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 南靖云水谣山水与人文美交相辉映
曾祥裕
相爱之中的男女,无论哪一方错过了心爱之人,都有可能从此错过一生!刻骨铭心的爱情让分别后的男女留下永远的牵挂和伤痛!这是我看过电影《云水谣》的观后感。
《云水谣》中的男女主人公碧云和秋水在闽南美丽的山村演绎了一见钟情的爱情,之后因政治因素分别,于此一段至死不渝的痴恋凄美的情感在海峡两边演绎。 片名择取剧中主角王碧云和陈秋水名字中的末字结合而成,“谣”即民谣,有一份传奇故事的意思。水凝为云,云化为水。电影片名早就给我们预示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必将如云与水一样,水乳交融!一个‘谣’字也预示着这个云与水的爱情故事,将被民谣般的传唱着。
《云水谣》电影把闽南山乡景色和客家风情拍的唯美,让人对云水谣拍摄地产生了无限的向往, 吸引着无数憧憬美好爱情的男女前来这个山水秀丽的小村。丙申年为初秋,我因在漳州做完风水,也顺道来到这演绎着一段纯美爱情的福建漳州市南靖县的长教村。
在暖和的冬阳照射下,处处金光闪闪。我置身于这青山绿水之间,漫步于石彻的古栈道,见到平缓的潺潺流水、还有河边石垒堤岸下的水车,抚摸那历尽沧桑的老榕树的枝叶、坐在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泥砖瓦房中与村民喝茶聊天…… 节奏如此悠闲和缓慢,仿佛时光一下子穿越回那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活。
在南靖游览过云水谣逛过土楼等景点后,我对沿线的简氏各宗祠作了深度风水文化考察。
宗祠习惯上称祠堂,是供奉祖先神主,进行祭祀的场所,被视为宗族的象征,也是宗亲中有相关大事盛事的时候用来聚会议事的场所。 自古以来,中国农村特别重视祠堂风水,因为一个宗祠承载着该宗族的兴衰。家族兴,宗祠旺,家族衰,宗祠破。
云水谣绝大部分人都姓简,分布着简氏大宗祠及分祠。 各宗祠选址注重峦头形势,所倚龙脉尤重来龙方向和气势,消砂纳水,尽收秀峰吉水为我所用,处处深藏杨公古法风水玄机。
简氏大宗祠位于长教北面,在怀远楼右后山 。其为简姓南靖长教肇基始祖德润之宗祠,建于明宣德六年(1431年)。坐乾向巽兼巳,门开东北方,寅山申向。左水倒右,水出丁未 。
宗祠奉祀简氏长教始祖德润及祖妣刘氏、卢氏太孺人神位。神龛上同时供奉有高祖宇远、祖妣张氏、白氏太孺人,高祖长源及祖妣林氏、吕氏太孺人、高祖开华及祖妣陈氏、义祖张进兴及祖妣盛氏太孺人和八大房简公、祖妣之神位。
大宗祠属砖木结构,二进二廊一天井。正堂为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木构架。十一檩捲栅式,单檐悬山顶屋脊,斗拱明间用两攒,栌斗使用海棠纹,柱为莲花鼓镜式。1988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福建省涉台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祠内存有“大宗祠”匾;“不祧之祖”匾;“祖德传芳”匾;“助我义师”、“文魁”匾;“司衡文运”匾;“兴学利侨”匾;“进士”匾等。
据悉,台湾现有20多万简氏子孙,主要分布在宜兰、台北、台中、高雄、嘉义、南头、桃园、新北和基隆。近年来,两岸“三通”极大方便了闽台交流,每年简氏台湾宗亲均回乡谒祖。
这里的老人无不夸赞祖先选址的风水智慧,说,老祖先从广东迁徙至此,让后代丁财贵都有。 从古到今,简氏宗族文武人才辈出。我看了大宗祠纪事碑上果真列举了一大堆有功名的人物。
催丁是宗祠内藏的秘密。简氏东山祠位于长教官洋村东山山麓(虎头山)。我与漳州风水名师、弟子辛圣明站在祠前,群山怀抱,明堂开阔,后龙山如猛虎下山,其祠坐在虎鼻下,其祠开基祖就是看中这虎头山的阳刚之气,此系奉祀四世祖惟厚之宗祠。始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坐东朝西,坐甲向庚兼卯酉,内堂丁未放水,地坪水出辛戍,丙午来水,村总水囗乾亥。占地150平方米,砖木结构,正堂面宽三间,正堂左右对称厢房,前一天井,一围墙门楼,一口半月形池塘,为九檩前步廊,抬架式木构架,脊为悬山顶,斗拱一斗三升。曾多次修缮,1984年再次修建,1993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祠堂柱联:“东岭挺奇,西溪毓秀;南漳著望,北阙承恩。”
“东壁胜辉光祖德,山川毓秀蔚人文。”
宗祠坐向讲究贵气,坐乾向巽不失一个好的选址。
长教三世祖宗祠位于长教坎下村,系奉祀三世祖宗鉴及历代祖考、妣之宗祠。 始建于清康熙七年(1668年),曾多次修缮。1979年不幸失于童火,于1995年由侨亲、台湾宗亲捐资重新修建。坐度为亁兼戌,水出乙辰,坤申来水,开长生门,坐艮向坤。祠左前甲卯乙三峰挺秀。祠堂柱联透出简氏来龙去脉:(长教坎下)
“脉接洪源,八派初分源可溯;基开长教,一门递衍教难忘。”
“范城虽远家风在,阳德方声古处敦。”
“派衍洪源,登斯堂始知后海先河之义;基开教里,绍我祖勿替左琴右史之风。”
此外,我在长教官洋村,发现一座世上独一无二的为妾而建的女性祠堂——奎文祠,这让我眼睛一亮。
我们赣县也有一个女性祠堂。那是位于赣县在白鹭乡白鹭村古民居群中,这是一座清代道光年间的女性宗祠。据考证,这是江南惟一以女性姓氏命名的古宗祠,不过王夫人是正配。该祠掩映于占地5万平方米、工程浩大的古民居群之中,距离有800多年历史的“钟氏宗祠”右巷300米处,保存完好。堂前正上方题有“王太夫人祠”五字。
据《钟氏族谱》等有关资料记载,这是道光四年(1824年)浙江嘉兴知府钟崇俨(白鹭人)生母王氏个人所建。楼上名“葆中义仓”,每年积贮谷3000担,用于赈饥济贫助学,楼下开办“义校”,免费帮助赤贫儿童入学。
而南靖长教官洋村供奉的是简氏九始祖简文岳之妾刘勤淑的灵位。奎文祠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据简氏族谱记载:九始祖简文岳(1588~1652)娶妻杨氏,生有一子,后纳妾刘勤淑(1588~1645)。刘氏因小时候患天花,脸上凹点斑斑,相貌难看,并且先后生了五个儿子,为此杨氏瞧她不起。后来,刘氏只好另立家门,日子过得很艰辛。
刘氏人如其名,为人和善,勤劳贤淑。一天她到村里一个叫“狗屎墩”的地方开荒种植,结果掘出一坛白花花的银子。刘氏做人本分,遇到这意外之财,她认为没有得到上天的默许不敢占为己有。她想了想后,赶紧从地上捡来两个碎瓦片当作成杯,下跪拜了天地,默默祷告后,挥手抛杯。顷刻间瓦片落地,一阳一阴成杯。刘氏喜出望外,认定这是自己该得的横财,就不动声色地用布巾把那坛白银包起来提回家。
有了这坛白银,刘氏家境大为改观。她性格开朗,乐善好施,村里修桥铺路或困难人家有求,她都慷慨解囊,做了许多善事,左邻右舍相处十分融洽,留下很好的口碑。刘氏过世后,社里都很怀念她,把她当作三从四德的典范。当后代准备为她建一座祠堂时,村里人打破封建礼教的常规,纷纷表示支持。后来,就在她捡到白银的“狗屎墩”前建了一座二进二廊一天井四柱三间悬山顶的祠堂,取名奎文祠,意为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星灿若文锦。其大门对联为:“妈去大名留青册,我来人间继良风”。灵位两边的对联为:“祖德千秋颂,裔孙万代贤”。宽阔的祠堂门前10米处筑起一道长4米,高1.8米,厚0.3米的石砌墙体,为避邪止煞之用。
我仔细看过简氏族规,觉得其重视家风建设,告诫后人要自尊自强自立。如“士农工商谓之四民,子孙必居其一,不可徒为白丁,然居其一,又当克勤毋怠。士其业者,必至于登名,农其业者,必至于积谷,工其业者,必至于精艺,商其业者,必至于盈赀,如此则于身不弃,于人无愧,祖父不失其贻谋,子孙不沦于困辱,庶可以称成人之名。”
“戒子孙当治生守分,自求衣食,不可鼠窃狗偷,玷辱祖宗,贻累父母兄弟妻子,罪恶之大,莫甚于此,予见名宦榜,论民曰:人有盗行,则人将指其父曰贼父,兄为贼兄,妻子为贼妻子矣,可不慎与,间或不肖子孙有行此者,率族攻之,不改,闻官治之。”
由此可见,客家人重视家风(也叫门风)建设,把家风当作宗族的生命线来守护 。简氏族规中无不充满对晚辈们正直做人的期望,把道德规范、原则传递给家庭成员,使家庭成员的行为合乎道德要求。
我们这个时代人心浮躁,利欲熏心,面临世风日下,道德危机。当务之急,家风建设尤为重要。“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点。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我从考察云水谣简氏宗祠后,深有感触,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风是调整维系家庭成员之间情感关系和利益关系的道德行为规范。良好的家风是社会美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家风的形成主要依托家教,也就是通过家庭里长辈们的言传身教。
相关链接:
一、简氏其他分祠
1、廊夏祠:位于坎下禾仓角,始建于明宣德年间,奉祀二世二房贵贤及祖妣卢氏、江氏孺人神位,坐北朝南、主座子午向,占地面积500平方米。祠堂柱联:“廊德流芳芳百世,厦灵毓庆庆千秋。”。
2、南山祠:位于坎下早田脚,原名“朝阳堂”,建于明宣德六年(1431年),为四世祖惟玉独资兴建。为奉祀二世祖贵义及三世宜琛祖妣神位。坐申向寅兼庚甲。占地面积150平方米。1994年重修。 祠堂柱联:“南地发祥光永耀,山支源流泽长留。”“贵义德泽盛蒙益,宜琛书香萃晋升。”
3、枫林祠:位于书洋镇枫林村坪下村,始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祠坐东向西,占地面积420平方米。立乙山辛向兼卯酉。奉祀二世简贵信及林氏老孺人神位。祠为砖木结构,二进二廊一天井,正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九檩前步廊穿斗式木构架,单檐悬山顶。正堂有99根竖柱,明间斗拱两攒,保持清代彩绘风格,为别具一格之建筑。1993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存有“枫林祠”匾;“南京户部主事”匾;“钦差大臣”匾;“诰赠一品夫人”匾;“钦赐一品冠带”匾;“辛酉举人”匾。祠堂柱联:
“枫老桃红,春露秋香俱系念;林深泉涌,水源木本最关情。”
“枫宸钦赐荣冠带,林妣诰封极品贤。”
4、潭头祠:位于长教潭头埔,系奉祀三世祖宗琼、祖妣戴氏老孺人之宗祠。始建于明景泰年间(1430-1456年),坐北向南、主座坐亥向巳兼壬丙;龛用辛亥巳亥分金,坐室十二度;厅用丁亥丁巳分金;门楼坐室九度。曾进行多次修缮,1994年由台湾南投简氏宗亲捐资人民币4700余元再次修建。
祠堂柱联:
“潭第焕宗枋,三世传支,穆穆皇皇光世泽;头冠扬祖德,四时追荐,跄跄济济蔚人文。”
“潭印月花光祖德,头临水色衍孙支。”
5、长岭祠:位于书洋镇下田村长岭乾山,始建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系奉祀九世祖仰轩及祖妣陈氏老孺人之宗祠。占地三亩,属砖木结构。该祠坐南向北,立丁山癸向兼午子, 柳宿十度。后于1990年至1991年由台湾简氏宗亲捐资重修。
6、 忠兴祠:位于书洋坪,始建年代不详。奉祀十世祖辟元及祖妣之宗祠。坐西向东,立酉山卯向兼辛乙。因长久失修,于1994年重建。
7、 承德祠:位于书洋下田刺坑,始建年代不详。系奉祀十一世祖子圣之宗祠。坐艮向坤兼丑未,祠门坐子向午兼癸丁。该祠年久失修而倒塌,于1990-1992年由本地与台湾简氏宗亲捐资重建。
祠堂柱联:
“子传八脉,三八遗风;圣继祖德,万代引弘。”
“承长岭,思长教,溯洪源,基业千秋永固;德衍派,忠孝悌,振家声,功绩万代留芳。”
8、文厦祠:位于船场镇西坑村文林,系奉祀九世祖一纾祖妣魏氏老孺人及派下历代祖、妣之宗祠。该祠乾山巽向,大门坐庚向甲。于1989-1996年,历时6年而建。
祠堂柱联:
“文质彬彬,文人蔚起,光辉祖德;厦火磊磊,子孙繁盛,显耀宗功。”