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瓜
家乡人家常食谱中,有一样地软鼓儿,想必不少人一说起都会口内生津,不瞒你说,我也是喜好这一口的。眼下已是寒冬时节,许多人家的灶头,开始飘溢鼓儿的香气。
地软是老家那地儿,山里随处可见的一种菌类,前些天去早市,想不到野山屲里捡来的这东西,竟然卖到几十块钱一斤。昨日去老家时,顺便带回来一点。把那地软盛在一个米黄色搪瓷盆里,紫黑紫黑的,朵儿大,颜色正,看一眼就馋。
地软是家乡人用来蒸包子,烙鼓儿的一样食材。家里人把搪瓷盆里的地软,在厨房的水笼头上淘洗了好几遍,洗去上面的尘埃。浸了水,洗干净的地软,仿佛变了个模样,紫亮亮,软嫩嫩的。家里人说,烙点鼓儿吃,这也正合了我意。说做就做,于是,两人来了个分工合作,一齐动手,烙了一回鼓儿。我调馅,她和面。她擀皮包馅,我上锅翻烙,只一会儿功夫,香气四溢的地软鼓儿就端上了餐桌。
地软鼓儿的馅,当然要以地软为主,还需擦两颗拳头般大小,从黄土地刨出来的新大坪洋芋,擦成细丝丝,再切一小把鲜嫩欲滴的韭菜。在一只玻璃大碗中,把地软、洋芋丝和韭菜和勻,调适量的花椒面、生姜粉、盐面,再放进适量的胡麻油,鲜抽,味精,充分的和拌之后备用。

要做出可囗的鼓儿,和面这个环节也十分重要,烙鼓儿的面,跟烙韭饼,烫面油饼,猪油鼓儿的面差不多,用滚烫的开水和面。水温和软硬要掌握好,水凉了,和的面,烙出来的鼓儿硬棒棒的,口感不好。面拌的也不能太软,太软了,在面板上不好擀,烙出来的鼓儿也容易成稀歪歪的,要软硬适度,这样烙出来的鼓儿不光口感好,味道也不差池。
上锅烙的环节也要重视,烙鼓儿的锅最好用加厚的平底锅,在煤气灶上烙,要掌握好火候。锅要烫,烙时锅里放胡麻油。包馅的饼,要擀勻称,大小要适中。烙鼓儿也是翻三翻,火巴要烙好,不能欠火,也不能烙焦。欠火了看着白刮刮的,过火了则是黑滋糊拉的,影响人的食欲。
吃地软鼓儿,餐桌上最好有一小碗糯米和谷米烧的米汤,一面吃一面喝。这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吃韭饼、烫面油饼、猪油鼓儿也是这吃法。只不过,吃烫面油饼、猪油鼓儿,最好炒一碟子青椒洋芋丝当下菜,那样吃感觉吃得舒坦,吃得过瘾。(2023.12.1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