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张纯如
——参观淮阴张纯如纪念馆有感
王业松
11月14日下午,淮安风和日丽,我参观了淮安市淮阴区张纯如纪念馆,实现了在北京几年的夙愿。
2017年4月7日开馆的张纯如纪念馆,位于淮安古淮河畔,布展面积1000平方米,以“不能忘却的纪念”为主题,是全国,乃至世界首家张纯如专题馆。该馆集缅怀、学习、研究、宣传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纪念馆。
纪念馆大门内的左侧是著名诗人赵恺的一首诗《张纯如》,其中有:“记录被屠杀者灵魂的书,站立是《墓志铭》,铺展是《安魂曲》......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的名句。 诗像一本书的导言,把参观者引入了纪念馆。
据张纯如回忆:南京大屠杀事件,是他在童年时期听父母讲述,但在她的整个童年,”南京大屠杀一直深藏于心,隐喻着一种无法言说的邪恶”。在上小学的张纯如,到美国当地公共图书馆,试图查找南京大屠杀的资料,但一无所获。幼小的张纯如想:“如父母所描述的那样,是人类历史上极其野蛮的暴行之一,那么为什么没有人就此写一本书呢?”1988年10月,张纯如产生了写作南京大屠杀的愿望。母亲也建议她写作此书。
从搜集资料到撰写成书,张纯如的创作过程充满艰辛。如纪念馆的解说词所示:“她一直穿行在暴行肆虐的地域中,被重重黑色迷障紧紧缠绕。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如恶魔一般压抑着张纯如,使她艰于呼吸,噩梦丛生”。拉贝和魏特林救助20万难民,且为历史提供了最有力的现场目击证言,以及友人家人的支持给了她的希望。
民族之殇,南京大屠杀之残忍,日军令人发指的兽行,震惊了张纯如。日军南京大屠杀是一场赶尽杀绝的暴行,仅南京一座城市被屠杀的人数就超过一些欧洲国家在整个二战期间的平民伤亡总数。
张纯如认为,“忘记历史只会增加人权被侵害和种族屠杀的可能性。因为这种遗忘让有些人以为,他们可以在谋杀之后逍遥法外,不会因自己的行为而被后人审判”。张纯如说:“正是这种道义上的责任和义愤促使我写下了我的第二本——《南京大屠杀》”。她要使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深入大众的意识中,保证此种暴行不再发生。
纪念馆中有一段张纯如肯切的话,让参观者敬佩:”假如日本政府不好好反省过去战争罪行,将来他们的历史就会和他们的前辈一样的肮脏。我们不去责怪这一代的人民因为他们 祖先做了什么坏事。但是我们会责怪他们不承认他们的祖先做的坏事”。这是一段感动天地的话,是一段让当今日本人羞愧又知恩的话。
魔鬼怕见光,阴谋怕露馅,罪行怕被揭露,《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发行后,日本媒体和激进分子抓住一切机会对张纯如进行文字攻击。1998年——1999年,当张纯如积极推介《南京大屠杀》一书时,她收到了许多恐吓信,日本许多知名政客、学者和工业界领袖歪曲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为了彰显正义,重塑民族尊严,张纯如到处奔走,积极演讲、辩论。
张纯如是人权斗士,是正义的宣传者,是真理的捍卫者。虽然说,事实永远是事实,真理永远是真理,但真理不应沉默,真理需要发声。张纯如写《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就是为了让南京大屠杀不被遗忘,就是向世界发声。淮阴创办张纯如纪念馆,就是向世界发声,向世界展示真理,向世界倾诉日军滔天罪行。
张纯如纪念馆的主题是“不能忘却的纪念,是对被日军屠杀三十万亡灵的纪念,是对向世界诉说真相、真理的张纯如的纪念。纪念馆已成了全世界纪念张纯如的新平台、爱国主义教育新阵地、世界华人华侨文化交流窗口。
张纯如为什么值得世人纪念?是因为她1997年写了《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她为揭露日军二战罪行提供了铁证,终结了“人类思想上的第二次大屠杀”。在西方世界引起了极大影响。张纯如被请入白宫,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接见。
张纯如为什么值得世人纪念?是因为有她面对日军暴行的探查勇气和追求公道正义的艰辛努力,在正义缺席的时刻,他用绚烂的生命照亮了黑暗的历史角落,她就是英雄。为了彰显历史正义,重塑民族尊严,她四处奔走采访。积极演讲,与日本大使公开论战,他就是捍卫人权的斗士。
张纯如为什么值得世人纪念?是因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任务的需要。我们需要用张纯如的为真理而献出生命的精神。张纯如希望人们“志存高远,不要限制住你的目光,永远不要放弃你的梦想或理想”。
2021年5月,我读了《南京浩劫——被遗忘的大屠杀》之后,我被震撼,我被感动,我以笔当枪,我要与张纯如并肩作战,我写了《正义不应沉默》读后感。我在文中提醒国人思考:一个国不足中国的二十五分之一,人口不足中国的六分之一的日本,当时为什么能轻易入侵中国?我提醒国人:从张纯如的书中可以看到的真理:有国才有家,国亡家必破,家破人必亡。所以,我呼吁国人爱我中华,复兴中华,使祖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张纯如纪念馆已经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的纪念活动,开展了实体课堂、主题讲座等教育活动2000余场,发放纪念馆宣传册页10万余份。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江苏省中华文化海外文化交流基地”、淮安市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等各类基地。
张纯如江苏淮阴区人。张纯如祖父张乃藩,1930年南京中央大学毕业,抗日前任江苏宿迁县长,太仓县长。父亲张绍进,台湾大学物理系“理工科状元”,1962年赴美国哈佛大学深造,美国伊力诺依大学教授。张纯如是淮阴人的骄傲,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们要用乡土文化教育人民为中华复兴而奋斗。
张纯如还活着,因为她的作品还活着;张纯如还活着,因为淮安人民在纪念她,14亿中国人民在纪念她,全世界愛好和平、伸张正义、追求真理、崇尚英雄的人民在纪念她。
2023年11月15日作者王业松简介
王业松,男,1934年⽣,汉族,江苏省泗阳县⼈。南京⼤学中⽂系毕业。曾在国务院外事办公室任助理,在公安部外事局和教育局任处、局⻓,并兼任《公安教育》编委主任。现为中国散⽂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多次在《⼈⺠⽇报》《⼈⺠论坛》⽹、《中华英才》半⽉刋、《亚洲财富国际交流》⽉刊,以及南⾮出版发⾏的《⾮洲时报》等报刊发表⽂章。已经岀版《呼应》等九卷散⽂集,计300万字。其中《⾬中送魏巍》、《我送荣毅仁副主席回家》和《我在中南海⼯作期间花絮》等散⽂在社会上⼴为流传。作者年已九旬,但仍在为时代发声。读者可从中听到⼈⺠的呼声,看到国家发展的脚步,感受到时代的脉搏。2023年,荣获联合国文化荣誉最高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