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之20——烈火映丹心
渝陇之子
2001年8月中旬,骄阳似火,白天把秦州大地炙烤得热浪翻滚。好在西北温差大,夜晚仍然凉风习习,似乎,在抚慰受热的山川大地,更是在优抚这片天底下勤劳善良的人们,伏热季节里有一个纳凉的好时候。
8月17日傍晚,我和妻子正在医院附近的马跑泉镇散步。顺带为第二天做饭准备食材。突然,在秦城区方向出现一片红光,闪烁天际。紧接着,医院高音喇叭广播里想起了“滴滴答滴……滴滴答滴……”紧急集合号声。那时候,手机还没有推广普及,是奢侈稀罕物。我们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号声就是命令。我和妻子赶紧往回跑。
我们刚跑进大门,门卫士兵立即通知我“朱主任,院长通知你,立即去党委会参加紧急会议。”只见医院人员都在匆匆忙忙跑动。从医生到护士,从士兵到职工,都在跑步回到科室的岗位上。我刚进入办公楼三楼党委会议室。其余的常委们也都陆续到达。陶院长与政委小声通气后,立即给大家通报情况。“刚才友邻部队领导打来电话,参加完军校考试的28名士兵,为方便管理,被集中到部队的弹药仓库居住,等待军校入学通知。他们每天晚上乘天气凉爽,帮助仓库销毁弹药。具体工作就是把炮弹,子弹的炸药掏出来,而后再分别回收。让炮弹子弹作废。未曾想,堆放的TNT火药被静电引爆(具体多少公斤火药不详),发生大爆炸,2人当场牺牲,其余26名战士烧伤。友邻部队领导告急,要求我们立即派出医务人员支援他们抢救”陶院长气氛压抑的转告到。接着宣布常委分工“立即启动刚完工的新建外科大楼。由我和医务处朱云才主任带领应急医疗队前出三十多公里外的友邻部队医院加强应急处理,然后接应回医院抢救治疗。政委带领两位副院长在医院指挥全院官兵布置外科大楼病房。集中外科医生和护士为主体,抽调部分内科医生和护士到新外科大楼相应的病区做好一切接诊和抢救准备工作。药械科和辅助检查科室全部人员到位,做好各项检查准备工作。全院立即行动。”
我和院长三步并做两步跑。很快进入指挥车。带领一部救护车,一部大轿子车紧急出发了。车队风驰电掣般开了三十多分钟进入友邻部队的医院。对伴有体表出血者进行简单处置。立即组织医护人员对不能行走者用担架抬上车。还能行走者,让其自行上车。不让搀扶,防止相互接触扩大烧伤创面。只见烧伤的士兵,烧焦碳化皮肤让人体像黑非洲人一样,中间有血液滴答流淌,深部鲜红的肌肉组织隐显其间,站立起来时,眼前出现了如同战场受伤勇士们英勇形象的雕塑群像。我的心情,沉重又悲伤。
很快,我们载着烧伤士兵的车队回到了医院。立即送入临时建立的烧伤病房楼。全院人员进入忘我的抢救处置工作。
这次大型烧伤抢救工作,好在有两个优势。一是我院前几年已经成立了烧伤专科病房。经过多年临床锻炼,有一批烧伤救治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也有比较齐全的烧伤救治设备。第二个优势是,由于我院参加完八年抗美援朝战争返回到到解放前国民党马家军的一个骑兵学校作为选址。当年还没安排停当,1959年又被上级紧急调到甘南,青海一带执行保障平叛部队官兵的医疗任务。1962年胜利完成平叛任务后,再次返回天水建立医院。官兵的住房都是马家军骑兵学校当年的平房,我1980年分到医院时,住的也是上世纪30年代马家军骑兵学校的平房。上世纪60年代初建立的病房楼到90年代年已三十多年。病房住院楼建筑设施已陈旧,而且病房已经不够用。于是,前两年上级专门拨款新建一座外科大楼。经过两年多的施工建设,装修。高大巍峨的外科大楼拔地而起。能收容外科病人200多人,就等选择借国庆节吉祥日子正式开诊。没想到在接收抢救大量烧伤战士时被用上了。是解放军功德感动了天上马克思的安排,还是解放军功德感动了上天祖国母亲的英灵安排。说巧不巧,很巧的就将外科新大楼顺应天意为抢救烧伤战士用上了。
当晚,经过医护人员进一步检查诊断,发现26位士兵的烧伤都达到3度深度损害。烧伤的面积都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有五个达到百分之九十九以上。唯一留下百分之一的面积没有达到三度,是因为棉布裤头把前后外阴覆盖上了。每个烧伤士兵都有不同程度呼吸道烧伤。那时候的军装都是的确良化纤面料,高温下着火紧贴皮肤形成烫伤。在战场上遇到火情也是非常不利于军人保护皮肤。总部军需部门领导发现“的确良”军装防火不利后,很快,的确良军装即被停止使用。医护人员在诊断检查时发现,每个烧伤士兵都有不同程度呼吸道烧伤。这就让病情更加危重。烧伤病员的抢救处理治疗工作量是十分巨大的,二十六人受到如此严重的烧伤,比较罕见。需要更多的烧伤专科医护人员和烧伤专家支援才行。于是,医院党委紧急向上级党委和首长报告本院抢救大量重度烧伤士兵中遇到的困难,要求紧急加派烧伤专科医护人员参加抢救。
当晚,军区首长和卫生部领导紧急汇报到解放军军委和总部。军区首长连夜指示本军区军总医院,解放军第一医院,解放军第三医院的烧伤科医护人员凌晨出发,天亮赶到天水解放军第二十九医院参加抢救烧伤士兵的工作。解放军总部立即指示北京总部第307医院,第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野战烧伤研究所的烧伤治疗专家,星夜乘飞机赶往我院指导并参加抢救。第二天一大早,来自全军上述各单位的烧伤专家和医护人员陆续到达。兰州军区主管后勤的陈秀中将副司令员与军区卫生部唐毅大校副部长同乘飞机到达。各路领导,专家,医护人员到达后,立即成立了以陈秀副司令员为组长,唐毅副部长为副组长的指挥领导小组。我院院长,副院长和我也是小组成员之一。另外成立了一个专家组。指定四医大烧伤科专家担任组长。外单位来支援的医护人员一到,立即按分配与我院医护人员分组参加抢救。
这是一场与火神搏斗,与死神抢时间的医疗战斗。全体人员争分夺秒开展抢救工作。为了方便抢救,食堂按要求把饭菜送到手术室外面后,再由医护人员送入手术室。而烧伤病室医护人员则不能将饭菜送入病房。因为烧伤病房都是层流隔离消毒病房。所以,食堂二十四小时营业为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服务。据我观察,前三天罕见医护人员去吃饭。包括我们机关人员。大家都夜以继日工作,第一天,第二天连续48小时在岗位参加抢救,都没有睡觉。第三天可以轮换了,但下班时都疲倦的回到暂住休息的病房,倒头就睡。为了让医护人员能量得到保证,食堂的工作人员在炊事班夏班长带领下,把饭菜送到临时住宿点。医护人员吃完饭,立即又赶去烧伤病房参加抢救。我带领医务处人员,按照抢救指挥领导小组首长意见和专家组要求,不分昼夜制定抢救计划和方案。加强各方面器械,药品,检查制剂需求的协调和保障。让临时到来的外单位医护人员抢救工作不脱节,形成有力的医疗抢救整体。我每天晚上还要收集各科室伤员病情情况,加班整理编辑成伤情通报,上报军区首长和卫生部。在抢救的前三天,我带领医务处人员几天都没有合眼休息一下。
在陈秀副司令员领导下,抢救工作力度非常大。白天深入病区探望和了解病房情况。记得陈秀副司令员到达医院的第二上午,我陪同陈秀副司令员和唐毅副部长去病区慰问烧伤士兵。士兵们已经变成了“金鱼脸”,即重度烧伤病人特有的烧伤脸型。面部高度肿胀,面色充血发红,眼球高度突出。痛苦不堪。即使这样,当首长们进门后,他们挣扎着想起身致意,虽然起不来,嘴里还连声说“首长好!”此时,我心里对烧伤士兵肃然起敬!多好的士兵兄弟啊!在巨大痛苦中,还要坚持做好军队的礼节礼貌啊!军人的素质像钢铁般的坚强。当进入另外一间病室时,“首长,我们的军校录取通知书到了吗?”。此时,我心里既悲痛,又心酸。作为医务人员,我深知所有烧伤士兵即将进入生死的几道鬼门关。即使最后通过了鬼门关,百分之百都会成为残废。终身进入荣誉军人医院,需要靠其他医护人员服侍照顾终老。而不知道医疗规律终结的烧伤士兵们,在上进心的鼓励下,还在关心自己的前途发展。我很理解他们呀!离开家乡参军,就是为了争取自己的发展前途。我可以想象到,到了部队,他们士气高涨的投入艰苦,严格军事训练。政治上求进步,学习上勤奋努力。他们一定在紧张训练的间隙,投入了许许多多大量时间学习文化知识,复习高考内容。而此刻,伤员们美好的愿望,注定都会成了一场梦。我也是普通家庭穷孩子入伍的。他们的愿望和努力拼搏路程,也是我曾经经历过的历史。由于这次突发性烧伤,他们将失去进军校机会,这让我为他们痛断肝肠!此时,我的眼睛噙满泪花,我的心,在持续滴血。
陈秀副司令员工作作风极为严谨,工作思路极为清晰,下定决策极为果断,口才表达极为练达。讲话从不拿讲稿。每天晚上开会进行总结和部署第二天工作,都是由他主持。他务实和超强的能力,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印象,非常钦佩陈秀副司令员的魄力和人格魅力。这段相处中,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学到了不少有用的东西。在此之前我见过陈秀副司令员一次。此次抢救工作前三年,陈秀副司令员当时是兰州军区联勤部部长,少将军衔。一天傍晚,我正在院区散步。突然大门外停了一辆军车。紧接着下来三个穿便装的人。其中一个老同志,上身外面穿着一件黑色皮夹克,里面是一件黄色衬衣,下身一条黄色裤子。没有佩戴领花与军衔,远处一看,像一个老农民。他们也没问门卫情况,直接就进了病房大楼。由于没有提前通知有首长要来医院。见此情况,我以为是友邻部队某个军人陪父亲来医院看病来了。也就习以为常回家去了。第二天才听说联勤部陈秀部长昨晚没打招呼来医院巡视部队。他私下在病房大楼和院区看了一下,然后去药房值班室看了一会他的侄女就离开了,没有打扰医院各级领导。此事让我感到首长很朴实啊!没有官架子,不摆排场。是一位好首长啊!但他在这次领导抢救工作中,又是那样威严,高标准严要求每一项工作。当我陪同他到病区时,一路上他很和蔼。这就是我在接触中看到陈秀副司令员的真实情况。
陈秀副司令员,在甘肃省庆阳市人。1940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958年12月入伍,在新疆军区步兵第八师从士兵成长为副师长。由于在部队生活保障中,积极推进发展农副业生产,让官兵们的伙食质量得到很大改善。其组织和创新能力突出,取得优异成绩。逐级得到上级提拔。先后任新疆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兰州军区联勤部部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中将军衔。2003年从部队退休。2016年被评为“全国扶贫攻坚先进个人”。
烧伤士兵在治疗过程中,必须要闯过三个鬼门关。第三天,严重休克鬼门关来了。由于全身皮肤毁损,大量血浆和水分渗出,伤员们丧失皮肤的身体还会被空气大量蒸发水分。血管内缺少血浆大分子物质,胶体渗透压急剧降低,保不住血管内水分,伤员体内血容量就会急剧减少,随后就会发生休克,休克会让人的全身脏器和大脑缺血,致人死亡。这时候,非常需要大量血浆和鲜血,库房的血浆用完了。此时,全院工作人员纷纷扬起胳膊要求输血。紧急情况下,医院规定,上班的医务人员不能参加献血。后勤与机关工作人员可以自愿参加献血。和大家一样,经过验血符合血型后,我献出了200毫升B型血。当我的鲜血流进伤员身体内时,我有一种责任献血的精神安宁与愉悦感。但是,光靠本院人员献血仍然不够用。友邻部队知道后,立即派来的几个连的官兵。大家争相献血。血源得到了保证。烧伤士兵的休克逐步得到了改善和控制。闯过了第一道休克鬼门关。但是,伤势最重的一个烧伤士兵没能闯过这一道休克鬼门关而不幸牺牲了。
烧伤后第四,第五天。第二道感染鬼门关又来了。由于烧伤面积大,处理创面时又不容许包裹覆盖。加之伤员体内免疫抵抗力空前虚弱。烧伤病员此时很容易发生表浅和深部全身感染。严重感染会引起全身脓毒血症而死亡。大面积烧伤最容易引起金葡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感染。因此需要大量针对上述细菌治疗的抗生素。此时,抗生素告急,抢救领导小组立即指示向上级军区卫生部告急求援。卫生部立即调集全军区医院和药库的资源。12小时内,急需抗生素和其它药品空运到达了医院。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抗感染治疗。多数伤员感染得到了控制,但有两个伤员未能闯过第二个感染鬼门关而牺牲。此次烧伤已经牺牲了五个。领导小组向大家发出号召“一定尽全力抢救,再不能让烧伤士兵牺牲了。”大家心里都卯足劲,不怕苦和累,绝不再让烧伤士兵失去生命。医护配合更紧密,想问题更周全,观察病人更仔细,针对性处理更及时。伤员们的感染得到控制,病情平稳下来。
感染控制后,覆盖身体缺乏大量同种异体皮肤又摆在了大家门前。如果没有大量同种异体植皮覆盖身体,休克和感染还会再次发生。这又是一次严峻考验的鬼门关。自体皮肤移植效果最好。但伤员们的皮肤都被烧毁了。真所谓体无完肤啊!自体皮肤移植没有条件实施了。临时到哪里去找大量同种异体植皮皮肤呢?在这关键时刻,还是医院和友邻部队官兵踊跃报名申请献皮肤供植皮。在健康官兵的大腿或者肚皮上切割分离小半巴掌大块薄皮肤,移植到伤员身上,解决了急需皮肤覆盖伤员的危险情况。后续人工皮肤运到,用于剩余伤员身体的覆盖。经过这样的努力,终于让后面23位伤员全部闯过了这道鬼门关。实现了大家心里的誓言,“再不让一个伤员战友牺牲生命了。”当年战友之间的友爱踊跃献血献皮肤行为,其热情生动感人场面让人热泪盈眶。至今深深融入我的血液里。“战友,战友亲如兄弟,革命将我们召集在一起……。”此后,每当我听见这首歌曲,当年献血,献皮肤的场面就涌入心里,催生热泪,涌出眼眶。伤员治疗期间。集团军孔英政委带领慰问组,代表集团军全体官兵来医院慰问伤员和参加抢救工作的医护人员。孔英政委个子高大,五官端正,相貌堂堂。颇有孔武军人气质。当他得知伤员们的巨大痛苦和医护人员巨大付出时,在讲话中泣不成声。哽咽着说“谢谢大家了!你们不但用精湛的医术抢救伤员,还用自身鲜血和自身皮肤救治伤员。你们医护人员太伟大了,战友情谊永存!”后来他当军区政治部主任时,我已经调到解放军第七医院担任院长。春节到了,我们每年都邮寄互赠当年流行的过年贺卡!虽然他当时已是中将军衔,但对当年抢救伤员的战友情谊,仍然没有忘记。
根据烧伤治疗规律,闯过前面三道鬼门关后,就可以远程运输转到条件更好的医院了。治疗半个月后,上级调派来了三架大型军用运输机。在领导小组和医院党委的领导下,医务处带领科室,精心组织,细心准备运输环节中各项工作,预想设置可能出现病情变化的处置治疗。周密配备药品和氧气等物品。精挑业务过硬的医生和护士随飞机护送。根据伤情和上级医院烧伤治疗优势和特点。一部分转运到解放军总部北京第307医院。一部分转运到第四军医大学烧伤病房。另一部分转运到第三军医大学野战烧伤研究所病区。在飞机起飞前,我带领两名医生登上每一架飞机,探望每一位伤员。检查他们的伤体固定情况,有没有身体不适。以便做出临时调整。当和他们一一道别时,双方都依依不舍,眼泪止不住湿润了眼睛。飞机腾空冲上云天时,我在祈祷他们都能康复。后来,所有伤员再没有发生死亡。烧伤得到痊愈。但由于严重的疤痕形成,并挛缩,都成了终身残疾。分别进入西安,重庆,成都等地荣誉军人医院受到终身照顾护理。事后,与此次事件有关的责任人弹药仓库主任和师部军械科科长被军事检察院逮捕,由军事法院宣判入狱劳动改造。
军医之20——续
整个事情落下尘埃。医院,友邻部队官兵都平静下来,进入正常军事训练和工作。此时,我心海却不能平静下来。翻起阵阵波涛浪花。这次销毁弹药发生如此大爆炸,造成士兵生命和军队财产损失巨大。在我军历史上是少有的。军医除了恪尽职守为抢救军人生命勇于奉献。更应该通过此次事件,弄清楚事件发生爆炸的原理,组织管理存在工作中的疏漏和缺陷。在没有外源火种引发TNT炸药爆炸特点。以便让我军在仓库销毁弹药中补充制定更为周密预防措施。根据瞬间对人体致伤面积大,烧伤深度深,伴发呼吸道烧伤比例高,以及伤情演变快等特点。可以让军队医院在平时把加强烧伤急救演练作为常规必练内容。同时要常规把相应的器材,药品,设备准备齐全。并且需要及时,全面总结组织抢救中的经验和寻找教训。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还需要探讨对重型烧伤情况下,严密组织长距离转运及空运中强化安全的措施进行总结。作为军医,必须对军队医疗负责,对军人伤员生命负责有担当。经过检录,发生如此严重,大批量爆炸烧伤士兵,我军历史上还没有报道过。强烈的军医责任感,意识到自己的肩上承担职责的使命感。我必须进行深入学习,把尘埃和静电引发TNT炸药爆炸的必要条件和浓度摸清楚。把炸药的膨胀压力,冲击力,高温烧伤等致伤特点总结出来。于是,我起早贪黑进行研究。写出了“组织应急救治大批特重型烧伤病员体会”、“成批严重烧伤病员空运分流转运作法与体会”等八篇系列论文。分别在《西北国防医学》、《人民军医》、《军事卫勤专刊》、《解放军医学》、《中国工业医学》等杂志上发表。受到相关专家较好评价。也因为这样的好学专研精神,一生中相继在军内外杂志发表了近200篇各类医学论文。并获得13项军队科技进步奖。在军区医疗学术界有了一些影响力。不到四十岁,就被《西北国防医学》、《中国现代医学》等4家杂志聘请为杂志编委,以及军区科技进步奖专家评委等。
通过经历那场特大TNT火药爆炸抢救后,我对烧伤治疗非常重视。经过血染风采和实践得出经验教训,不但要作出理论总结,该必须应用在实践中。后来我被调到另外一所军队医院当院长。接手工作后,发现这所医院没有烧伤科。我立即指示马上筹建烧伤专科。我向党委和全院官兵讲诉了当年解放军29医院抢救烧伤士兵惊心动魄的过程。并提示大家,如果我们的友邻部队意外发生了官兵烧伤,由于我们没有烧伤专科,没有相应的药物,设备,技术和医务人员,让士兵死亡或终身残疾。那是我们军医的失职,或者犯罪。所以,烧伤专科必须建,马上建。我立即和军区总医院烧伤科刘毅主任联系,选派了陈中平主治医师,徐亘医师及几个护士去他们烧伤整形科进修学习。正是由于刘毅主任那年带领总院烧伤医护人员,与我们共同参加抢救烧伤士兵工作。我和刘毅主任成了终身好战友,好朋友。他是第四军医大学烧伤整形专科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来成长为博士生导师。他有多本烧伤整形书籍出版。每一本他都亲自签名送给我学习。我们的医务人员在他们科学习期间,得到他重视和培养。陈忠平他们半年后回到医院,医院早把烧伤专科的设备和药品买回来到位了。陈忠平担任主任。烧伤科业务红红火火开展起来了。当时,临夏州州医院等都没有烧伤专科。我院烧伤专科为官兵和地方群众担负起了烧伤病员的治疗。地方烧伤群众非常动情地说“过去我们烧伤了,由于本地没有烧伤专科,只得远程去兰州大医院去求医,离家很远,很不方便。现在好了。烧伤病人可以在家门口得到精心治疗。感谢解放军军医!”后来,有一个十七岁女孩前几年被脸部被完全烧伤,面部都是疤痕。家人和本人十分悲伤和沮丧。丧失生活信心。为了恢复女孩面容,重振生活希望。我指示,把这个女孩收下来。由我出面把刘毅主任请来,与我们医院联合开展面部换肤换脸手术。经过充分准备,精心手术。手术获得圆满成功。轰动了整个临夏市。人们奔走传杨。临夏州电视台来医院拍了专题电视报道短片。祛除疤痕,恢复容貌的女孩青春美丽。笑容灿烂。家里人特别高兴,送来锦旗上写到“军医让我恢复青春美丽,感谢亲人解放军”。通过不断学习提高,烧伤科治愈了许多烧伤病人。烧伤科成为解放军第七医院的一张品牌。受到官兵和群众一致的赞誉。收到良好社会效应。
“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古代名医张仲景的济世名言鼓舞我一定要在医生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军民服务。我不是名医,但我愿意当一个平平凡凡的好医生。能悬壶济世,福泽苍生。这是我个人的志向所在,价值观所在。人活一世,需要有理想,有抱负,需要实实在在努力工作学习,拼搏奋斗,风雨无阻,向着目标前进。
2023.12.1.
【作者简介】朱云才,重庆市江津区人。中共党员。先后毕业于青海医学院医疗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医院管理系、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部、中国人民大学EMBA。历任卫生员、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内科主任、医务处主任、院长等职务,授大校军衔。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副会长。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文学写作,在国内多家报刊和出版社发表和出版文学作品一百多万字。出版有《随吟集》《得云留彩》《盛世飞歌》《走马行吟》等诗歌散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