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川抒怀》
作者: 永 昶
2023年10月7日早晨,我们摄影班全体学员在李东海老师带领下,从浓雾笼罩的固原乘中巴前往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启动“观层林尽染,赏六盘秋韵”摄影、短视频大赛采风活动。
我们的目标是泾源县小南川。
小南川距泾源县城南27公里,和甘肃平凉崆峒山接壤,这里醉人的正如人们所说的“四川没川,山东没山”一样,有着其独特的风景,步入沿沟涧二三亩一段长的溜沟滩,让我真切体会到了小南川不寻常的含蓄意境。
来到小南川入口纯实木制作的大门前,门楣上“胜境小南川”的大红字格外显眼,潺潺溪水之声萦绕耳廓。我们寻声而入,来到泾河小南川源流,两岸树木繁茂蔽日,无论是岸边还是水中,大小石头被翠绿的苔藓包裹,犹如一颗颗绿宝石。沿人工修建的赏景小道而上,溪水时而平缓如镜,像被秋景陶醉的倩女,静静聆听山林中百鸟婉转的歌声;时而犹如舞女抖动的一段洁白裙裾,在崖头向游人展示它优美的舞姿;时而又像一头猛兽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声咆哮而下……随着地势变化,展示着不同的姿态,引领着游人溯源而上,欲罢不能。一路云雾漫漫,山林时隐时现,影友们欢声笑语,谈笑风生,不知不觉,我们顺着蜿蜒崎岖的旅游专线爬山临峰,高眺远望,只见群峰相连,绿波荡漾,美景如画,让人陶醉。我聚精会神地欣赏着沿途秋色,唯恐漏掉一处美景。我生长在山区农村,对这里的美景只是听说,今日亲临现场,当看到这风景迷人的崇山峻岭时,山涧飘渺的云雾给人一种《西游记》里似神若仙的感觉。
我们进入小南川,攀坡、过桥、穿崖,一路欣赏着溪水曼妙的舞姿、优美迷人的歌声,追拍景致,赏石观崖,不知不觉已经到赏溪小道尽头,我们观赏琢磨着“泾水之源”美妙如花的篆字标记,欣赏着“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美景,不知不觉,已经下午四点了,这时听到有人喊:“今天咋没人说饿呀?”摄友们似从梦中惊醒,是啊,大家饱了眼福,“餐了秀色”,却忽视了肚子的感受。于是,有人取出了自备的干粮……
我们来到半山腰游客集会点,这才发现森林腹地的风光更美:青翠的油松,碧绿的毛竹,还有撑着粉红伞盖的山柳,镶嵌点缀着紫、红、黄、粉的灌木林中,那挺拔的白桦,高昂着骄傲的头,犹如威武的西北汉子;仰望金黄色的落叶松树冠,我羡慕着十多米高、笔直挺拔的树身,心想,按建造农村小康住宅中碗口粗的四米檩条来衡量,这一棵树就价值200多元,按三平米栽植一棵树计算,就小南川一处共计有多少棵树呢?那价值真不可估量,由此我真正体验到“靠山吃山”的说法。不过,在同行们的提示下,我又觉得自己有些“小农”意识,正是这眼前一望无尽的绿波,足下潮湿而绵软的植被,涵养了丰富的水源,保护了良好的环境,而且净化了空气,起到了保护水土流失的作用,这块风水宝地的价值真不是只言片语能够说清楚的,真正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是的,据资料显示,六盘山森林公园生长着787种植被,植被覆盖率为80%以上,它是西北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滴滴涧水汇成小南川和凉殿峡溪流,集成老龙潭主流,和泾源县大湾乡瓦亭河流出宁夏,汇集于甘肃平凉八里桥,形成了黄河二级支流渭河的第一大支流——泾河,流经甘肃、陕西,在西安市高陵区陈家滩注入渭河,形成了壮观的“泾渭分明”景象。
清乾隆年间,平凉知府胡纪谟考察了泾河沿岸,上书乾隆皇帝时表明:
无数飞泉大小珠,
老龙潭底储水壶;
汪洋千里无尘滓,
不到高陵不受污。
这就是古老著名的泾河情景。时代在变迁,泾河也在人们的”牵引”下与时俱进,造福人类。
泾河全长455.1公里,流域面积45421平方公里,为沿途农田灌溉起到重要作用。2016年泾河水截引、调蓄工程完工以后向北输送到固原市原州区、彭阳县、西吉县和中卫市的海原县,解决了这一区域110.8万城乡居民的饮水困难。在原有大面积森林覆盖的基础上,近几年在国家和当地政府支持,当地人民精心培植和护理下,造就了山清水秀、美如油画般的江南胜景,成为国家4A级旅游胜地。 六盘山是宁夏的南大门,也是西北大地上的一颗绿宝石,而小南川则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缩影!
“观层林尽染,赏六盘秋韵”。 拍拍照照已是日近西山,好像每个人都有种留恋忘返之意。我们踏着余晖,惬意地享受着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富有的财富满载而归。
2023年10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