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四篇 宪 问
本篇共 44章,围绕从政的操守和品格,讨论了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
从政的节操
【原文14·1】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原宪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中比较有名的人物。孔子去世后,他一直隐居民间,过着游侠剑客式的生活,据说为人豪爽仗义,不拘小节,司马迁在《史记·游侠列传》中提到过他。“谷”这里指俸禄。这一章说,原宪问孔子,什么样的行为是可耻的?孔子回答说,如果你是从政者,是朝廷官员(国家公务员),那么,在国家政治清明,各项事业都在正常轨道上运行时,你享受国家的俸禄;在国家政治昏暗、各项事业混乱,民不聊生之时,你还做官享受荣华富贵,这就是可耻的!
这就告诉原宪,从政一是要有社会责任感,要对得起国家给你的俸禄,不能浑浑噩噩,只当官,不管事,不为国家社会尽你应尽的责任;二是要有政治骨气,不能为了“五斗米”放弃原则,丧失立场。
原宪又问:“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克”本意是“攻克、战胜”的意思,这里指争强好胜;“伐”即自负、自夸,自高自大;“怨”即怨恨、怨天尤人;“欲”即欲望、贪婪。宪问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争强好胜、自高自傲、怨忿、贪婪”这四种表现,是不是就可以算是仁人君子了?
孔子说,能做到这样可以说是难能可贵了,至于是不是仁人,我就不知道了!意思是仅凭这四种表现,还不能说其达到了仁的境界。

【原文14·2】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这一章讲“器量”,即人的抱负和志向。怀,留恋的意思,居,即居所。孔子说,一个读书人,如果只留恋安逸舒适的家庭生活,胸无大志,没有兼济天下的雄心和志向,就不能称之为士。
【原文14·3】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这一章讲政治品格和操守。危,端庄正直,孙,通“逊”,谦逊。谨慎。说,在政治清明,社会安宁的政治坏境中,要做到正言正行,在政治昏暗,社会动荡时,要正行言谨、谦逊。这就是说,一个政治品行成熟的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政治坏境中,首先做到言行正直,洁身自好,以正立威。既不妄言乱说,不负责任,始终走端行正,不贪赃枉法,不同流合污,又言语谦逊和顺,讲究策略,含蓄委婉,不咄咄逼人,规避因言辞不当而招惹是非,引火烧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