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别梁家河
——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回眸(八)
1971年,国家开始在农村知青中招工提干,招生招兵。1973年,习近平试图叩开返城大门,希望上大学深造。然而那时他遭到清华华大学拒绝。直到1975年,由于他父亲的政治境况好转,终于被清华大学录取。
离开梁家河的前一天的晚上,
习近平召集社员开了个座谈会,
他回顾七年来度过的难忘岁月,
说出了一番感人肺腑的话语——
感谢乡亲们无私地帮助他:
入了团入了党当上支书融入社会!
如今就要惜别返城去上大学,
梁家河给他的一切一辈子不会忘记!
他说自己是黄土地的儿子,
身子离开魂还在延安根在陕西!
翌日是他离开梁家河的日子,
一大早院子内外站满乡亲兄弟姐妹!
看到大家都拿着红枣小米默默站立,
习近平第一次当众流出了热泪!
一位老婆婆拉着他的手依依不舍:
“你在这受罪了,到北京别把我们忘记!”
习近平流着眼泪激动不已:
你们对我这么好我真不想走了,
就在这村里扎根一辈子也值。
一小伙说:你上大学是喜事 快去!
这一天全村人都没有上山干活,
他们排着队送出习近平十多里!
13位青年还一直把他送到延川城,
到照相馆拍了合照留念永远铭记!
习近平怀着对梁家河的牵挂,
深情地回望这片热情的土地:
梁家河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置身劳动人民中感到无比踏实!
梁家河就像是一所难得的学校,
让他懂得什么叫实际和实事求是;
艰难困苦磨炼了他的坚强意志,
今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有战胜勇气!
(维我中华2023年11月30日晚命笔,敬祈教正)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