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颗红心献教育
——记太白梁乡吕家塬小学校长路通
耿志平 段广亭(甘肃)

甘肃省庆城县太白梁乡吕家塬小学坐落在大山中,有人调侃睁开眼看到的除了山还是山。

当附近的村民还在热炕上呼呼大睡的时候,天还没有亮,路通就已经起床了,冒着凌晨的严寒,去教室后面拿上劈好的木材和煤炭去二年级教室生着火炉,再去其它各教室生着火。这样其他年青教师起床了,他把所有年级的火炉都生着了。等到孩子们陆续来到教室,房子里已经很暖和了。一双双冻得生疼的手和脸立马感到了温暖。

路通,1979年出生,1998年7月毕业于兰州石油化工学校有机专业。参加工作后,又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庆阳电大函授小学教育专业学习三年。学历从中专升成了专科,他觉着文凭不够高,继续边工作边学习,2016年三月至2018年7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网络研修学习,完成了专升本文凭。有人不理解,说不就是教小学吗?专科文凭绰绰有余,何必要那么拼?路通笑着说:“当年没考上大学是很大的遗憾,如今终于如愿以偿,弥补了多年的缺憾。”
路通在担任太白梁高山小学校长时,秋季开学,恰逢下雨,为了不影响学生准时开课,他和其他老师冒雨赤脚淌过大黑河,肩扛着新书徒步十公里,及时把课本和作业本发到学生手里,学生和家长深受感动。

山区学校受地理条件限制,取暖煤不能及时供应,冬季供暖是个大问题。看着瑟瑟发抖的学生,路通心急如焚。他和周围群众商量,张家拿劈柴,李家拿煤炭,众人拾柴火焰高,很快这一棘手问题得到解决。他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轻松笑容。
在一般人看来,小学校长都是生活顺风顺水,带点威风的“孩子王”。岂不知路通的生活并不如意,2010年春天,为了补贴家用(他一个人挣工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妻子丢下不到一岁的小儿子外出打工,不得已,他只能抱着孩子给学生上课。多亏学生家长的善解人意,没人阻拦,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谁知天有不测风云,2011年冬天的一场感冒,让路通得了中风,口歪眼斜,涎水直流。为了不耽误学生功课,他仅仅只住了两周院,强烈要求出院回学校教书,因此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留下了中风后遗症,五官变形,成了永远的缺陷。有人表示不理解,说学校又不是你一个人,让别的老师多代点课不就行了,他说每个人都很忙,不能给别的老师增加负担。在什么时候他想的永远都是别人和学生,唯独忽略了自己。路通还是一个孝顺的儿子,2016年,母亲年迈体弱多病,家里没有人照顾,他考虑再三,把母亲接到学校一边伺候一边工作,深深感染了周围的人。为大家树立了百善孝为先的榜样。

山区的小学条件落后,校园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路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6年他放弃了暑假休息的时间,多方沟通联系,配合驻村工作队,扩建、硬化了学校的操场和校园;把教室和办公室的墙壁进行了粉刷并吊了顶,增添了办公设施和体育器材。住在学校忙的不亦乐乎,开学时,校园面貌已焕然一新,老师和学生们欣喜不已。
学生的家庭条件参差不齐,为了减少学生的攀比心理。路通千方百计费尽口舌,向市财政局争取资金,为在校的学生每人定制了一套校服,增添了单人课桌椅五十套。为老师新建了十五平米的浴池,解决了老师无处洗澡的困难。他还带领全校师生给孤寡老人打扫卫生,给学校附近的老人送饭,争取了爱心企业和团队的救助金,为七名家庭贫困的学生解决了困难,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

六一儿童节是每个孩子的重要节日,为了让孩子过一个有意义的节日,他积极联系把城里的舞蹈队师生邀请到学校,进行示范交流表演,还把戏曲带进了校园。极大的丰富了师生的校园生活,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了美好的环境。
路通真正的把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做到了极致。处处都显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二十年前,他怀着改变家乡落后教育的梦想,步入乡村教育的讲坛。如今二十四年过去了,他依然耕耘在这块沃土上,用“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一棵草去”的奉献精神,埋头苦干,默默耕耘。把火热的心和无尽的爱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学校有他是学校的大幸,孩子有他是孩子们的幸福。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路通的育人之路,也收获了很多业绩和荣誉。

他的论文《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2016年发表在《考试周刊》第63期,同时也获得了庆城县优秀论文一等奖,庆阳市优秀论文二等奖。还有好多的论文对教育提出了意见和看法,成了同行学习的借鉴和典范。

2016年太白梁乡委员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6年3月被庆城县委、政府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2017年年9月被庆阳市委、市人民政府评为“模范班主任”;2019年9月被甘肃省教育厅评为“甘肃省农村骨干教师”;2019学年、2020学年、2021学年所在的吴家岔小学、吕家塬被太白梁乡党委、政府评为“先进教育先进集体”,个人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和模范教师”。2023年3月被太白梁乡党委、政府评为“乡村教育振兴工作先进个人”。

这么多的荣誉,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得来的。正是他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爱校如家,把孩子放在首位,不让一个适龄儿童辍学,一心一意扑在在教育事业上,关心孩子的成长,让他们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

岁月在路通的脸上留下了比同龄人深的印痕,二十多年的日日夜夜,坚守在偏远的山区小学,甘当“孩子王”,把青春奉献给了山区教育。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你的付出会有回报的,再过若干年,你教过的学生就会接过教鞭,也成为一个有担当有爱心的人民教师,步你的后尘,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作者简介:耿志平,七零后,原籍甘肃镇原人,定居黄河象故乡合水,爱好读书写作,有文章在《九天文学》杂志和公众平台发表,都市头条实力作者,数十篇作品被都市红榜和热点精华推荐收录。写作出道不到半年,以文章朴实多彩受到读者关注,被都市头条认证为编辑,成为网红作者之一。

段广亭,甘肃省镇原县人,曾任乡村干部,后在杂志社为记者,记者站任职多年,先后在中央和省市级报刊发表各类文章近万篇,文章朴实无华,接近地气,很受读者品味。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副社长、认证编辑,《九天文学》杂志编委,《定远文学》编委,《祁连文学》特约作家,热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