为的,也就是这么做的。
我们出行时避开上下班高峰,
走在路上,帮上坡的人推一下车,
出入拥挤的公共场合互相谦让谦让,
避让一下残障人士和儿童……等等
老人如果也能给更需要的人让个座啥的,
不也证明你有情有爱有能力么?
自己彰显了应有的价值,
心情愉悦身心健康,何乐而不为呢?

这种小事,你做了,
这些“小善”就会慢慢积累起来,
为你塑造了一个良好的形象。
然而你不做甚至做了“小恶”,短时间可能不会造成什么不良影响,久而久之,这些慢慢堆积起来的小恶,会让你不明良莠,不懂感恩,最后会如山崩一样让你的道德沦丧,迷失自我。甚至会影响你的家人影响你的家庭。
“无为无不为”,接近自然,发自内心。如清风和畅,似明月皎洁。用友善的眼睛看世界,友善就在你周围,用包容的内心包容别人,一切包容都会回馈与你。
“有为有不为”,小善小恶随处可见,世事多磨,慢慢品味。

希望我们都能够做到如季羡林老先生希望的那样。面对这些该做不该做的事,不光要有判断力,还要坚守初心,身体力行,做到做好。
我们也深知“说着容易做起难”知易行难的常识,但心灵的坚守,人之美德,仁义礼智,需存乎一心,守乎一世。
坚持心灵的正直和磊落,能在利益的煎熬中有取舍,能在取舍间不动摇,不迷惘,进而能成就更大的人性之美、人生之德,是我们终生所修炼的功课。


作者:相思入梦/陕西社促会朗诵专业委员会会员,陕西社促会文学专业委员会会员,长安朗诵协会会员,西安秦风唐韵朗诵艺术中心会员,书香诗社成员。愿用文字记录美好,用声音传递真情。

有为有不为
作者:季羡林
“为”,就是“做”。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这就是“有为”。不应该做的事必不能做,这就是“有不为”。
在这里,关键是“应该”二字。什么叫“应该”呢?这有点像仁义的“义”字。韩愈给“义”字下的定义是“行而宜之之谓义”。“义”就是“宜”,而“宜”就是“合适”,也就是“应该”,但问题仍然没有解决。要想从哲学上,从伦理学上,说清楚这个问题,恐怕要写上一篇长篇论文,甚至一部大书。我没有这个能力,也认为根本无此必要。
我觉得,只要诉诸一般人都能够有的良知良能,就能分辨清是非善恶了,就能知道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了。
中国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可见善恶是有大小之别的,应该不应该也是有大小之别的,并不是都在一个水平上。什么叫大,什么叫小呢?这里也用不着烦琐的论证,只须动一动脑筋,睁开眼睛看一看社会,也就够了。
小恶、小善,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比如,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和病人让座,能让,算是小善;不能让,也只能算是小恶,够不上大逆不道。
然而,从那些一看到有老人或病人上车就立即装出闭目养神的样子的人身上,不也能由小见大看出了社会道德的水平吗? 至于大善大恶,目前社会中也可以看到, 但在历史上却看得更清楚。
比如宋代的文天祥。他为元军所虏,如果他想活下去,屈膝投敌就行了,不但能活,而且还能有大官做最多是在身后被列入《贰臣传》,“身后是非谁管得”,管那么多干吗呀。
然而他却高赋《正气歌》,从容就义,留下英名万古传至今还在激励着我们的爱国热情。
通过上面举的一个小恶的例子和一个大善的例子,我们大概对大小善和大小恶能够得到一个笼统的概念了。
凡是对国家有利,对人民有利,对人类发展前途有利的事情就是大善,反之就是大恶。
凡是对处理人际关系有利,对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有利的事情可以称之为小善,反之就是小恶。
大小之间有时难以区别,这只不过是一个大体的轮廓而已。 大小善和大小恶有时候是有联系的。但是,一旦得逞,尝到甜头,又没被人发现,于是胆子越来越大,终至于一发而不可收拾,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悔之晚矣。
也有个别的识时务者,迷途知返,就是所谓浪子回头者,然而难矣哉! 我的希望很简单,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有为有不为。
一旦“为”错了,就毅然回头。
2001年2月23日 (完)

季羡林,字希逋、齐奘,1911年8月6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季羡林首先是一位学者,其次才是作家。他精通十二国语言,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与饶宗颐并称为“南饶北季”。2009年7月11日逝世,享年9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