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热点


说来惭愧,我是滴酒不沾的人,先生说我写酒文化有点班门弄斧,朋友们也许认为我自不量力。然而,酒,我还是要写的。因为酒真的和我有缘,而且在我的脑海里打上了烙印。
记得我11岁时,第一次喝酒,而且是明目张胆,光天化日,喝的酩酊大醉。那是1970年12月,我上小学四年级,我的小哥哥光荣地参加了解放军,当的是小兵——娃娃兵。他穿的军装,上身是草绿色,裤子是深蓝色,鞋子是大头翻毛皮鞋。因为衣服又肥又大,只好把袖子裤管卷起来。腰带是咖啡色的牛皮带,三块瓦的棉帽,戴在头上可以转几圈,尽管军装不太合身,但那一双大眼睛却炯炯有神。他,当兵的地方是青藏高原。小哥哥一直是我崇拜的偶像,他给我讲故事,带我玩游戏,捏小泥人、捏小动物,他带着我在里运河的河堆上,听他吹笛子。他还帮我抄写过手抄报,因为我的作文好,班主任徐老师发了两张全开的大白纸,让我回家用毛笔把它抄上去。至今还记得那篇作文叫《拉练》。
说起韩侯酒,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呢。有一次,我的母亲回老家马头,父亲给母亲带了两瓶酒,那时,交通很不方便,三十多里的路程,全凭11号小跑车——两条腿。路上,母亲觉得累了、渴了,就把两瓶韩侯酒权当饮料喝掉了。询问从来不喝酒的母亲,您怎么没喝醉呀?她饶有兴味地回答:滴滴韩侯酒,口口粮柔情!
时隔多年,我和先生相知相爱了一年多,并喜结良缘。不久,我怀孕了,胃口大开,也许是传承了母亲的遗传基因,每看到韩侯酒,就想喝两口,那浓郁的酒香,清爽的口感,醇厚纯正。怕我喝酒喝上儿子每次从省城回来,家乡的韩侯酒等着他。当然回去的时候,当妈的我,绝对不会忘记在他车子的后备箱里,放上两箱充满家乡情怀的老酒——韩侯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