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凛传曦色,关关东鸟鸣 1002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数载骋古道
四书复五经
淡淡明其志
葩葩求未精
天香历毓钟
千文承道同
凛凛传曦色
关关东鸟鸣
文明底色是文化,文化的底色是信仰,而一切信仰皆建立在文化自信之上。因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毕竟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变中,资本主义文明所建立的利益至上、物竞天择、弱肉强食的文化价值观正在断崖式崩塌,而倡导命运同体与人类大同的新类型文明尚未构建,人类正处于大同文明的前夜。在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发展与文明共建中,我们必须在斗争中寻求和谐下的大同,因为思想之间、文化之间及哲学价值观之间的斗争与战争永远解决不了人类内部的理念分歧与对峙。人类从原始类脱胎于宇宙自然逐渐成长为现代人类,千万年文明的发展导致人类的胸怀愈来愈小!天下为私已几乎代替天下为公,人类从原始共有主义逐渐向“家天下”、族天下及“利益至上”畸形发展,如何走出狭隘的地域心态、民族心态、国家心态甚至种族心态,去共建“和而不同”的人类大同新类文明形态?当下中国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政治构想,这为意识形态互鉴提供了政治合作的机会。
历史走到今天,人类思想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各种形态中皆有不同体现,但“以人为本、以社会为本、以世界为本”还是坚持“利益主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一直困惑着人类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其实社会在“封建社会”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乃至未来共产主义之间并非泾渭分明,而是复合形的杂糅社会。什么是封建主义?封建主义”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人的意识决定社会。这种意识形态赖以存在的社会形态便是封建社会。而对于“ 封建社会”定义的阐释,学术界也有不同看法,而如何看待中国封建社会与欧洲封建社会的差别等问题一直存在分歧。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则认为两汉之世,正是中国封建主义的尾声。欧洲“从9世纪到大约15世纪建立在以封地采邑的形式占有全部土地,及由此而建立的领主与封臣的关系基础上的政治经济体系,以佃农的效忠、服兵役以及没收财产为特征”。所以简单的说,封建的含义就是“封土地、建诸侯”,“封土建国”,“封邦建国”,其实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封建社会发生在周朝,秦以后应是君主集权制。
什么是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资本属于个人所有的经济制度,这种以资本为主体的制度是尊重资本和财产为个人所有,任何人都不得非法侵占,这就是私有制的含义,私有制是资本主义最重要最主要的内容,没有私有制就不能叫资本主义。资本主义是要求不同资本对不同资源发挥的各自作用和价值来推动社会发展。这一发展模式形成了和资本家雇佣工人和白领进行生产的情况,当代社会资本主义公司股份制的实行,公司的股份被分配到了大众手中,这样资本不断的社会化,这一情况也不断发展和改进,体现出资本主义主导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意义。所以资本主义并没有准确定义,不同的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有不同的定义,一般而言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学或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个人所有,并借助雇佣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价值,而价值分为五个部分即税金、租金、利润、劳动价值和企业家才能。在这种制度里,商品和服务借助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投资的决定由个人进行,生产和销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并互相竞争,依照各自的利益采取行动。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是一种经济社会学思想,主张或提倡整个社会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实现共同富裕。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马克思、恩格斯延续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并作出科学解释,他们对社会主义的定位是: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阶段。人类走向和平合作与共同富裕,这是意识形态回归大同政治的基本要求,“和平与发展”是未来世界的永恒主题,中国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正是契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要求。
人类文明需要互鉴与尊重,人类文化需要交流与融合,人类政治需要和平与发展,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要求。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多种社会“形态”,在长期经历过历史检验后证明并非绝对完美,不管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皆有其“利与害”关系,趋利避害乃人类社会发展之本然,这就是“和而不同”。所以中国在社会主义建立中加入“特色”之义,亦是中国文明与文化所致,这亦是“同中存异”,而包容、开放、文明、共荣等因素必须在国家之间及民族之间形成共识,而能将此“共识”推广全球的民族只有中华民族,这是由我们的意识形态决定的,这就是国际政治“和而不同”的本意,这就是世界文化“和而不同”的本意,更是人类哲学“和而不同”的本意。
夜里江湖挑灯,旭盖飞梢流莺 1003
文/三木秉凤诗文选
沉浮百年雄风
华夏情有独钟
初心未改使命
万众拓荒共盈
江湖夜里挑灯
旭灭飞梢流莺
天下求同存异
冠盖华满东城
《论语》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不论君子国家、君子民族还是君子团队,言为心声,应表里如一,而谨言慎行乃是我们自小之共同家训!因为言行是我们心灵的两大外在表现,言为心之声,行为心之动。所以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思想动向只须观察其言行便一览无余。古人修身主要包括两种,对内修德,对外修行,而表里如一自古都是对君子德行的最低要求,但表里如一一并不是“童言无忌”!而是三思而后行下的稳重与厚道。
“吾日三省吾身,则智明而行无过矣。”生命的成长不是长大,而是成熟!成熟就是让自己在长大过程中同时沉淀下该有的内涵。回顾半世弹指风过,逝远光景亦如烟云,往事落入虚拟飘缈之中,昔日豪言壮语却犹挂耳,星星点点般在内心划落,然而也正是这沉淀下的星星小火却如燎原之炬,又燃烧起一片信念的天空,我们不能全部忘记平生豪言,毕竟曾经发出的心声,就要用行动去感受下生命过程的风光旖旎!
“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言行一致故而谓之信诚!我言人无诚难以感天地,所以子曰,人无信不立。感天地者以诚,立人世者以信!因为诚信是宇宙万物的本然体现,是自然规律的反映,犹如春发秋凉般井然有序,犹如日月运转从不迟到一样。“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天道、地道皆以诚为本,人源于自然,人道当然也效法天地自然!在天为诚,在世为信。《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天地人三才皆以诚信立足!我们不用怀疑祖训之要义!信乃立世之本。四季嬗变从未迟到,日升月落必定依时,古人之教,以德配天,道法自然,重信义而轻利益,自古皆有为信义忠仁而赴汤蹈火之士。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当下中国正在开展文化强国建设,诚信文化当为文化自信的立文之本!西方文化崇尚契约法治,东方文化崇尚道德诚信,当百年未来之大变局中西方世界正在一次次撕碎契约精神时,中国正用“道德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东方文化屹立于世界丛林!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坚果诚信就是坚守天道!在他人都不再坚守诚信时,我们还一如继往的捡起这些平生朴素之言,以诚善待世界上每一个国家与民族,因为对正确价值观的文明守护,就是对人类秩序的道法自然。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本科专业法律,道学、现代哲学、文学、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编者: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只为文化强国。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沐浴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