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东崂微视音画】“合成推理的谬误”与农业创收‖作者 敬 伟 德
【东崂微视音画】“合成推理的谬误”与农业创收‖作者 敬 伟 德
精华
热点
23-11-22 10:26
14094
阅读
关注
视频由作者提供↓
“合成推理的谬误”与农业创收
作者 敬 伟 德
在历史上的历朝历代到至今,为什么穷的人多数是在农村,穷的人多数也是农民。为什么农民总难摆脱“穷”的命运?其实西方经济学家萨谬尔森早就找到了根源。
在西方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的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原则——“合成推理的谬误”。其具体的定义是:“由于某一原因而对个体说来是对的,便据此而认为对整体说来也是对的,这就是合成推理的谬误。”
“合成推理谬误原则”其精髓是:对于个人说来是对的东西,对整个社会说来并不总是对的。反之,对于大家说来是对的东西,对任何个人说来可能是十分错误的。
“合成推理谬误”可以说在我们经济工作中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农村,我们的农民兄弟,农业欠收了没饭吃,农业丰收了,谷“溅”伤农,受伤害的仍然是他们,大多数农民始终是穷。
中国农村“穷”的根本症结,就是典型的“萨缪尔森”经济学中的“合成推理谬误”现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快速发展的今天,农业发展问题,在政策扶持之下,谈几点思考意见。
学习“萨缪尔森”经济学。要知道,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但是多数地域是属于农村;我国人口众多,但是多数是农民。要解决农民穷的问题,首先是要解决好农业结构问题。现在在我们大多数乡村,农村经济单一仍是我们贫困的主要原因。特别是一些边远山区,“种一遍坡,收一箩锅”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自然资源优势、地理环境优势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在一些地区,虽然林果业发展起来了,但由于结构单一,经济收入只吊“死”在一棵树上,其结果是农、林、牧丰收了,但经济还是欠收,农民失信政府,人为地造成“谷溅”伤农。特别是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发展的今天,我们的决策者,一定要把眼光放得远一点,在发展农村经济问题上,要走出单一种粮的误区,根据各地优势,一县一策、一乡一策、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又特别是山区,眼睛要“盯”在山上,在“山”字上下功夫;或种树,或种果,或养牧或培植药材等,合理调整结构,使经济健康发展。
学习“萨缪尔森”经济学,国情要求我们还要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在计划经济时期,“庭院经济”曾作为资本主义尾巴被割除,然而,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许多企业特别是沿海地区,个体企业几乎都是从“庭院”式发展起来的。它的优点是:范围小、资金投入少;发展快、便于积累资金;充分利用了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了空闲土地和房屋空间;亦工亦农,转向容易,不易亏本。
发展“庭院经济”,应因地制宜,从各地实际出发,扬长避短。
学好萨缪尔森经济学,最根本的还必须要计算投入产出,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农业方面,只有科技投入才能满足这个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农村潜力巨大。现在我国的大部分农村,农业收成和经济发展的快慢还主要取决于老天爷的“恩惠”,今后,一定要花大力气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过分依赖。如良种推广,科学养、种、植,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另一方面,进行农业和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现在我们大部分农村,生产什么卖什么,这实质上和我们卖资源没有什么两样。如遇老天爷给予合作,景况会稍好一些。如果老天作崇,日子就难过。在我们这样的农业大国,十年九灾是常事。如果一味依靠大自然,一味依靠卖初级产品,要想加快经济发展致富是不可能的。一个地区,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综合发展,才能发挥优势,特别是科技方面,要尽力引进先进技术,引进先进经验,引进先进人才、开发农业新产品,走科技兴农之路,开发国际市场。
学习萨缪尔森经济学,我们还要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目前,制约我们农村特别是山区经济发展的还有一条——“流通”问题。在大部分乡村,由于交通不便,一家一户,许多农副产品分散在各个家庭,许多农民手里也有物产可卖,但由于各自数量少,又无集镇收购加工,结果造成大量资源浪费掉了,农民手里有“金”也变不成钱。从今后经济形势和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要求来看,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也势在必行。如何发展呢?笔者认为,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先要制定出适合本地的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找准地方经济的发展点,合理布局,循序渐进,特别是在发展方向上,要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为主要方向,兼顾农村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学习萨缪尔森经济学,我们还要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带动其他事业。任何一个地区,既有劣势,但必然也有优势,我们一定要抓住优势,创出“名牌”和特色,使其带动一方经济。如云南的茶叶、花卉;山东的蔬菜、水果;陕西的小米、高粱;广西海南的大米等等。各地先创出各地的“名牌”,然后向“规模”进军,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
总之,治理“穷”字的关键是要治在“穷根”上。
敬伟德简介,男,汉族,大学数学系本科,理学学士。云南地方史专家,研究员,麒麟读书会副会长,麒麟读书会作家联盟副主席。
曾在《人民日报》、《团结报》、《云南日报》等全国约50多家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约300多万字;并有《风雨滇缅路》等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等刊物获奖。本人主要的著作有:《边陲漫记》、《滇西岁月》等。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3392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