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棋书画中的“画”在古代指的是绘画。
卷轴、扇面、册页、斗方、
屏幛、壁画等都属于绘画的一部分。
绘画的工具和材料通常有毛笔、墨、
颜料、宣纸、绢等。
画笔的软硬、
纸张材质对于水分的吸收和颜料的色彩等
均会对绘画作品带来质的影响。
考古发现最早的绘画是出现在原始陶土罐上的图案和原始壁画。秦汉时绘画能力不断提高,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更加丰富,勾线流畅、设色庄重典雅的帛画水平卓越。魏晋时期是开启真正意义上绘画的开端,民间绘画活动兴盛。除了壁画、漆画、画像石和画像砖,还出现了纸绢卷轴画,方便收藏和传播。绘画上更注重精神状态的刻画及气质的表现,以文学为题材的绘画日趋流行。陆探微把东汉张芝的草书体运用到绘画上,成为书法入画的创始人。系统的绘画理论和画论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顾恺之提出的“传神写照”理论。
隋唐是中国绘画全面发展时期。画科全面,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分科独立。到唐朝时名家辈出,绘画成就远超以前各代。此时的山水画已形成青绿和水墨两大体系,王维的画作被盛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时注重师承关系,重视发现学生的创造性。这在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可以找到记载。
宋朝时设立“翰林书画院”,
“画学”已正式列入科举。
被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在宋朝已成为文人画的固定题材。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的独特境界,在宋代山水画中体现的最为纯粹、充分。中国绘画发展至元、明、清时期,文人画获得了突出的发展。书法趣味被引申到绘画的表现和鉴赏中来,诗、书、画进一步结合起来,强调人品画品的统一,中国画得到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
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被誉为“画中之兰亭”。
明代私人鉴赏和收藏之风更盛,项氏书画鉴别收藏之jīng博可谓当代第一。明清时版画、年画也得到了发展,到晚清时民间还出现了版画流派和年画生产中心。
而近现代写意画代表齐白石的《虾》受更多人的推崇和喜爱。从巴黎时装周的水墨青花、刺绣图案,到华彩的“舞绘”《千里江山图》,中国的古典绘画元素正在通过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向世界展示着华夏民族的灿烂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