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亲思未央
龙潭游鱼

一晃,母亲离开有六个年头了。岁月易逝,我也已经退休。人闲下来,就会回首,念及过往,常常睹物思人。已有几次,想起母亲,鼻子一酸,眼眶湿润,嘴中喊出“娘啊”,啜泣着哭出声来。
我曾写过《母亲的手》,再现母亲的能干;写《母亲的奇迹》,记述母亲骨折复原的毅力。近来,总感觉意犹未尽,因为除了“勤劳”,母亲还有“智慧”的一面。
母亲形象亲切,唇下偏右有颗黑痣,与领袖的相若。据此,邻家婶子常夸母亲有福。其实,母亲出生于战争年代,见证了国家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近一个世纪,风雨雷电,沧海桑田。苦日子,是长长的;甜日子是短暂的。
从我记事,我家一直没养狗。听母亲说,早年养狗时,狗咬了人,父亲一气之下,将狗打死,从此坚决不再养。母亲多次说起此事,对某些“狗仗人势”的养狗人家,颇有微词。有道是,“身怀利器,杀心自起”。过去电影中,恶霸手牵恶狗,“人仗狗势”,气势汹汹。而今,行走街头,仍有类似场景。一块打太极拳的老王常说,手中有利器,自然心生戾气。他规劝同道,莫学刀功剑术。确有道理。

母亲一向与人为善,加之自带福相,周围人家女儿出嫁,都上门请母亲去送。送闺女,这是老家的民俗。谁家闺女出嫁,都要由家族的一位女长辈去送。当然,这要看人缘,讲体面,老人必须德高望重。二姐说,母亲60岁左右时,送了好多闺女,不下二十个。我清楚记得,南邻居家的凤兰,那时才七八岁,娇滴滴地拽着母亲的手,央求自己出嫁时相送。
妻子未过门时,来家小住。一次,母亲嘱她和面蒸馒头后,就出门下地干活了。妻子一脸懵圈,从小上学,考学公干,根本不会做饭。她心急火燎,六神无主,不知从何处下手。不久,母亲回来了,说自己蒸馒头。妻子解脱,心口石头落地。也就是从那时起,妻子开始学会了多种厨艺。后来,妻子不止一次提起此事,猜测当时母亲的心理。母亲勤劳一生,虽是“小脚扭”,老年却没有一点毛病。妻子羡慕不已,常赞母亲“难得糊涂”。母亲凡事不急不躁,看破不点破,从不说长道短。正是“包容,方能从容”。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母亲常说的一句话:钱出工,饭出活。意思是,给钱,人家帮你出工干活;如果管好饭,人家就会多干活、干好活。这一点,母亲是“知行合一”的。记得我家盖新房子,要提前打土坯。请来帮忙的,都是男青年劳力。这活路,消耗体力。母亲除了做好三餐,还外加工间点心,都是最好的食材。后来,盖房子了,尽管是包工活,母亲还是要另开“小灶”。再后来的木工活,同样也是上心伺候……今天,回味反思,这既是母亲的为人本分,更是母亲的高明之处。“对人一块一,对物九毛九”,虽是商人见识,但也是处事之道。母亲深谙此理,她的“信条”,与之高度契合。

早于母亲多年,父亲去世。近九十高寿的父亲,满口牙齿完好,一生无大病大灾。这离不开母亲的精心照料。父亲寿终正寝,弥留之际,嘱咐我照顾好母亲。我点头答应。房改之后,我先在滨河佳苑分房,后在星河城买房,每年暑假,我都接母亲住上个把月。唯一可惜的是,楼层都高,若是一楼的话,我会让母亲长期居住,一直照应到终老。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我曾记录过母亲的最后时刻,题为《93岁的母亲最终没再创奇迹》。母亲最后几天,嘴里一直含糊地喊着“娘啊”。这情景,烙印在我心头。前段时间看小视频,老幼对白:“为啥小孩拉尿,大人不嫌弃;而老人拉尿,家人都嫌弃?”回答是,“因为,老人没有娘了!”这段对白,直击人心,直戳泪点,谁不“破防”“塌方”!
父亲有印布手艺,很多时间奔波在外。母亲在家,除抚养我们六个,还要干些农活。父母一生精打细算。除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姐吃不饱外,生活从未“断顿”过,总体还不错。我们兄妹六人,身体健壮,待人和善,孝老敬亲,继承了父母的优质基因。
有道是,良母三代旺。如今,我赋闲在家,儿子快奔四了,孙子逐渐长大。突然有一天,我思考“家风家训”。父辈家传,只有过年家堂的一幅对联,“忠孝持家远,诗书继世长”。看来,梳理概括成文,非我莫属。便回忆父母曾经的教诲,回望哥哥姐姐们的成长史。最后“家风家训”成型,即“善为根本,技能立身;事业用心,多交知音;言妥行稳,家和友邻。”妻子点赞认可。犹如完成了一大夙愿,我便“昭告”全家,依“训”而行,无论何种角色,都要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会,做有用之人。
娘亲,娘亲,亲无疆,思未央。渐入老龄的我,母亲的音容笑貌越发清晰。这是母爱的深厚,家教的威力,更是人性的光辉。
张全宝(1962.5—),网名“龙潭游鱼”,新闻用“张文轩”,山东莱芜人,曾任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济南日报值班总编,莱芜日报执行总编,高级编辑职称;是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新闻职称高级评审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报刊特聘审读专家;现为济南市嬴秦文化研究院顾问,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济南市中老年音乐舞蹈协会副主席兼创作室主任。作品主要收录“三道四歌”(《挺立之道》《喻理之道》《求异之道》和《岁月飞歌》《乡愁飞歌》《报业飞歌》《鲁中飞歌》)系列文集专著。散文集《汶河映月》为其代表作。主编社科读物《可爱的莱芜》、小小说征文集《大潮浪花》、散文征文集《大道之光》、《名家书画摄影精品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