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梅的姿态恬淡,执一支素笔将水墨流年晕染
——走进当代著名画家康金成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十二月,一个充满遐想和富有诗情画意的美好时节。那一树树迎风绽放,含苞待放的梅花次第开放枝头,一缕缕的暗香由远而近芬芳四溢,沁人心脾。
在这岁月浅浅,素心若雪的美好时光,静静地观赏着清丽幽香,淡雅隽秀,不畏严寒,傲雪绽放的腊梅,不禁使我想起了一位酷爱梅花,品性高洁,儒雅淳朴,含蓄内敛,才华横溢,德艺双馨,卓尔不凡,乐观豁达的著名国画大师——康金成院长。
初识康院长,是在天水明德书院主办的第三期天水书画名家、企业家共献爱心捐资助学活动上。康院长是醴仁书院的院长。很荣幸,我作为明德书院的一员,有幸和天水明德书院的杨天霖院长、康院长等爱心人士一起走进武山咀头九年制学校参加为贫困学子的捐资助学活动。
真是文如其人,康院长不仅写的一手行云流水,隽美大气的好书法,而且他的山水画也是气势磅礴,酣畅淋漓。康院长虽是书画大家,声名远播,但是他非常的谦逊随和,说话语速缓慢,略带家乡口音,说话间笑语盈盈,平易近人,倍感亲切。因他是天水明德书院的名誉院长 ,因此,他也时常关心和惦念着书院的发展状况。为此,我亦有缘能够见到康院长。
在同康院长的交流中感触最深的是,他说:“日常生活中的修行是最关键的”。是的,他是一位心地善良,心存大爱和有信仰的人。因此,尽管他自带光芒,身上光环闪烁,但是他不骄不躁,心境平和。他禅茶悟道,每天只是专心读书和习字,从不被外界的喧嚣嘈杂所干扰。
1992年在天水文化馆举办了他的个人画展,两层楼上挂满了他的精品画作。光工作人员就有15人,当时在天水轰动一时。走在街上,看到康院长的人无比激动的说:“看,这就是国画家康金城”。画展上鞭炮声此起彼伏,“噼里啪啦”经久不息,响彻云霄。每当提及康院长如此辉煌的高光时刻,他只是淡淡的说声:“凡事能够放下”就好。
康金成,又名康醴仁,1948年出生,甘肃武山县人,中国画画家。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研修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历任甘肃省文联副主席,甘肃画院院长,甘肃美术馆馆长。现为醴仁书院院长、天水明德书院名誉院长。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届甘肃省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甘肃省委副主委,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六届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六、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他在童年时期就酷爱绘画艺术,当时家乡学习书画的氛围很浓,学校的美术老师对他的启发也很大。尤以他的母亲对他的影响最大,那时他的母亲喜欢刺绣,刺绣前她先要在布上描画一个底稿,他就站在边上仔细看,下来也跟着描摹。可以说在美术方面母亲是他的启蒙老师。当时在农村学画的条件较差,很少见到适合自己学习的参考资料。后来参加工作之后,单位的学习条件就优越多了,尤其是调入省工艺美术厂之后,他的恩师郝进贤先生对他的教导和关心,至今记忆极为深刻!郝老师对他的指导非常严厉!后来所在单位组织,先后派他到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和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专科研修,在当时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1983年,康金成院长入西安美术学院研修中国画,有幸得到方济众、何海霞、刘文西等大家的教导,并亲临其境,享受着高迈而纯粹的艺术气息,以及手把手的笔墨挥运之教,这是康金成院长艺术脱胎换骨的再生。这期间又得到陈国勇、徐义生老师的指导,使他的《黄山长卷图》顺利创作成功,受到了师生们的高度评价。这也是他艺术创作期的一个重要时期。
因此他在学校的三年岁月里,如饥似渴,夜以继日系统的学习中国画。在这种良好氛围的学习环境下,他有幸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古代绘画,并多次朝圣敦煌,临摹学习,跨越时空隧道与古人对话。这是一次全面而系统地将民族传统文化和自性对话融合的过程。其选择像是由点连线而带面: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彝文摹崖、石刻彩绘、水墨卷轴均在他的涉猎范围。
他从青年时代就喜欢学画梅花,1966年他创作第一幅五尺宣红梅,就是根据毛主席诗词卜算子《咏梅》对他的启发创作的。历代画家诗人都喜爱四君子为特有之题材,赋梅兰竹菊四种植物以独特的人格。特别是梅为四君子之首,得天地之气,玉骨冰肌、冲寒斗雪。“傲骨天生耐霜寒,独立春风第一香”。他说:“世人之所以喜爱梅花,主要是敬重梅花的品格和迎风斗雪耐霜寒的精神”。
1984年康金成院长调入甘肃画院工作,在这段难得的日子里,他笔耕不辍,精益求精,在西部山水画的创作上勇攀高峰,他此时的画作雄浑厚重,高古大气、气势磅礴。正如李宝峰先生评价:“自从康金成1983年出访日本,展出了个人代表作品,受到日本艺术界同行的好评之后,作品又多次在国内展出,出版和收藏。《陇原新翠》《高山白云屯》《积石朝晖》《雨后高原翠》在全国获奖;《自将清气觅高寒》《山舞银蛇》《情系祁连》《绿坡》等十幅作品在上海美术馆和南京美术馆展出。
其中《自将清气觅高寒》被上海美术馆收藏;《高原夕照》《陇山积翠》等五幅作品参加台湾‘百人名家作品展’,其中两幅作品被收藏;《祁连山下》《高原秋》在香港‘中国艺术大展’中参展并被收藏,编入画集;作品《春融》赴美国展出。”著名美术理论家吴国亭曾这样评价:“作品气势博大,山风飞雪中,巍巍群山似乎在搏动,庄重而富有灵气。”这一切是他奋斗使然。不仅如此,还有《更喜岷山千里雪》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铁骨生春》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在所获奖项中,有“二十世纪末艺术成就奖”“当代山水画艺术杰出成就奖”“辉煌六十年·中国山水画60强”等。个人专集与入编画册佳作等,影响较大。
1998年,康金成院长随中国美术家考察代表团赴美国进行考察访问并举办画展;2004年4月,随甘肃省文化产业考察团赴西方六国进行考察访问。
如今已是花甲之年的他依然醉心于他所热爱的艺术创作之中,并为社会公益事业默默无闻和无私奉献着他的光和热。他被当代艺术界誉为“具有集大成之精神,作品富于意象机构和文化整合,融传统笔墨与时代风貌为一体的大家”。他的自性使然与艺术个性是显而易见的。
诗与梅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从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起,就有梅的出现。历代文人墨客,对梅的描写各有千秋。且看唐朝王维“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杜甫“雪岸丛梅发,春泥百草生”,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都是文人墨客对梅的经典绝唱。作为在全国颇具影响、实力派的著名画家康金成院长来说,他也被梅花超凡脱俗,谦虚乐观,志存高远,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不畏艰难险阻的高贵品格和顽强意志所吸引。
梅花:素洁,清新,淡雅。在众多花中,梅花是坚强的代表,千百年来一直慰藉着国人的精神世界。词人眼中,梅花也是幸福吉祥的象征。它从不与百花争艳,彰显出平静安逸的美。在数九寒冬,大雪纷飞,百花凋谢之时,唯有梅花生机勃勃,傲然挺立,向人们预报着春天的气息。
他在武山老家祖宅建了一座古香古色,曲回幽静,典雅古朴的醴仁书院。书院建起来以后,省政协原副主席张津梁先生题写了“弘仁堂”牌匾。牌匾上的三个字,已充分体现出了醴仁书院的办院方针和宗旨。旨在弘扬“仁、义、礼、智、信”。在他的理念中,始终怀揣着对家乡故土的眷恋和赤子情怀,本着“以文化人”“以文惠民”的信念,如今依然夜以继日的默默辛勤耕耘和付出。2018年6月,醴仁书院建成之后,多次举办传统文化讲座,还修建了相关的配套设施。积极传递“爱国爱党、遵纪守法、敬奉师长老人、邻里和谐、勤劳致富、节俭光荣”的优良传统和淳朴民风。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瑰宝。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更是承载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和情感的独特载体。自古以来,中国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如诗如画的意境,深深吸引着无数艺术家临摹钻研。
由于梅花不畏严寒、刚毅顽强的精神和品格,他对于梅花是偏爱有加,情有独钟。他创作的梅花匠心独具,独树一帜。为了赞梅,赏梅,画梅,他在醴仁书院的院子里种植了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婀娜多姿的梅树,观察其生长、发芽、长叶、开花的整个过程。并不断的研究,临摹,同时也供大家观赏其花香满径的梅花园。
他运用精湛的笔墨和技巧,注重墨色的渲染和线条的勾勒,突显梅花的静谧和高洁。非常传神地勾画出梅花的神态与神韵。他画梅着重于枝干,他笔下的梅枝苍劲有力、色彩清新,雄浑高古、挺拔伸展、灵动隽美,高雅脱俗。让人感受到梅花的生命力和独特的美感。有的小巧玲珑,憨态可掬,有的袅袅娜娜,端庄大方。营造出一种清幽、淡雅的氛围,生动的展现出梅花不畏严寒,品格高尚的大美意境。
不管是画山水、人物还是花鸟,他都以立意为先,以线造型,以形传神,情景相融,气韵生动,浓淡相宜且疏密有间。他的每一种画风都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韵味。
他画的红梅,繁花似火,雄浑厚重,喜庆祥和,如火如荼,枝干如铁,千姿百态。腊梅古奇多姿,清丽秀逸,枝干向上,冷艳绽放。老梅盘根交错,用墨浓淡干湿,清爽悦目。完美演绎出“铁骨傲冰雪,幽香透国魂”的境界。
他在继承传统画作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元素融入作品中,使得他的中国画焕发出新的生命机和活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由于他常年累月细心的观察和钻研,夜以继日不断的临摹和习作,经他之手所画的梅花清幽淡雅,妙趣盎然,栩栩如生。因此,人们亲切的称他为“康梅花”。
康院长说:唐代画家张彦远特别强调,绘画艺术的文化品味,特别注重画家的人格境界和学识教养,他最早提出绘画是有教养,有学问,有独立人格的读书人的事业。特别强调绘画艺术的文化品味,特别注重画家的人格境界和学识修养,并强调绘画和技巧的根本立意和用笔:“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他的这一主张,可以说奠定了中国画的根本性格。
在梅花飘香的季节,走过繁华和喧嚣,慢慢学会放下和释然。待梅花熏香,拈一笔水墨,将水墨流年晕染成人生最美的模样。在淡淡的季节淡淡地绽放属于它独特的美,带着天生的隽永和脱俗,带着韵味天成的豁达和淡定,让所有的丹青,朵朵生香!
刘亚丽,女,甘肃天水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东方散文》签约作家、大爱文学交流中心编委。酷爱文学,喜欢音乐、摄影,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散文百余篇,并有作品获奖。由团结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渭水浅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