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子女
教师子女同部委大院、军大院子女不可相提并论,更不能同日而语,因为层次不同,眼界不同,平台不同。我是教师子女,讲述我和我的那个年代深刻而苦涩的记忆,这是我一直想表达抒发的。
1970年后在东北吉林双辽的一所名叫“耕读小学”的学校里读书,校名也许寓意着一边耕地一边读书吧,那年代文盲大老粗很多,家庭不识字的氛围影响一代人的志向和发展。
也有醒悟开窍的多在劳动中感悟还是读书识文断字的好,就进校门开始读书识字了。很多入学晚就别提启蒙教育了,很多人是不认识字的,也许与商品匮乏的年代有关吧?贫苦的村民以生存为首要,也没有尊师重教的概念。冬天来了,也许一宿学校取暖的炉囱子丢了,窗户的玻璃被起走了,归根结底村民太贫苦了,现如今学校给这些东西很多人都不会要,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学校贵重财物是一座挂钟,每当父亲值宿都精心守护,就雨天值宿室屋顶漏雨,父亲把值宿室的炕席四角吊起来,用书皮油纸遮挡也坚守岗位,守护学校的财物。记事起,父亲值宿时常把我带在身边,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很多小孩都有尿炕的毛病,父亲值宿又很警醒,常常看书学俄文很少睡着,又担心我尿炕,常在香甜的梦境中把我叫起小解,这次沉睡中的我被叫醒站在炕边往地下一蹦,额头正磕在值宿室立的柱脚上,当时血流如注,父亲急中生智把学校冬季糊窗缝用的面粉,抓一把箍在我流血的伤口上,止住了流血,这虽是我幼时朦胧的记忆,现在想想还心有余悸,这柱脚表面又不很光滑,虽然好了伤疤,但五十多年留下的伤痕是可循可鉴的。

那年代的小孩太苦太缺营养了,馋得土都想舔两口,吃顿大米饭炖排骨就像过年一样,虽现在富足,但一穷二白的国情不能忘。应该珍惜今天更好的生活,时至今日人的胃口高吃啥都不香了,儿时玩伴同桌的万东就是营养不良,上课总是注意力不集中,一次读课文我时常觉得可笑,课文的题目是《小交通员》,内容是小交通员在执行任务中拣到个苹果,饥渴中的交通员想到没水喝的战友们,就带回来给战友吃,战友看着苹果咽着口水说:这个苹果给头缠纱布嘴唇干裂的伤员吃了吧!与此同时郭老师发现万东走神溜号,就叫万东同学起来接着读,万东慌乱捧书读起:这个苹果给我吃了吧!此时同学们哄堂大笑,郭老师文绉绉地说:你视而不见,听耳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也,把块粉笔头戳在万东唇边,同学们又是一阵哄堂大笑。万东同学也是教师子女,那年代的人们以生存为要,繁重的农活是那个年代生存的根本,无人知道读书的意义,为什么读书?更不知道读书能改变命运!我长大后感悟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更看到伟人周恩来回答老师的提问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当时那个年代教师子女没有的眼界和格局。
1978年是改革开放的元年,我刚上小学一年级,当时乡村小孩启蒙入学都很晚,学习成绩很少优秀的,日常主打劳作是:割草剜菜秋后拣地,夏秋打柴禾时常被马蜂蛰的头脸是包哭闹不止。学校当年劳动较多,时常半天读书半天劳动,冬季学生有拣粪的任务,取暖交炉柴学校是不烧煤的。学习环境差夏季校舍漏雨,冬季寒冷手脚生冻疮,学习环境差师资力量薄弱,我本人初中就读本乡农业中学。教师子女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更没有崭露头角的平台。
我的姐姐在缺失文化氛围的年代更是读书少,文化程度低。在成家找对象的年龄段高不成低不就,也感慨说:教师子女有什么好?地位低被人看不起!不如生产队长,库管员,大队干部子女,有相互推荐保送上大学有好前程,有换天改命的机会!父亲说:认命吧!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都不认读书只能是低层次的人认命吧!父亲又是墨守陈规的人,从不走后门拉关系不给组织添麻烦,父亲一生做老实人,说老实活办老实事,这曾是毛泽东时代的时尚名言,确成了父亲恪守一生的做人准则。

后来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政策不断向教育倾斜,要把大块蛋糕切给教育,教师子女考学可多加几分,允许退休接班,到父亲退休时取替了接班这一制度,但父亲在教学生涯中,工作热情不减总是乐此不疲,被上级评定高级教师职称。教师子女同大院子女的平台、资源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大院子女借改革开放的东风大刀阔斧地杀出一条血路,获得了更大的成功,普通的教师子女是有局限性的,人人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想承包荒山林地施展作用,想承包水塘水渠搞养殖,但成功绝非容易,只能感叹是:老子英雄儿好汉!!!
后来改革开放的成果红利惠及到每个人,老百姓过上红火的日子,城乡差别的缩短,教师子女人人自强自力、努力拼搏,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出人头地的多了起来,体制内有考公务员的,子承父业做教师工作的,很多紧跟时代步伐成为了企业精英、大国工匠的比比皆是,都在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作者简介
高安生,笔名平和,55岁,吉林双辽人,中共党员初中文化,酷爱写作。曾服役空军某部,现离京返乡护理八旬卧床老母,还心存梦想有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