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大刀记》的伯乐屠岸先生
郭洪志 梁临平

40年前我27岁,刚刚步出大学校门,到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工作,就初次首次拜访了文学界的屠岸先生。这是我作为儿孙更是初次为自己的父亲郭澄清先生做孝道了。
我从北京故宫后街真如镜胡同我妻子学习进修的住处,坐公交车换乘二次到达朝内街人民文学出版社,心中想着望着見到尊敬的三位前辈,他们是谢永旺先生,屠岸先生,严文井先生。
进入后问传达室,谢永旺先生已经去了《文艺报》,严文井先生并不天天上班来社里了,屠岸总编就在二楼南侧的总编室。

叩门迈入屠岸先生的办公室,房间狭小而整洁,我自报家门后,屠岸立即从办公棹上站起来,快步走过来让我座下,并泡茶后问我家父郭澄清的情况,叙谈之情,至今历历在目。
我提出再版《大刀记》并恢复第一部《血染龙潭》的要求,没有让我想到的是先生立马就同意了,并引出了先生对《大刀记》的高度评价,从语言的文学性到小说结构人物形象,顺口说来又说去,让我马上回老家宁津县郭杲村,拿上《大刀记》手稿第一部,咱立即再版。
我回到山东宁津县郭杲村,细细汇报给父亲郭澄清先生,他一夜兴奋难眠。郭澄清修改《龙潭记》后,并写了一篇后记,这就是1984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郭澄清著长篇小说《龙潭记》。至今令我感怀难忘。只是匆忙之中,忘了请屠岸先生写个序言,说说《大刀记》写作与出版的前前后后,成了中国文学史的美中不足。屠岸先生曾专程到山东宁津县郭杲村看望重病中的郭澄清,这文人相轻重,应该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教育后来人。
转眼到了2004年,家父的好朋友吴开晋教授,反复嘱咐我争取在2005年,庆祝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整套再版三部曲的《大刀记》。我遵嘱来到北京和平里屠岸先生的家宅,我已经是今非昔比,坐着豪华的加长车,可屠岸先生的狭窄又长的门道,车根本就开不进去,简洁陈旧的木制家具,小狭窄的客厅,令我惊讶。和我这个平平常常的山东大学教授住宅相比,好像是二个世界,中国的文人特色一目了然。我提出再版整套《大刀记》的想法,屠岸先生二话没说,提笔就给人民文学出版社現任社长刘玉山写了长长的三页亲笔手书,把为什么要再版整套《大刀记》的理由,讲的一清二楚,让人读后只有再版而无话可说。这就是200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的120万言二部三卷本《大刀记》。
几年后,我到北京开学术会议,专程去和平里看望屠岸伯伯,第一次送了我的礼物,岩台一个,老人家甚是高兴,说这种岩台很名贵,礼物太重了。我说到,以前我们家贫寒如洗,从来没有给您老人家送过一点礼品,今天想来实在是心亏呀!
在今天的《郭澄清纪念馆》和《大刀记文博馆》,存有屠岸先生的亲笔信和毛笔书法对《大刀记》的评语。还有每年寄给我的节日明信片,今天才知其珍贵,更是无价的人世间之情之义,人文情怀永远留在我的心里,更是留给了《大刀记》的研究者和读者们。
人世间若没有屠岸,在中国的文学历史长廊里,一定不会有长篇巨著《大刀记》;但要是没有屠岸像热爱自己生命一样的热爱《大刀记》,也就不可能有红火到今天的《大刀记》。
当我们只知道是郭澄清先生写出了流芳千古的不朽《大刀记》,可我们不禁产生一种联想,如果《大刀记》没有2005年的再版,就很难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和60部之一的《建党百年初版本文库》。甚至电视剧《大刀记》和杂技情景剧《大刀传奇》都有可能落空。屠岸先生在特殊时期促成了《大刀记》的再版,改变了《大刀记》的出版之命运,迎来了文学史研究名家:张炯,雷达,吴义勤,孟繁华,陈晓明,程光伟,梁鸿鹰,朱德发,吴开晋,杨守森,张学军,李宗刚,张丽军,李均,周海波等的广泛重新研究。
我们真是应该心疼屠岸先生本人对《大刀记》的怜悯之心和寒冬时期给予《大刀记》的保护,但也更是在瞬间,当我们站到只有像屠岸先生这样清白廉洁的文学家榜样里面时,实在令人扼腕心疼屠岸先生!
屠岸先生和他的人文关怀精永远不死!
2023年6月12日于济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