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泓澎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水性材料高研班。
中国建筑家协会会员;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中国抽象艺术联盟东北地区副主席;
亚太设计联盟长春区理事;
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吉林省民族画院副院长;
吉林省尚古丰书画院院长;
东北亚龙翔书画院副院长;
长春市朝阳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吉林日报书画院特聘画家。

自幼热爱艺术,亲近自然,画风既没有抛弃西洋水彩画写生的基本特点又深深植根于中国艺术的土壤中,二者有机地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水彩画风格。
作品重品格、尚意境、寄情怀、大胆豪放,注重气势和意境,潇洒酣畅,神采灵动。画风兼顾国画写意和水彩写实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近年来有多幅作品入选国家和省市美展。
他为人低调,不事张扬,而且谦和内敛、表情凝重……其实,这才是李泓澎的内涵修养的本质与性情表现之所在。因此他在全省画界的朋友圈中口碑极好,可以称得上人品和画品合一的人——画如其人。

李泓澎艺术成就:
1、2016年2月本人做客长春新闻广播MF88.9,主讲关于水彩画方面的知识。
2、2016年11月13日,《国家艺术频道》平台发表关于李泓澎水彩作品欣赏的链接
3、2016年11月20日,《水彩在线》平台发表关于李泓澎水彩作品欣赏链接
4、2016年11月,水彩作品《荷之舞》被吉林省群众艺术馆收藏。
5、2017年9月24日,吉林日报发表关于李泓澎水彩作品《年年有鱼》的文化启示。
6、2017年水彩作品《年年有鱼三》吉林省美术作品展一等奖。
7、2017年水彩作品《年年有鱼》2吉林省第二届水彩画展二等奖。
8、2017年水彩作品《年年有鱼五》入选第六届中国(长春)当代名家书画作品展。
9、2017年油画作品《燃烧的季节》吉林省美协“观山·听水”美术作品展。
10、2018年1月18日,民盟二道委员会授予李泓澎特殊贡献奖。
11、2018年11月3日,长春电视台《坐标文化周刊》采访李泓澎关于绘画的艺术人生。
12、2018年水彩作品《年年有鱼八》吉林省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天道酬勤·日新月异”美术作品展获二等奖。
13、2018年油画作品《燃烧的岁月》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吉林省少数民族书画作品汇报展,获一等奖。
14、2018年水彩作品《相由心生》入选“见境”青年艺术群像展。
15、2018年水彩作品《红酒女郎》入选第七届中国(长春)当代名家展。
16、2018年水彩作品《年年有鱼三》入选27届亚细亚水彩联盟展。
17、2018年水彩作品《年年有鱼》入选民盟中央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美术作品展(深圳)。
18、2019年七月水彩作品《欢唱》在,图解新时代—丹青赞祖国,吉林省职工书画摄影作品展中荣获二等奖
19、2019年水彩作品《生命如歌》获吉林省第三届水彩画展三等奖。
20、2019年水彩作品《生命之歌》获吉林省美术作品展三等奖。
21、2019水彩作品《生命之歌》入选中国长春第八届名家展。
22、2020年五月《绽放》入选中国—国际水彩联盟国际水彩画友展。
23、2020年五月,《当代艺术家》平台,展播关于李泓澎水彩作品欣赏的链接。
24、2020年6月6日入选中国艺术名家邮票珍藏册,李泓澎水彩作品欣赏。
25、2020年7月12日,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创作,2020年教学成果推荐展,李泓澎《相由心生》系列。
26、2020年9月18日,《夏之美》入选第三届人民教师水彩水粉画展。
27、2020年9月19日,水彩作品《忆江南》入选2020年吉林省美术作品展,获优秀作品奖(此次展览仅设此一项奖)
28、2021年8月《年年有鱼》入选第四届全国教师水彩画展
29、2021年《生命之光》入选第二届新时代中国水彩粉画展
30、2022年《信仰的力量》入选全国第四届水彩粉画展
31、2022《信仰的力量》荣获第四届国际抽象网络展铜奖
32、2022年《大泉文化》水彩视频个人专辑荣获二等奖
33、2023年《金色交响曲》第五届国际抽象网络展荣获银奖















心灵的秩序——李泓澎的抽象艺术
在20世纪的最初几十年里,艺术家们打破了艺术史的再现传统,试图用一种全新的语言承载绘画作品背后的精神与意义。这种语言更加注重语言本身而非语言的内容,这便是抽象艺术的初起。艺术家们在这里发现了形式构成与表现的全新方式,色彩、线条、构图等诸多形式手段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显示出更具涵盖力和意念力的作用。与此同时,欣赏艺术则变得更加需要专业的准入。事实上,这是一种新的自由。相对于传统的具象表现方式,人们的审美经验被大大拓展了,人类的心灵获得一次解放,它再不需要通过形象和情节的引导,而直接转变为感情体验与震撼。艺术品也因此获得了比以往更多抒发强烈情感的机会,因为抽象作品更加需要作者的想象力和自我的投入,不用再借助自然的躯壳,而与自我的表达和内心世界直接沟通。根据俄国抽象画家康定斯基的理论,抽象可视为精神的绝对写实,而写实则是精神的抽象。事物的表面相像性往往反而会限制想象力的抒发,因此,抽象艺术是纯粹的审美活动,不受对象的限制,是建立在自身内在法则上非拟像的表达,其本质是心灵的独立。
李泓澎的抽象水彩作品便是在这样的经验中产生的,他不是在创造一种绝对形式,而是赋予了视觉形式一种特殊而暂时的意义,这种意义也许会让你遐想和体味。在艺术家的自我阐释中,“心性”一直是其绘画的关键。与西方抽象绘画不同的是,艺术家把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融入自己的抽象创作过程之中。艺术家强调心性与传统宇宙观的关联,由自性体悟万物的混沌与生灭,强调作品的无意识和自发性。在绘画过程中,偶发因素是艺术家密切关注与积极创造的重点,通过对这一因素的宏观把控,从结构上比拟了宇宙的生成。正如自然界的不可预测,艺术家也永远无法通过计算获得的品质,中国传统的有无相生,正是从混沌过渡到明晰,从无限过渡到有限的过程。而艺术家的绘画过程,也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从无限的可能性变化到作品最终的确定成形,艺术家因势利导、循道而行,完全以自我的心灵感悟力加以控制,仅此一点就足以显示作品的无法复制性与独立的艺术品质。
水彩作为一种绘画语言,它介乎于东西之间,而中国人对水性材料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李泓澎正是借助这一工具将其材料特性与精神意味加以综合。绘画不仅仅是视觉游戏,它更重要的是精神情怀。在《心生万物》作品的制作过程中,艺术家借助时间,遵循材料特性,在不断地重复与等待之中,让作品自然沉淀,氲化成形。艺术家创造出一种新秩序,将时间与空间统一,使作品“会境通神,合于天造”。古人云:“得意而忘象”,而艺术家对观念的重视,正是当代艺术的关照之处,这是艺术家所追求的真正目的,也是一种自由的宣言。
传统六法,一曰气韵生动,而气韵不可学,所谓“生而知之,自然天授”,其真正的学习却只能通过“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来脱去尘浊。李泓澎在生活中对自然充满热爱,经历了人生的悲欢喜乐之后,将一颗沉淀的心化为抽象的力量进行表达,这在同龄人中并不多见。正如他自己所言:通过人生感悟而回归自性,由自性生境,而境化万物。也正是这种物我交融,物我合一的心态,才使得《心生万物》系列作品始终散发着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央美术学院水性材料绘画教研室主任 吴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