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书《道德经》第53章俗解
21世纪之后,全国的大城市排行榜几乎年年有变化,北上广深加上东方明珠香港,不但在国内稳居超一线城市,而且站在了世界级大都市的行列。有趣的是身后十几座新一线城,大家你拥我挤,争先追赶,伸着脖颈要出人一头。
这座城卧在大西南的成都,早已成为全国百姓向往钟意的名城。成都有什么?夏秋季又潮又热,可年轻人喜欢往那里跑。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成都人一点都不如深圳广州人勤奋,一座城市半城麻将,茶楼酒肆,掏耳朵剪指甲,大舒服小舒服节目很多。人们叫她陶渊明般的田园城,独享人生的休闲城。但也怪,到处是懒人游走的成都,竟然是经济朝气蓬勃,生活蒸蒸日上。谁能找岀个中因由呢。
本人恍然若悟,是地道的道家文化影响着天府之国的成都。
之前听说四川是道家文化的源头,有人说因为国内有道家名山四座,武当山,龙虎山,齐云山,青城山。再加一座终南山为五座,因道家的祖师爷老子在东楼观台讲经传道过,老子升仙后肉身又埋在终南山西楼观台的旧峪河畔。青城山一直被奉为道家名山之首。

青城山就在成都郊区。
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不说道家,那就是瞎比划无本之木。老子还不是道学最老的祖宗。往前说应该是伏羲大帝,黄帝,少昊帝等先圣。之后有把道教传播于天下,创立了"五斗米道"的张道陵天师。其次还有若干先圣共同开创了华夏的神秘文化。青城山之所以为道家名山之首,张天师最初做过讲经的道场。更早一些,有位神人叫宁封子,在青城山教化黄帝驾风御云,齐天大法。
成都除了青城山,不远处的剑阁县有座鹤鸣山。仙鹤偶然的天籁之声,鸣醒启悟了张道陵天师,由此创立了道教。
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实际是道学的本义。不是象有些人解读《道德经》,好象老子是专门为统治者说教的。
成都的道教文化根很繁盛,与道学与道家人物渊缘极深。城市有个行政区叫"青羊区"。来自于城内著名的道观"青羊宫"。传说老子骑青牛与书童徐甲到了黄河岸边的函谷关,被关令尹喜拦下住了半年,由此老子"逼"岀了《道德经》。写完经书后,已成为老子徒弟的尹喜想跟着师傅西行。老子告他,潜心修道一千日之后,可到西边的青羊肆找他。千日之后,尹喜翻山越岭到了巴蜀境内找到了一处青羊肆,实际是贩卖牛羊马牲畜的自由市场。老子化身为小孩示现接待了尹喜,师徒2人就安顿在此。青牛,青羊,自然成为吉祥的图腾。到了唐代,李家皇帝认李耳(老子)为祖,钦敕建造了今天成都的青羊宫。
成都到处开放着道学的枝叶。与国内繁华名街香港铜锣湾,上海南京路等齐名的"春熙路"知道吗?百年前由四川土皇帝杨森所建,起初叫"森威路"。没几年改为今日的春熙路"。源由就是老子《道德经》的一段话,"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底蕴如此之厚,不繁华不行。

所以说成都人为什么活的悠哉悠哉,如此和谐温暖,日子不愁过。说明这里的人多少都带了点儿仙风道气。会过日子会生活。
日子是怎么过好,老子自有阐述。
《道德经》第53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夸。非道也哉!"老子是这么描述正确的生活观点的。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介然,专心专一,坚守不动摇。
假如我坚定不移的拥有知识,坚持信仰,那我就要心无旁骛的走在大道,顺大自然之势,怀着敬畏心。一直这么走下去,必定是顺风顺水,也能避开许多灾难。不会有多少忧虑。我与天地人和谐相处,人间正道啊。
2020年开始,地球三年冠毒疫情,折腾的乌烟瘴气,经济几乎停摆。在瘟疫灾害面前,地球人还吵闹不休。没有多少人反思内观,这种恶果是自己播的种子,是造物主,是天道对人类的惩罚。
"大道甚夷,而人好径。"
夷,平坦的意思。
大路很平坦,顺溜着走下去又不费劲。而人的本性却喜欢投机取巧,喜欢抄近路。用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利益,这可是人的聪明之处,动物没有这种智慧。但是老子是坚决反对这种想法的。捷径是没有的。
老子讲大道是无为的,遇到的都是合理的。粮食不经寒暑不得成熟。人的成长,修德,不吃苦不受罪,经不得天磨,哪能成为家庭的支柱。
可我们的教育学却是逆向而为的。每家父母亲设计给孩子找工作,意图一致。不但要求工作轻闲不累,工薪报酬还高。一厢情愿了。老祖宗早说过,不吃苦中苦,难做人上人。人上人可不是骑在别人脖子上,是获得比常人多的成就和荣耀。

老子的观点和佛祖的认知很一致。佛祖坐在菩提树下7天7夜,想明白一条颠扑不破的人间真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什么意思,因果报应规律。世间人事谁也绕不过去。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企图走捷径,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痴心妄想。有的人看着不费劲的拿到果实,不过是顺序颠倒了,先吃了,后买单。脸前显贵,脸后必然受罪。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
除,扫除,去掉的意思。这里讲的是革新,改革的思想。甚,是过度,过分的意思。
老子带有严厉批判的声调,指责人世间背道而驰的行径。
"朝甚除",除是修改变化。老子批评当朝的治国理政者,不循天道,不顺民心。由着自己的性质变换花样,一味的折腾百姓,变化政策朝令夕改,使老百姓得不到休养生息。日子怎么能过好?
"田甚芜"。芜,是良田不种粮草,到处被野菜覆盖。肥沃的田野是上天造福苍生的,可是因为战争,因为土豪劣绅的欺负,人民流离失所。地没人种了。
"仓甚虚"。仓,是说仓库,也是说老百姓以备不时之用的物质储蓄。
老人家说这段话时,可能触动了他怜悯天下百姓的柔肠。可怜天下苍生,经常活在饥饿线上,日子好苦啊。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
老子的直播镜头一转,与上述天下百姓的生活境遇不同,看看这些贵族是如何生活消费娱乐的吧。
"服文采"。服,服气,征服的意思。老子是指这些吃饱喝足的家伙们,有的穿着绫罗绸缎,华丽的衣服招摇过市,灯红酒绿。有的附庸风雅,斗鸡玩蛐蛐,有的还诗书茶艺,相互炫耀。
看官不须多想,眼下社会一批一批栽倒的腐败分子,通通是这一张无聊的嘴脸。

"带利剑"。
利剑,即刀剑,是人类最早出现的金属暴力工具。刀剑具有护身,战斗以及佩带炫酷的功能。
老子是对肉食者的贬谪。说他们香车宝马,佩带刀剑,招摇在街头,显示自己的高高在上,凌驾于普通百姓。
"厌饮食,财货有馀"。
一边是为生计奔波,在饥饿线挣扎,路有冻死骨。一边是终日饱食,朱门酒肉臭,山珍海味吃的没有了食欲。这些人不愁衣穿,不缺用品,用权势用暴力搜刮来的财货,家里的积蓄几代人享用不尽。
"是为盗夸。"
老子讲的似乎是两类人。前一类急功好利,喜欢抄近路,不愿付出辛勤的劳动。浮夸游戏,导致良田荒芜,国库空虚。另一类是不劳而获的社会蛀虫,占有着社会丰厚的资源。实际上指责的是治国理政的统治者。这类人不顾老百姓的死活,穷奢极欲。怎么形容他们才是,几乎是强盗的行径。
"非道也哉!"
与其它章节的语气不同,老子一改平和泰然的情绪,在结束时使用了感叹号。他真想骂岀声来。显示他异常的激动。
非道,不是道,是悖逆天理的行为。
老子是与坐在书案对面的徒弟尹喜说话。他同情天下苍生的不幸遭遇,痛斥统治者锦衣玉食,荒淫无耻的生活。激情之时,口舌不足以表答,还借助弯曲的二指笃笃的敲击着书案。
"也哉",是加强了的语助词。
这些明明就是逆天违道的行为啊!
天下就如此的不公吗?请别忘了老子发现的自然法则,"反者道之动"。当你占有了过多了东西,欲望膨胀到一定程度,灾难正在孕育,倒霉正向你招手。
北京有座秦城监狱,关着的犯人个个是曾经官位显赫的大贪官。老子描绘的这些强盗,他们就是鲜活的标本。他们呆在冰冷的铁栅栏里怨天怨地,都以为是一着不慎,算计不周栽了。岂不知害这些强盗的,是家里成捆发霉的钞票,置放在红木箱子里金条,玉石,绿翠等珍贵藏品。这类不会说话的奇货,实际天天向外发送阴恶的灵性信息。岂是一人的些微阳气能平衡了的。不倒霉不行。

《道德经》第53章本意是抨击皇帝,国王及大臣,还包括那些大大小小骑在百姓头上的贪官污吏。对我们这些平头百姓充满了怜悯同情。老子的思想对现实极具启迪意义。
治国治世的课题太大,涉及到我们做企业,办事业,个人奋斗,警示明确。人性中有偷机取巧的劣根。我们不敢承认自己缺德,那为什么要修德?圆满的人稀有。
每个父母在孩子做就业选择时,庙里烧香,同一个心愿,就是单位好些,受苦少些,而每月工资挣的多些。什么意思,护犊子心理,让孩儿的人生路走上捷径。这恰恰就是老子批评的"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抄近路实现人生目标不可能。活的平庸可以,咋凑合也是一辈子。但要做岀象样的事业,看足人生的风景。无险风光在险峰。不吃苦,不受罪,不攀登怎么可以?也许凭关系,凭运气走上了捷径。结果发现这种安逸消蚀了自己的前程,错过了磨炼的机会。绕了一个大弯儿之后,才知道自己与奋斗者的距离。最近的路往往是最远的邪道。
同是一块山上的巨石岀身而不同命。同根同源。佛与石阶有一段对话:
石阶很委屈的说,一样的兄弟,我每天卧在山间,无数的男女从我身上踏踩,根本无所谓我的存在。甚至不抱有一点儿敬意。而你呢,千万人葡伏在你的面前,烧香磕头,充满了敬畏之意。这是多么的不公平。
佛微微一笑,兄弟,我非常理解你的委屈。但这也是当初我们自己的选择。你选择了舒适,你不愿意受雕琢的痛苦,所以成为普通的石条。而我从一块毛石被雕成一尊有形的佛像,力拱刀琢,无数个白天和夜晚,经受的煎熬和疼痛你知道吗?
石条听了佛的话,默默的低下头。
佛说,一份耕耘,一分收获。一份痛苦,一分智慧。没有经历,哪有觉悟菩提啊!
(待续,第54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