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赵恺,祖籍山东,出生重庆,毕业于南京晓庄师范后在苏北淮阴生活至今。
创作以诗歌为主,兼及散文、小说。诗作《我爱》(1980年发表)、《第五十七个黎明》(1981年发表)分别获中国作家协会(1981年)及《诗刊》(1982年)一等奖。《走向青铜》(1985年发表)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艾青杯”全国文学艺术一等奖第一名(1987年)。诗歌《我爱》、《第五十七个黎明》、小说《木笛》、散文《军刀》等作品分别被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1985年)、大、中、小学教科书及多种文学选本、辞典,并被多种外文译介。
出版作品有诗集《我爱》(1983年)、《赵恺诗选》(1985年)、长诗《周恩来》(1998年)、散文集《诗雕》(2000年)、《赵恺两卷集:诗雕公园.木笛》(2006年)、诗集《共命鸟》(2016年)等。
参加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菲律宾、台湾、新家坡。
2006年出席华沙第34届国际诗人节。
2008年出席以色列为庆祝建国60周年举办的第9届国际诗会,获得诗会颁发的“特别贡献奖”。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刊》编委,江苏省作家协会顾问。
一级作家,江苏省劳动模范,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听众朋友、亲爱的诵友们:
赵恺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诗人、国家一级作家,朗诵者都喜欢阅读与朗诵他的诗。
赵恺先生有一首著名的诗叫《我爱》,1981年荣获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一等奖,当时这首诗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创作的诗受到海内外读者的喜爱与追捧!
今天我们将赵恺先生这组诗《有的人》、《荷》、《太阳》制作成三个专辑同题诵,多形式地传诵赵恺先生的作品,以满足广大读者与听众对赵恺先生作品欣赏的愿望。
先生获悉,用简洁诗语表达了他的心情:“谢谢您(们)壮丽辉煌、别开生面的艺术构思,(我的)创作思想,见仁见智,贵在开掘,难在独特。诗即血泪,
灵魂所在一句话:
用真诚和热爱拥抱生活托举生命!”
当即先生赋诗一首:
《诗问》
一位青年问什么是诗,
我反问:
能告诉我什么是爱吗?
他说:在伊甸园夏娃的左臂疼痛,亚当的左臂也疼痛,这种疼痛就是爱。
我说:生活左臂疼痛,文字的左臂也疼痛,
一一这种疼痛就是诗。
诵友们,让我们饱蘸《我爱》之情,朗诵惜墨如血赵恺先生的诗吧!

光明发出了进攻的信号:
东方高悬起一颗燃烧的启明。
于是,黑夜在太阳的金箭面前仓皇逃遁,
彩霞的帷幕顷刻间挂满东方天廷。
面对天地间庄重、热烈的欢迎,
腼腆的太阳竟然面孔一直红到两鬓。
忙着把光明送到每一个角落,
太阳默默开始了艰苦的攀登。
它的位置愈高,便愈温暖、愈明亮,
同时,也愈益谦恭地缩小自己的身影。
她用金色的手指轻轻敲打,
把贪睡的种子在泥床上一一唤醒。
它说只要吮吸大地一滴乳汁,
就该向母亲奉献一穗黄金。
它毅然敞开金线编织的衣襟,
用赤裸的胸怀温暖一座座冰山雪岭。
接着,在江河中,在电站里,
我们看见了一个冰凝了千年万载的生命。
太阳终日辛劳撒落一路热汗,
颗颗汗珠在蓝天上愈显闪烁晶莹。
对着夜空我们仰首赞叹:
多美呀,满天珍珠般的星星。
朗诵者















敬请欣赏下期同题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