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燃烧……。在391高地的潜伏部队中,在距敌前沿阵地的草丛中,邱少云不幸被燃烧弹引燃,大火在燃烧。“不能动,坚决不能动!一定要严守潜伏纪律”!战士们暗暗下决心,用目光互相鼓励。500余名英勇无畏的战士纹丝不动,阵地依然像没有一个人那样的平静。391高地被攻克了,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士邱少云壮烈地牺牲了。

391高地位于铁原东北10公里处,山势险要,从志愿军前沿阵地到391高地,中间有3000米的开阔地。为了缩短部队冲击的距离,使战斗发起具有突然性,志愿军15军、第29师、第87团挑选了500名优秀的战士,在1952年10月11日,在秋风瑟瑟里趁漆黑的夜间越过开阔地,悄悄地隐蔽潜伏在距敌军只有60米的草柯丛中。敌机巡山察坡,无目的地用机枪扫射,还投下了燃烧弹。
火焰在燃烧,凝固汽油弹从邱少云左腿燃起,继之火苗漫布全身。火势骤起浓烟滚滚,烟柱荡过坡岗,烟柱越过山岭,烟柱插入云天。霎时乌云弥漫,霎时遮光蔽日,霎时战友揪心。蛙鼓声声是战友们的援助,蝉声鸣叫是战友们的驰援。但头上都戴着荆条帽,身上披着青藤绿草,不能晃动,对面的敌人都死死地盯着。敌人不需要望眼镜,用肉眼就能够看得清清楚楚。邱少云不动、不动,坚决不动。

火焰在燃烧,邱少云斗大的汗珠滴到焦糊的野草丛中。邱少云的汗珠牵连着战友们的泪珠,多少日日夜夜的的相处,战友们亲入兄弟,生活与训练通汗知心。而实际上邱少云潜伏之处就有一条小水沟,但他不能动,他只是紧锁着眉头,冲着战友轻轻地点了点头。战友们的泪珠与汗珠同震,大家都希望泪珠与汗珠可以汇成一条小溪,可以汇成一条大河,汇成鸭绿江的浪花。或者这泪珠与汗珠伴着一场秋雨而骤降,我们的战友邱少云就可以脱
险了。
391高地有敌军1个加强连据险,是敌军安在志愿军前沿阵地的一个"钉子"。拔掉这个"钉子"不仅可以改善志愿军第15军的防御阵地,而且可以对敌军形成威胁。几天后的持续的上甘岭战役,在391高地得到充分的表现。

火焰在燃烧,此时的邱少云想到了家乡的绿溪,从松瀑而倾泻,从清潭而流远。春天里,犁耕稻田冷身寒意,陇上棠梨开花绚丽;夏天里,气候烦躁,荷花绽放,他蹲在堰塘边称心如意;秋天里,稻谷金黄垂珠,他在水沟里放波;冬天里,覆盖松雪弹起绿枝,他满身的雪霰也抛出雪团,还伴着梅花的馨香。他在深潭里纵身,他在小河里潜泳,他在大堰里摸鱼、采莲藕。他摆一摆头发,他抹一抹脸上的水珠、他肆意的戏水而甜怡地与亮眸。
火焰在燃烧,邱少云的脚趾穿透了胶鞋,深钩到土石里,他的手指双双地深插到坚硬黑土地之下。他的鲜血染红了焦糊的草柯与黑土地,他的骨头叭叭炸响。这骨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的骨头,是顶天立地的秀骨,他要将地下的岩浆凿穿冲腾,对着391高地喷射毁尽。他要重生熏香的兰草与山花烂漫,他要重生密茂的紫藤和蔷薇花,他要重生葱茏的红叶与展开的迎客松。

抗美援朝,保卫中华民族,保卫世界和平。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革命军并肩作战,与美军为主导的侵略者搏击。1950年10月侵略者将战火蔓延到鸭绿江边,志愿军迅速地将侵略者从鸭绿江畔驱逐到清川江以南。1952年秋,中朝人民军队有组织有计划地在三八线南北,进行具有战役规模的战术反击作战,攻占了敌军许多营以下要冲阵地,以反制“联合国军”的攻击。接着在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上甘岭战役中,彻底粉碎了"联合国军"发动的"金化攻势"。
火焰还在燃烧啊,邱少云是母亲从十月怀胎,一年一年长大,俊俏的豆蔻年华,肉体凡胎。而他全身布满了赤色忠勇,他的骨髓里渗透了忠精报国。面对火焰,湿枝会蒸腾化雾、会燃起火苗,铁板也会翘曲,金银也会熔化。而我们的英雄还是纹丝不动,邱少云的意志超越了钢和铁。

火焰还在燃烧啊,邱少云身上的火焰不是鞭炮,不是礼炮,不是灼烧瞬间的疼痛,是持久的燃烧。红孩儿三昧真火燃烧了孙悟空,还有东海龙王相救。而我们的邱少云完全靠着自己的意志力,靠着对抗美援朝战役的忠诚,靠着对志愿军战友的忠诚,靠着对中朝人民的忠诚。
邱少云他是四川铜梁人,1949年12月入伍,他是年轻的老兵,战蒋军、缴土匪,多次擒敌无数。1951年3月他抗美援朝跨过鸭绿江,在朝鲜与李美军作战屡次获得殊荣。中朝人民都深沉地纪念邱少云,是“烈火金刚”, 是特等功、一级英雄,是最可爱的人。
血艳的金达来遍布朝鲜三千里江山,血艳的金达来也遍布中华一千零四十五万平方公里锦绣河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