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小说
姚志顺
一九七六年年底。
郑老师和他老伴郑婶,因为女儿找对象的事,闹崩了。郑老师信任的小王,曾是他的学生,是个民办教师。人长的高大周正。家境较贫困,一家六口靠他父亲一人在生产队苦工分。小王的工资也不多,母亲还是个病秧子。郑婶坚决反对,说这是把闺女往火坑里推。郑婶看中邻村当赤脚医生的小赵,小赵聪明能干,在村民中口碑不错。父母也是地里刨食的本分农民,家庭状况比小王家好一点。
“选女婿急不得,要找个遵礼守德,孝顺勤奋的才行。”郑老师说,“我也听说小赵不错,哪天我见见。”“
好啊。小赵懂礼貌,客气着呢。”郑婶眉飞色舞道,“比小王强多了。”
也不怪郑婶。农历腊月十八那天,见到小王第一面,郑婶就很失望。
清早一开门,郑婶便见小王顶着一头的雪花站在大门口。郑婶惊问:“你这孩子来了怎不叫门?”
“我怕打扰您和老师休息。”小王憨笑道。
“这车上推的什么?快进房来,外面多冷。”郑婶瞧盖着塑料布的手推车问。
小王把车子推到院里说:“我听老师说过喜欢泥火盆烤火,让父亲用黏土做一个,干透就送来了。还有几斤红小豆,要过年了,母亲叫我带给您包馒头。”
“哦,谢谢你父母呀。”郑婶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叽咕,大老远送个泥火盆和几斤红豆来,看来家里穷得够呛。
郑老师看岀郑婶的心思,道:“煮面条去,再煎两个鸡蛋。”
早饭时,小王已经在院子里劈了一大堆柴火,并升了一盆火搬进堂屋里,客厅里顿时温暖如煦。小王吃下一碗面条和一个煎蛋,把筷子放到碗口。郑婶要再盛,他忙起身说吃饱了。告别时,小王说:“师母家里有天麻吗?想跟您要一点。”
“有呀,你要那个做什么?”郑婶好奇地问道。
“听说天麻泡酒能治手脚麻木,我妈妈有风湿病呢。”小王说。
“我这去拿给你。”郑婶应道。“
多包点。”郑老师嘱咐郑婶。转脸问小王,“准备高考的复习资料找齐没?”
“找到一些。”小王笑笑道。
郑老师说:“好好复习,凭你的基础一定能考上。”
小王点点头:“好的老师!公平竞争我不怕。”
小王接过天麻,连连鞠躬道谢。出门放下手推车,随手关上院门后,便顶风冒雪地朝家里走去。
送走了小王,郑婶解下围裙说:“太木讷了,半天没说几句话,这年头老实人要吃亏的。唉!看他那罩在棉袄上的中山装,袖子领子上都是补丁。”
“你叫那个小赵过来趟,让我看看。”郑老师跟在郑婶后面说。郑婶欢喜的连说几个好。
第二天上午,郑婶正在喂猪,院门响了,跟着传来小赵的声音:“郑婶在吗?。”
“在在。”郑婶应着打开门。
进屋后,小赵把一包桃酥和一包白糖交给郑婶道:“婶子,请收下。”转脸掏出兜里的香烟。
郑老师摆手道:“我不会吸烟,你坐。”
“谢谢郑老师。”小赵搓手坐下。
“你父母的身体都好吧?”郑老师有意无意地拉呱道。
小赵直直腰说:“都挺好的,只是我奶奶还病着呢。”
“哦,严重吗?”郑老师关心道。
“很重,要不是来拜访您。就送县医院了。”小赵道。
“哦……”郑老师皱眉道,“人命关天啊。”说着给小赵的杯子里倒满茶水道:“我去外面转转。”
小赵忙起身说:“没关系,您请便。”
午饭时,小赵听见他弟弟在外面喊:奶奶不行了。忙箭一样飞奔出去,都不晓得自己一脚踏坏了门边的泥火盆。
晚饭后,郑婶问郑老师:“小赵不错吧,多懂事的孩子。”
郑老师道:“奶奶病危天大的事。满茶就是逐客令,我提醒他快回呢,可他……传统文化和基本礼仪都不甚了解啊。”
“我问你到底选哪个?”郑婶满脸疑惑地跺脚追问。
“孝为先,德为重,勤为本。该选哪个?去问问你闺女。”郑老师朝闺女笑笑后对郑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