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君南在中华冯氏文化总会第四届二次会长会议上关于冯氏起源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宗亲会长、秘书长:本来,我们是来等待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姓氏的同仁来作冯氏起源报告的,但现在临时要我来顶替,我只好抛砖引玉了,也是献丑了。滚滚长河始有源,泱泱大姓自有祖;源清泽流长,祖明润嗣昌。为了不误先祖,不惑子孙,我跑遍神州海外,寻宗问祖,走亲访友,查古族谱,上书馆,从明清前的冯氏古族谱中甄别祖源,还从考察祠庙和考古墓古碑中进行论证,所获颇多,现将源头部分的情况简要汇报以下:
关于冯氏起源,请记住十个字:姓肇毕公高,祖居始平郡。所谓“姓肇毕公高”,是指文王姬昌之前,河伯水神冯夷乃故事中人;文王后期,武王姬发率修文王绪业,践位后才封其父为文王,又封其第十五弟姬高为“公”,并赐姬高于西京咸阳毕原(武功、扶风一带)治国,史称毕公高。毕公高就读于文王学堂,康王十二年,毕公高保釐东郊(今兴平一带)成周一脉,厥后支子食采于冯阝地(即始平郡)寓邸毕公村(今杨陵五泉毕公村),子孙去邑为氏而书作冯。所谓“祖居始平郡”是指毕公高食采于始平郡;唐代《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和宋氏《百家姓》皆称冯氏出自始平郡;在各地冯氏开基祖的神龛上,亦彰显“始平堂”之词,之后多有“始平道、始平书院、始平世胄”等描述法。其实,毕公高支子五子,长子冯万,一作名金,字音元,为毕国上卿大夫。毕公高为受姓始祖,冯万为得姓元祖。冯万之长子伯子(名迏,字光廷,号伯)为毕国上卿大夫兼理冯邑(冯城)政事。西周平王东迁东京洛阳后,毕公高第19世鸿孙冯简子发迹新郑,子孙代有冯驩、冯唐、冯奉世、冯异等英才辈出。 应当指出毕公高的佐政志:《史记·周本记》载,“武王即位,太公望为师,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为左右王,师修文王绪业”;武王崩,毕公高与周公旦等拾乱,辅佐成王为政,《后汉书·翟酺传》载,“昔成王之政,周公在前,召公在后,毕公在左,史佚在右,四子挟而为之,”故毕公高有“周初四圣”之称(豫泶阳新冯城京公庙也有石刻碑文为证);继周公旦之后,毕公高累官太师;成王终,毕公高成为康王顾命大臣,故毕公高有营造“成康之治”盛世之史说。毕公高为周三朝元老,“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还需指出,毕公高系成王首任大司马,故有子孙姓司马,之后其又有子孙易姓冯、同;毕公故,晩子尚父之第八代立城万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