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行信记:
“锯齿崖”上的秋
信义庄
“刺愣愣,拉大锯,姥姥门前唱大戏……”。一说到锯,耳边总会响起这熟悉的儿歌,脑海里总会浮现出父辈拉锯解板的场景。
那明晃晃、亮晶晶,尖利的锯齿啊。
“周末有空吗?我们去青州锯齿崖赏秋!”队长电话征询我的意见。锯齿崖?没听说过,无非像“锯齿”一样的山崖吧,这样的山崖,估计土都没多少,鸟都不愿落,赏秋,有啥看头?“不去,坚决不去!”“中午下山在庙子吃全羊”。什么、什么吃全羊?这里的全羊太好吃了!二十多年没吃过了。“有全羊吃就去。”队长听吧,嘿嘿一笑,随后自言自语地说到:群里怎么这么多吃货。
晨起六点集结,七点上济青高速中线,在梦幻般的晨光里,一路狂奔,一路欢笑。八点二十分,下高速,来到“鲁中川藏线”上的青州庙子乡。沿山间公路缓缓前行,两旁群山巍峨,秋色宜人,众驴不停地啧啧赞叹。这“齐鲁画乡”,真非浪得虚名!看两旁山水景色俊秀,旷野斑斓多彩,车辆行驶缓慢,有那心急的驴友,忍不住提议,“队长,我们就近下车吧,反正是赏秋,那锯齿崖的秋,比这还能好看多少?”队长沉吟片刻,微微一笑,说到:“你看这一路有下车的吗?“相信吧,锯齿崖”的秋肯定胜过此处”。
八点五十七分,左冲右突,终于来到“上仁和村”南的“锯齿崖”下。众驴迅即下车,整理行装,沿驴道急急攀行。
不知是“锯齿崖”成就了红叶,还是红叶渲染了“锯齿崖”,这处名不经传的山景,如今竟名声大噪,成了众多驴友的打卡地,远近闻名的红叶观赏地。弯弯曲曲狭窄的登山驴道上,上上下下的各色人等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攀行不到十分钟,驴道就出现了严重拥堵,见状,我与驴友老李趁机脱离主道,拐往一条不知通往何处的僻静小路探索。小路背阴,两旁芦苇轻拂,红叶灿烂;青翠的山林中,一大片金黄色的白杨,在阳光照射下耀眼夺目,令人心旷神怡。回归主道继续攀行,驴道仍然十分拥挤,其间驻足让行下山驴友时,巧遇一登顶拍完视频下崖的哥们,聊起崖上景色,手舞足蹈,眉开眼笑,只把我等众驴鼓噪的恨不得一步上崖。

这“锯齿崖”伫立山顶,据说十分险峻,来时看抖音更是令人恐怖。但从上下的人群来看,既有七十多的老头、老太,也有学龄前的儿童,难道这“锯齿崖”徒有虚名。管它哪,上去再说。好奇,驱使我等众驴,全然忘却了攀爬的危险及路上的风景,眼睛只盯着脚下的路面,心中只想着快快到达崖顶。

“快看、快看,这红叶太美了。”走在前面的“花婆婆”突然大声喊了起来。气喘吁吁的我,赶紧提速攀行。上到一处能够立足的缓坡,抬眼观望眼前景色,整个人瞬间如被电击一般,痴痴地好一阵才回过神来。有个词叫“红的发紫”,本来是用来形容某人极受信任、重视,如日中天的意思,但此刻,拿来形容眼前的红叶却是最直观、最贴切、最恰当的了。看过诸多的红叶,多数是一片树叶斑斓多姿,一树叶片五彩缤纷,但像眼前这棵黄栌,满树叶片,一片不拉,片片红的发紫,却是头遭遇见。这得需要何等的温度、阳光的巧合啊!大自然真是神奇,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株黄栌高约五米,树冠就像美丽的少妇,妩媚动人,婀娜多姿,虽处山野悬崖缝隙之中,却更显风情万种。此刻,柔柔的晨光洒过,树顶叶片紫中闪亮,熠熠生辉,在翠绿色山林的映衬下,令人沉醉不能自拔。“大家一起合个影吧”。队长一声呼唤,众驴方才从陶醉中清醒过来,纷纷寻找着合适位置,在此起彼伏的“茄子”声中,留下了快乐靓丽的倩影。

继续前行,路旁红叶渐行渐多,九点半左右,攀上一处斜坡,眼前豁然开朗,满目红叶。羊肠般的小路,在红叶的掩映下,曲曲弯弯伸向前方,让人不由自主吟唱起“一条小路弯弯曲曲细又长……”。如此美妙之景,焉有不留念之理。疾步前行,迅速跑到小路前段,寻一合适位置,打开相机录像功能,欣喜地等待众驴友的到来。先是“老吴” ,之后“立奕”、“小燕”“花婆婆”等依次进入镜头,看到大家满面笑容,踏着轻快的步伐,由远而近从红叶林中款款钻出,招手致意的那刻,心都醉了。这驴行,真的是健身养心啊!

此处海拔七百四十多米,距崖顶仅有一步之遥。五十多平方不规则的台地上,长满了大小高低不一的黄栌。这些黄栌,由于光照充分,所处位置昼夜温差较大,叶片大多已经变黄变红,煞是好看。但你仔细观察,每一棵,每一叶,其色彩都是不同的。有的树一树金黄,有的树红艳欲滴;有的树梢叶片灿烂,树中叶片金黄,接近树根的部分,却还青翠欲滴。“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就是那小小一枚叶片,有的竟也五彩斑斓。那红、那黄、那绿,细细咂摸,也有嫣红、紫红、浅红、深红、黄红、淡黄、明黄、金黄、青绿、墨绿、草绿等等的差异。大自然就是这样奇妙,差异也许就是自然的本质,整齐划一的风景,很快就会让人视觉疲劳,厌倦乏味的。
登顶的心切,容不得众驴在此盘桓,最好的风景永远在路上,众驴小息片刻,补充点能量,旋即向崖顶奔去。

一段十几米陡峭的小路,借助路边的黄栌和杂草灌木,很快轻松攀到崖顶。站立在海拔779米崖顶的那刻,放眼望去,眼前风光,让人目瞪口呆,看身边驴友,也是个个满脸惊讶,随之就是不停地用相机去记录,唯恐有所遗漏,留下遗憾。

我们是从“锯齿崖”西面上崖的,此时正是逆光,蓝天下,刺眼的阳光照射下来,让眼前的景色如梦如幻,迷离朦胧。那崖上锯齿样的岩石阴暗分明,光亮的一面银光闪闪,其上游客,似乎个个笼罩在太阳的光环之下,光彩照人。有四位女士穿着红色纱裙,在一块高高的锯齿样岩石上拍照,其通红通红的纱裙,飘飘欲仙的姿态,犹如仙女下凡。不知是本能还是受人刺激的原因,群里有位男驴,竟也学这几位美女,爬上锯齿开始表演,但战战兢兢的样子,实在令人不敢恭维。离那“锯齿”尚远,不能立即爬上一展风采,那就就近玩一把惊险。群里登山女汉子“小燕”,出名的“贼大胆”,此时,竟一步跨到崖边,双腿凌空,坐在一块凸出崖边的巨石上,玩起了凌空钓鱼的游戏,让人看的心惊肉跳。而其却是一脸的风轻云淡。

红叶之景,看过很多,但这“锯齿崖”红叶,不得不说,确有许多非凡之处。
在那大多宽不过半米,锯齿样的岩石间上上下下,体验如猿猴般攀爬跳跃前行,是何等的美妙;战战兢兢站在“锯齿”之上,居高临下欣赏斑斓的秋色,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又是何等的愉悦。每一个“锯齿”的上下或绕过,都是一次严峻的身心考验,有两个高高的锯齿,大多人都是从下绕过,只有极少数勇敢的冒险者,方敢站立其上,笑傲众驴。吾虽不恐高,然面对如此险要之地,自是退避三舍。一行十几人,也只有“老李”、“小燕”、“花婆婆”三人,潇洒自如地站在其上,替众驴实实在在,体验了一把挑战和超越的自豪。群里还有一位,应该也算爬上了其中一处高高的锯齿,但远远望去,似乎腰都没有站直,就急急溜了下来。这“锯齿崖”据说几乎年年都会发生事故,但尽管如此,每年仍有无数人前来攀登,也许这就是登山的魅力,这就是“锯齿崖”的魅力吧。

“锯齿崖”上的秋是立体的、多彩的,站在其上, 伸手可及五彩的金秋。崖顶锯齿两侧,长满各色的灌木、乔木,深红、橙黄的黄栌把秋的色彩绚烂到了极致,每一枚叶片,似乎都在争先恐后向你传递秋的信息,表达着秋的问候。在这黄栌为主的秋色中,突然发现有一片红叶,十分地异样。探身崖边观察,欣喜发现,这处红叶竟是少见的“黄楝树”。那长长细细柳叶状的叶片,紫红紫红,在这一山的红叶中别具风采,耐人咀嚼。跳跃几处锯齿,轻抚几株叶片金黄叫不上名字的灌木,踏上一段几米的平坦小路,突然发现,在满目的红叶中,竟有一棵叶片碧绿碧绿的栎树,好像对秋的到来浑然不知,无动于衷,不禁令人无限遐思,心底涌上丝丝的暖意。今年的秋,看来一定会驻留许久许久。

眼前的秋是俏丽迷人的,远山的秋则是寥廓壮观的。站立崖顶,眺望四周群山万壑,那“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喜悦豪迈之情油然而生。李可染先生的代表作“万山红遍”描绘的壮丽景观,与这有何二致?如果说有差别,那就是这周边的山野更雄伟、更壮观、更俊美。单说与这“锯齿崖”遥遥相对的南面群山吧!山峦连绵,沟壑起伏,其上黄栌、白杨、柏树相互交织,远远望去,就像一块天然织就的五彩锦缎,靓丽无比。

“锯齿崖”的狭小和游客的众多,容不得长久停留,即使万般不舍,你也得随着人流不由自主地挪动。经过近一个半小时驴行,在兴奋、提心吊胆及心满意足中,众驴终于顺利越过“锯齿崖”,上到了本次驴行的最高点,海拔860米的一处垒有石塔的高地。队长站立塔旁,手挥登山杖,指着南面群山,潇洒地说到:“锯齿崖”已被我们踏在脚下,时间不早了,该下崖了。看到对面的山体吗?我们就从其中第二个山头下山,大家休息片刻,我们就此南下西行。
是啊,早该下山了,否则中午怎能吃上美味的“全羊”。
在“全羊”的诱惑下,众驴歇息不足十分钟,就起步下行。这下山,说是下,谁知大半的行程,竟是上。先是沿南面山坡,在杂草灌木中寻觅驴道,在近乎垂直的小路上,抓杂草,拽树枝,出出溜溜一路滑行。下到一处垭口,驻足回望峡谷秋色,半山斑斓半山绿的奇景,令人好生激动。垭口处悬崖边几株灌木,叶片黄绿相间,阳光下,其上金黄色透明的果实、弯弯曲曲毛绒绒的丝线,把金秋诠释的如童话般温暖可爱。来不及细细品赏,众驴即向第一个山头进发,登上山顶,瞅一眼前面不高的山头,想象着很快就会下山吃上全羊,众驴不停歇继续前行。急行军四十分钟左右,终于来到计划中下山的位置,但此时无论如何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下山能走的线路了。无奈之下,队长只好指挥大家沿山脊继续西行,在征服一个又一个的山头中,寻找着最佳的下山线路。

沿山脊西行,不曾想,却给了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欣赏“锯齿崖”的机会。此处山脊与“锯齿崖”两两相对,站在山脊回望,那“锯齿崖”,在背后草灰色大山的映衬下,更显陡峭险峻,洪波涌动,壮丽恢宏。这就是我们刚刚征服的“锯齿崖”,这就是“锯齿崖”烂漫的金秋,真是令人赞叹。

登山,没有比回望或眺望更荡人心魄的了,无数人喜欢登山,我想可能这就是最大的诱因。
这山脊之上,其中一个小山头竟也烂漫旖旎,秋意浓浓。一片黄栌高大茂密,穿行其下,咔咔的落叶声,秋是那样的真实;微风不燥,树下几株山菊,淡淡幽香随风飘荡,沁人心脾;杂草灌木中,几只蝈蝈,婉转歌吟,宛若天籁,忽高忽低,此起彼伏,一时让人恍若隔世。
也许是责任,也许是诱惑,下行的队伍不知不觉中拉开了距离。我与队长几个还在第五个小山头徘徊,而老李率领的先锋队,早已没了影子。一路向西,“总能找到下山的线路”。无人怀疑队长的正确,众驴向西的步伐坚定不移。下午一点左右,当我与队长登上第九个小山头,站在一片青翠的柏林旁,向下俯视的时候,终于发现了远在一公里之外的“先锋队”。此时,只见他们正悠闲地翘着腿,躺在一片平坦的草地上闭目养神。其旁,下山的小路及山下的村庄清晰可见。
“锯齿崖”,再见了!依依不舍再次回望一眼,快速地向山下奔去。队长说:他已经闻到羊汤的味道了。
望山跑死马。看山下村庄,目测也就两公里,但碎石满布的小路,让人走的胆颤心惊;山腰间,一棵棵硕果累累的柿子树,满目橙黄;紫红、金黄的黄栌,虽稀疏,但粗壮高大的超出想象;一块块奇异的岩石,令人遐思。穿过悠悠的小河,迎着盛开的牵牛花踏入村庄的时刻,已是下午两点。

“吃全羊在哪?”,队长的问询说出了大家的心声,队伍中一头老驴,那哈喇子都已流了出来。再不吃上全羊,估计忍不住就要造反了。但事情就是这样,有时你越想得到的东西,却越是轻易不能得到。老家“庙子”的老李,不好意思地说到:没想到在这里下山,我把吃全羊的地方定在“北崖村”了。那还说啥,赶紧走呗!一行人迅即行动,终于在两点四十分一饱口福,了却心愿。
有人说,秋是多彩的;有人说,秋是寂寥的……。其实,秋,就在你的眼里,在你的心里。你有什么样的眼光,什么样的心情,就有什么样的秋天。
一年好景君需记,最是赤橙黄绿时。朋友,放下心中的羁绊,让我们一起走近旷野,去听、去闻、去看、去品、去触摸、去领略秋的风采吧!
旷野里什么也没有,旷野里又什么都有!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军旅大校书法家书法宋忠厚独家销售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