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电影
文/李明军
有些逝去的老朋友的老照片,我始终留作怀念珍藏着。与此同时,还总想把自己的老照片也晾一晾,可能是怀旧的缘故吧!我觉得,以晾老照片的方式让人们留下对我的记忆,也挺好的。常言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吗,我只是“雁过留影”罢了,为的是给后人一个怀恋。当我发出第一组照片时,儿子儿媳说,老爸,你老了。怀旧就是老的象征。儿子儿媳的话我相信了。可我不服老,我还有一身的力气要释放出来。就拿我在威海南海新区相约国际旅游有限公司任宣传部长那天起,家里就引起了纷争。孩子说,爸,不图你挣多少钱,就让你安度晚年。其余的事情不用你操心。可我还是有一种冲动,我认为自己还年轻,就是要为事业拼搏一把。儿子儿媳的心情我理解,他是让我安度晚年。儿子的举动让我感觉更幸福,起码是他们对老人的惦记,符合中国的仁、义、礼、智、信。但我总感觉有一种扎在笼子里的老鸟的味道,飞也飞不出去。话题远了,晾老照片是对过去的回忆,也和过电影一样。找回自己的青春和活力。每张照片都有他背后的故事,虽然不精彩,但还能给人留下一点往事的回忆。
有一张老照片拍摄于1984年元月过后,当时我正在《吉林石油报》社学习。这种学习机会是难得的,记得那一年,我由于宣传报道工作优秀,当时的吉林油田测井公司宣传部长于学臣(已故)就把我推荐到报社学习。那是1983年10月份,报社举办第二期通讯报道员培训班,我就参加了培训。当时由于报社缺人,所以把我们应该两个月的培训延期四个月,当记者使用。我还记得,当时我和于杰、雷恩来分配到一个采访组。第一次和于杰大哥到红岗采访;第二次就被领导分配和雷恩来到洮儿河农场采访。就是这次,我俩坐的绿皮火车,从前郭出发,到白城倒车,还得坐上一个小时的客车才能到达洮儿河农场。闲暇之余,我们在白城等车之际,在站前留下着美好的瞬间,让我24岁的青春永驻。
当我把这张照片传给儿子时,儿子很激动地说,爸,这张照片真珍贵。看得出儿子对老爸的感情和感觉。
再看看自己近日的照片,白发已成霜,儿子说,爸,你真的老了,怀旧了。我说,儿子,爸不老,还有使不完的力量。老照片让他翻过去,老爸还能陪上你们几十年!

【作者简介】李明军,笔名文实,又名李名君。1960年3月出生于扶余县三岔河镇,大专文化,原为《吉林石油报》主任编辑,副高级职称。2020年3月正式退休。多年来撰写新闻及散文、小说稿件2000余篇,发表在省内外30余家报刊杂志上。近年来,在搞好报纸编辑的基础上,潜心研究新闻理论,《浅谈企业报的策划》《如何挖掘新闻由头》《如何让企业报经济版活起来》等多篇论文发表在省级以上业务刊物上,并有部分论文获省内外新闻理论研讨一、二、三等奖。并出版《松辽写真》《走进新闻芳草地》《百味人生》《绽放的宝石花》等著作。同时,他的名字已被编入到《中国当代学者传略》一书。《北方都市文化》微刊总顾问,现为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

大连有声文艺,是继徐丽创办《朗读者》读书会(又名:松嫩流域朗诵团)之后又创刊的有声文学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就是把精品文学变成好声音。每一个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思想的精灵。每段文字都是通过深思熟虑的结晶,更是对文学艺术和生命的敬畏。2022年4月9日,徐丽自媒体文学公众号《大连有声文艺》应运而生,随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个城市众多文朋师友纷纷投稿。可见广大读者对声音艺术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学艺术永远为广大读者服务。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学精品,经过原创作者再次提炼,又经过好声音的录音诵读,为文字进行二次创作和提升。喧嚣的红尘,浮躁的世界,好声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为读者奉上听觉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连”,寓意:大连在东北三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滨城市,而且覆盖率很广,能带动文学艺术齐飞并进。让精品文学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声”就是把文字变成好声音。“文艺”就是文学艺术。组合起来就是“大连有声文艺”。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
文学顾问:李明军
艺术顾问:沈树立
艺术指导:吕东飞
配乐指导:贾兴旺
文艺评论:姚宗希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总编徐丽女士,有偿为各企事业单位、各大餐饮、美业、洗浴、企业家,撰写创业经历和企业背景,以及人生自传。编辑部收集优秀的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