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林日记
不一样的心情
周玉林
11月13日
早晨,看到二个平台,在该天都编发了我的新作。
清江浦人家,推出的是忆旧散文: 小街街尾有家好玩的工厂。
清江文学,在都市头条上,推出的是小小说: 一束玫瑰花。
一见到双文与读者分享,真的很开心。并在第一时间发上了朋友圈,让更多的朋友们共同分享我的开心。
小小说是我处女作王小亮的故事三步曲之一。其一是《惩罚》;其二是《周末去看房》;其三是今天的《一束玫瑰花》。
孔老师给“一束玫瑰花”的留言是:
这世上的亲人只有一种,那就是关心你、心疼你的人,
不管和你有没有血缘关系,都是你的亲人,反之亦然。
他在群里说道:
一位老友的小小说,把老年 爱情(送一束玫瑰给老妻)写得美好而又不失浪漫,不知是自己的“计划”呢,还是个人的“总结”。我希望,这种迟到的“浪漫”,不仅仅是小说(内心的虚幻想法),更应该是现实(外化的具体行动)。
我想:我们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是茶壶里煮饺子,一切都在肚子里,实实在在的。没有条件搞浪漫。
不过,现在脸皮厚了,可以当众献花,说“我爱你”。心理素质,提高了,跟上上层人圈子了。
说到底,因为我们都是劳苦大众,最底层的人,下馆子、买花,感到是奢侈,并且是浪费(时间、金钱)。而且,最主要的是没有那个空。我们是属鸡子的,不刨就觅不到食。
后来孔老师在微信中又说: 嘴上说不让买,但如果真的买了,心里不知要乐多少天。[呲牙] (指老婆的)
是的,一边唠唠叨叨怨你,一边心里乐开怀,这就是过日子的小女人。
在“一束玫瑰花”的读者留言里,见到了石老哥的留言。我回复了: 感谢石老的分享!然而,好友司马兄看到文后的留言,指出我的不对之处: 玉林回复石凤阁的话有些欠妥。不宜称呼石老。而是应该称呼石书记。老年人最讨厌的就是别人喊他“老”。
司马兄是结识的一位兄弟,对人一腔热忱,对过错毫不留情,必定会告诉你。而且讲出一个所以然来。像这样肝胆相照的人,能遇到真乃是福缘。
其实,称呼“石老”,是我出自内心的尊敬,而非是指岁数。讲述不明,产生了误会。这虽是小节,但应记住。尊敬人,就应考虑他人的感受。
现在最大的愿望,争取两年时间内,把小街的记忆,集结成册,正规地出版,让小街的风土人情、街坊邻里的故事,留存下去。
这也许是一辈子的有意义事情。 定当努力。
要是再有精力,有岁月的话,继续习作散文,小小说,打实基础。要能活到80岁,愿望能写出一本长篇小说。
别的不作妄想,余生还想练习萨克斯,和老婆一起游玩,平平凡凡了却晚年。
再有,就是和朋友们,老同学喝一喝小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